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投毒案引發網絡破案狂熱 人人都是福爾摩斯?--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復旦投毒案引發網絡破案狂熱 人人都是福爾摩斯?

2013年04月22日07:09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校園內的操場圍欄上挂起上千隻千紙鶴

  “事情發布后的結果超出了我的意料。”面對蜂擁而至採訪黃洋中毒案的各地媒體,復旦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方明無奈地說。

  4月15日晚,復旦大學通過官微發布研究生黃洋中毒入院的通報,引發了持續數天的網絡破案狂熱。

  校方發布消息兩三個小時后,網友依靠各方爆料,就已勾勒出黃洋中毒的種種細節,並指出疑似毒源。隨后,黃洋和嫌疑人林森浩的電話、身份証號、教育背景等都被查得一清二楚。關於事件起因的猜測更是層出不窮,“嫉妒說”、“情殺說”、“誤殺說”先后出爐。18年前的清華大學朱令鉈中毒案也被網友拿來作對比,重新引發熱議。

  即便4月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向檢察機關提請逮捕復旦大學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通告中關於犯罪動機的含糊表述,依然給網絡猜測留下了余地。

  1995年,朱令的同學首次通過網絡發出電子郵件求助,收到全球兩三千個回復,確認朱令為鉈中毒,當時全國的網民不過上百人。18年后,網絡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方式,在官方消息有限的情況下,黃洋案中的網絡信息一度引領了輿論,這讓校方陷入和網絡傳言數天的博弈中。用復旦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方明的話說,現在“人人都是福爾摩斯”。

  兩小時拼湊出基本案情?

  在警方和醫院告知黃洋父母情況后,學校認為需要向學校和社會發布信息,沒有必要去隱瞞信息,不要給謠言提供溫床。然而,正是這條旨在遏制謠言的官方通告,引發了網上更多的猜測和推想。

  “非常痛心地向大家通告一則不幸消息。我校一名醫科在讀研究生因身體不適入院,后病情嚴重,學校組織多次全市專家會診,未發現病因,請警方介入。警方稱該生寢室飲水機檢出有毒化合物,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4月15日22點13分,復旦大學發布“關於我校研究生一突發事件的通報”,沒有提及任何當事人信息,但瞬間引爆了網絡。

  “Hillary喬”是當晚最早印証黃洋中毒事件的網友,她在微博寫道:“受害人是我好朋友。周五去看他已完全認不出,全身很腫,管子裡呼出都是血泡。哭了好久,至今不敢相信,短短一周人就沒了。沒想到竟是被下毒。這是一起令人發指的犯罪。下毒人是好友的室友,放了10倍劑量的實驗用藥在飲水機裡,導致好友幾天內迅速肝衰竭肺氣腫繼而腦死亡。”

  因為這條微博,“Hillary喬”受到了眾多關注,隨后改名消失於網絡。4月16日零點半,復旦校方公布消息兩個多小時后,通報已在微博上被轉發4萬多次。網友根據各方爆料,已基本拼湊出案件基本情況:

  受害人是復旦大學醫學院2010級在讀研究生黃某,1985年出生。嫌疑人是同宿舍的林某。犯罪動機是“黃某獲得直升博士生機會,其室友因此沒有選上,於是懷恨在心”。犯罪過程是林某“將實驗室的四氧嘧啶(一說是四氧化碳)偷出,放在寢室的飲水機裡”。4月15日,黃某已腦死亡,整個治療已花費26萬元。同時有同學稱“上午去ICU瞅下,覺得熬不過今天了”。

  黃洋發生意外還是半個月前。4月1日早上,黃洋起床后打了一杯飲水機內的水,發現味道不對,迅速吐出。隨后,他開始感到惡心、嘔吐並伴有發燒。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醫學院僅有一牆之隔,也是黃洋實習的地方。醫院大夫懷疑飲水機的桶裝水放置太久孳生細菌,診斷為急性腸胃炎。黃洋接受打針、輸液等治療。簡單的治療並沒有制止病情的急劇惡化。第二天,黃洋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均不在正常指標內,第三天他的血小板開始減少,被送入了外科重症監護室。醫生多方會診,仍不能確定毒源,而黃洋已陷入昏迷。

