網絡謠言(水淼)

謠言現象古已有之,在網絡社會之前,謠言的影響范圍十分有限,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利用網絡制造和傳播謠言的事件日益頻發。和傳統謠言相比,網絡謠言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虛擬和真實的界限更為模糊,個人尤其是一些網絡名人的影響力更為突出。如何在保持網絡社會充足活力的前提下,對網絡謠言現象進行有效治理,已經成為我國全面進入網絡時代后所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

網絡謠言緣何如此盛行
  •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網絡謠言不斷滋生蔓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一、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社會現象未能及時消除,甚至長時間存在。在此情況下,一旦謠言出現,相當部分人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甚至還傳謠。
      ●二、有少數對社會不滿的個體,利用了公眾的獵奇、從眾心理。
      ●三、政府信息公開機制仍不健全,信息公開不及時現象仍有發生。
      ●四、網絡開放性、互動性很強,為網絡社會謠言的滋生、傳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五、網絡法規跟不上網絡發展的速度,缺乏行之有效的網絡監管辦法。
網絡謠言危害不容小覷
    •     ●網絡謠言的泛濫可能給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造成危害:一方面,網絡謠言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具有較大妨害。
          另一方面,網絡謠言的泛濫還可能對社會經濟秩序造成不利影響,如行為人為牟取利益,利用網絡散布虛假股票信息,既會給投資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此外,網絡謠言的泛濫還可能直接損害民事主體自身的人身和財產權益。網絡謠言可能導致民事主體的社會評價降低,損害其人格尊嚴和身心健康,並影響其正常生活。【詳細】
  • 謠言這樣造出來 盤點格祺偉等網絡大謠劣跡

        網絡謠言的泛濫可能激發一系列的社會矛盾,並不斷觸碰社會穩定的底線。
打擊網絡謠言需多管齊下
媒體評論
人民日報:謠言,止於反擊
    “沒有安全感就難有正義感。”面對謠言,之所以少了點“見義勇為”的反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說真話的安全感,怕被“人肉”,怕惹禍上身。

新華社:法律莫成為治理網絡謠言的短腿
    當下決心動用法律手段來懲治愈演愈烈的網絡造謠行為時,卻發現存在著一些司法障礙,諸如制裁謠言的罪名體系滯后、網絡造謠的入罪標准、刑事制裁與行政防控的結合難題等。

光明日報:讓網絡謠言止於“七條底線”
    “七條底線”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網絡管理方式由“堵”到“疏”的轉變,為遏制網絡謠言開辟了從“他律”到“自律”的路徑。

京華時報:網絡謠言讓文明很受傷
    謠言逼不出真相,贏不來自由,反倒隻會傷害社會各方。打擊造謠者,托住文明的底線,才能讓言論更自由,讓傳播更有力量,讓信任更有價值。

新京報:打擊網絡謠言當體現法律“寬嚴相濟”
    貫徹打擊網絡謠言的司法解釋應體現寬嚴相濟、不枉不縱、刑罰得中的法治精神,嚴格區別惡意造謠和錯誤表達,依法打擊犯罪的同時,也要保障公民的言論空間。
網友留言(點擊查看)
昵稱:

匿名    

策劃·制作
策劃: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網絡新聞與編輯專業
      劉盼 伍芳 高麗
指導: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水淼
      馬鞍山小馬網 管應武
制作:人民網傳媒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