  直到9日,黃洋的師兄收到來自陌生號碼的短信,提請注意一種化學藥物。醫生最終發現,引發黃洋中毒的是N-二甲基亞硝胺。

  11日,在黃洋宿舍飲水機彎管的殘余飲用水中,警方確認找到了少量N-二甲基亞硝胺,黃洋的室友林森浩進入警方排查視線,並於13日被警方帶走。

  校方表示,學校和中山醫院曾組織過多次全市專家會診,試圖尋找黃洋的病因,但一直未能完全確診,最后想到提請警方介入調查。

  事情發生半個月以來,關於黃洋中毒的事情在網絡上並沒有露出風聲。復旦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方明告訴記者,校方看到黃洋的身體不是很樂觀,在警方和醫院告知黃洋父母情況后,學校認為需要向學校和社會發布信息,沒有必要去隱瞞信息,不要給謠言提供溫床。

  正是這條旨在遏制謠言的官方通告,引發了網上更多的猜測和推想。

  校方與網絡傳言的博弈

  關於事件起因的猜測更是層出不窮,“嫉妒說”、“情殺說”、“誤殺說”先后出爐,隨后又被一一否定。

  消息發布第二天,網友提供的爆料已確認受害者為黃洋,嫌疑人為同宿舍的林森浩。兩人的微博“yunghuang”和“大漢漠北”也被挖掘出來。

  黃洋,來自四川自貢,父母雙雙下崗,他的學費依靠勤工儉學、獎學金和贊助,同學眼裡的他為人慷慨、熱心、活躍。他曾經考慮早點工作貼補家用,但最終仍決定繼續讀書,並獲得直博機會。林森浩家境同樣一般,同學說他成績優秀、陽光熱情、樂於助人,大學期間發表多篇論文,外號“林院士”。

  與此同時,復旦校方也開始了和網絡傳言的博弈。

  有不少網友將此事和1994年清華大學學生朱令被投毒案聯系在一起,認為是出於學生間的妒嫉心理。在遭遇鉈中毒后,朱令100%傷殘、全身癱瘓、雙目近乎失明、大腦遲鈍、體重100公斤、基本語言能力喪失。輿論懷疑朱令同宿舍女生蓄意下毒,但至今案件沒有明確的結果。

  “多麼希望黃洋沒有得到直升復旦博士的機會,機會讓人心如此凶狠。”黃洋的好友在微博上說。“嫉妒說”也成為網絡最早推測出的嫌疑人的作案動機。

  復旦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方明當即對此表示否認。他說,受害人黃某與嫌疑人林某並不是同一專業的學生,林某因妒嫉黃某獲得直升博士生機會而起意投毒的說法只是坊間傳言,並非事實。

  蜂擁而至的媒體很快也在黃洋同學的口中,否定了“嫉妒說”。黃洋考博過程中成績位於耳鼻喉科第一名,而林森浩研究生專業是醫學影像專業,兩人根本不存在競爭關系。黃洋的父親也告訴記者,黃洋的博士資格是通過考試得來的,不存在侵佔他人名額的說法。

  在林森浩3月9日的微博上,他提到自己缺席了博士考試。“一度向往,曾糾結,回想起當初找導師的時候信誓旦旦的決心,以及由此跟現導師鬧出的不愉快,正應了兩句話:庸人自擾之,船到橋頭自然直。”很明顯,他和黃洋並不存在博士名額間的競爭。

  各地媒體紛紛趕到復旦,也讓學校感到了壓力。在醫學院所在的楓林校區20號宿舍樓下,原本隻有宿管阿姨輪班守門,現在多了身穿制服的保安。

  事發宿舍是一幢4層高的老式樓房,通道口還貼著“文明衛生樓”的標牌。和兩人熟識的同學,無論如何也想不出兩人間存在矛盾,大家得知此事后第一個反應都是吃驚。“林森浩不可能做出投毒的事,我也不相信林森浩是這樣的人。”有同學說。

  隨后,“情殺說”被否認。黃洋的父親說,兒子並沒有女朋友,家人認為,讀書期間找女朋友會影響學習。“仇殺說”也遭遇否定。

  在大眾猜疑和否定之時,黃洋在醫院和父母與同學徹底告別。4月16日下午15點29分,復旦大學官方發布了黃洋的死訊。“我們為挽救自己的學生盡了最大的努力。家長失去愛子,學校失去寶貴學生,我們表示沉痛的哀悼!”

  輿論漩渦中的警方和家屬

  事情進展到第三天,在上海警方提請公眾切勿盲目揣測和傳播之后,網絡上人們的觀點也開始分化。而黃洋的父親隻有一個要求,“就是案子盡快水落石出,凶手得到公正審判。”

  4月16日當晚,媒體獲悉導致黃洋中毒的物質初步確定為N-二甲基亞硝胺。該物質毒性強,常用於醫藥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實驗動物中人為制造肝損傷的模型。較小劑量的長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風險。普通醫院並無庫存,一般由課題組購買。

  網絡又掀起了一輪新的質疑熱潮。有網友發現,一個叫“誅姜成”的ID曾於2012年年底,在百度知道提了數個關於毒物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二甲基亞硝胺有味道嗎?”“什麼物質使用以后在人體內累積,一到兩年裡無任何反應,時間長了能致人殘疾和死亡的?”隨后,又有人挖掘出淘寶網上N-二甲基亞硝胺的銷售記錄。

  人們推測,“誅姜成”就是林森浩的網名,而姜成則是黃洋和林森浩的另一名室友。林森浩和姜成存在競爭關系,林森浩從網絡購買毒物,行凶目標本應是姜成,“誤殺說”由此而來。

  這則貌似最有理有據的推理,很快也遭到校方否認。而守候在事發宿舍門口的媒體記者,很快也從黃洋同學處得知,宿舍裡第三名室友並非名叫姜成,而是姓葛。因為是上海本地人,平時很少住宿舍。“林森浩不會笨到在飲水機下毒,毒殺一個很少住在宿舍裡的同學。”有同學對記者說,“而他的水平也不需要到網絡上提問吧?”

  這位葛姓室友的說法,更讓所有猜疑者都大吃一驚。他眼裡,黃洋和林森浩沒有矛盾,關系也比較和諧。就在3月30日,黃洋還在和林森浩講笑話。至此,網絡上所有關於作案動機的猜疑全部被否定。

  網絡輿論很快又轉向復旦校方對有毒物管理的責任。其實從黃洋中毒事件被曝光當天起,就有人指出,毒物來源於學校實驗室。對此,校方的回應是,林森浩投毒所使用的有毒化合物種類及獲取渠道並未獲得公安機關的証實,目前公安機關的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

  有人稱,實驗室此前曾兩次丟失類似藥物。校方表示,“學校實驗室危險藥品的取用,是記錄在案的。投毒事件被查出后,學校對於實驗室的藥物管理進行過摸底調查,學校以外的其他權威部門作出了管理制度健全的結論。”

  事情進展到第三天,最引人關注的消息,是有媒體報道,同林森浩一起接受警方詢問的同學稱,林森浩已向警方交代犯罪動機,警方正在核實。但緊接著,警方作出回應,由於案件仍處偵查階段,並未對外披露林某作案動機等相關信息,請公眾切勿盲目揣測和傳播。

  整個事件變得更加扑朔迷離。網絡上,人們的觀點也開始分化。一部分人依然相信林森浩是凶手,而另一部分人開始相信林森浩的清白。他們質疑,如果林森浩是凶手,在黃洋中毒后,他為什麼不及時清洗飲水機,銷毀罪証?根據他的微博,他為什麼還能很踏實地看電視節目、看電影?也有人進一步質疑,按無罪推定原則,網絡上這樣推測林森浩的犯罪動機,曝光他的資料,是否正當?

  “我的兒子是清白的,大家一定要幫助抓住真凶。”林森浩的母親在電話裡對記者說。而黃洋的父親隻有一個要求,“就是案子盡快水落石出,凶手得到公正審判。”

  “人人都是福爾摩斯”的時代

  因為黃洋案的效應,朱令被投毒案又引發新的爭論。朱令曾經的宿舍同學孫維始終是被懷疑的投毒者,面對質疑她說,“我恨,事情沒有發生在今天,埋沒了真相。我比任何人都想將真凶繩之以法。”

  三天來,校方除了對網絡傳言辟謠外,沒有發布任何更進一步的消息。網絡上對於案件的猜測,也漸漸進入瓶頸,再也沒有新的有價值的爆料出現。媒體記者也感到,在警方調查沒有新進展前,周邊的報道也正面臨一堵看不到的牆。

  4月18日上午10點多,復旦大學機關樓三樓,學校宣傳部副部長方明正坐在辦公室接電話,來自各地的媒體記者已經堵到了門口,方明把記者們帶到會議室,臨時舉行了一個不正規的發布會。

  “學校在這件事上信息是公開透明的。”方明說,網絡上出現各種揣測的信息,各種犯罪動機的版本,但這都是沒有証實的消息,在公安機關結果未出來前應該少猜測。

  他說,學校已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最開始是搶救生命,隨后開始配合警方調查,幫助黃洋父母度過喪子之痛苦,還幫助黃洋的同學甚至是老師進行心理疏導。

  “沒有什麼比失去生命的教訓更加深刻,復旦校方希望全社會能夠冷靜克制地思考事件背后深層次的東西,而不是一味試圖拼湊出不存在的故事。”方明說。他隨后在給本報記者的短信中又說,“希望社會和網絡給予相對寬鬆的環境,給上海警方一點時間,給當事人、當事人的家庭和同學一點空間。”

  楓林校區內,對黃洋家人的捐款行動已經開始。為悼念黃洋,同學們疊了成百上千的紙鶴,懸挂在操場邊的護欄上。“黃洋師兄,天堂裡沒有毒藥。”有同學在紙鶴上寫著。

  因為黃洋案的效應,清華大學學生朱令被投毒案又引發新的爭論。朱令曾經的宿舍同學孫維始終是被懷疑的投毒者,關於她的新一輪聲討正在上演。孫維用網名“孫維聲明”在天涯社區發布了《這麼多年,和很多人一樣,等待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天》。面對質疑,她說,“我恨,事情沒有發生在今天,埋沒了真相。我比任何人都想將真凶繩之以法。”

  有人猜測,孫維所遺憾的“事情沒有發生在今天”,是指如今網友具備的強大的調查能力能幫助還原真相。

  朱令的同學貝志誠同樣看重網絡的力量,他認為網友的關注,能讓更多知情者站出來說話。當年,正是貝志誠首次通過網絡發布求助信息,確定朱令是鉈中毒。近日,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互聯網改變了人類溝通的方式,朱令如果不通過互聯網可能得不到那麼早的救治。

  但並不是所有的案件都有足夠的知情者。4月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向黃浦區人民檢察院提請逮捕犯罪嫌疑人林森浩,關於作案動機僅交代一句“因生活瑣事與黃某關系不和、心存不滿”。

  網絡上的議論仍在繼續,不少人認為該動機並不能讓人信服。但也許真正的知情者,隻有黃洋和林森浩兩人。

  “人人都是福爾摩斯”,但喧囂過后,人們發現自己離真相仍有距離。文/本報記者 趙卓

  官方消息

  ●4月15日22:13

  復旦大學官微通報:4月1日,復旦一名2010級在讀醫科研究生出現身體不適。入院后病情加重,先后出現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狀,並經病因學檢查,未發現病因。4月11日上海警方通報,在該學生的寢室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4月12日,基本認定同寢室某同學存在嫌疑。

  ●4月16日15:29

  復旦大學官微通報:2010級碩士研究生黃洋同學經搶救無效,於4月16日15:23在附屬中山醫院去世。

  ●4月17日20:02

  復旦大學官微:黃洋同學不幸去世,在悲痛和惋惜之余,我們希望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倡議各位老師同學為黃洋捐款。

  ●4月18日10:00

  復旦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方明表示,學校的信息是公開透明的。網絡上出現各種揣測的信息,各種犯罪動機的版本,都是沒有証實的消息,在公安機關結果未出來前應該少猜測。

  ●4月19日下午

  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車-上海”稱,上海警方已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向檢察機關提請逮捕林某。經警方初步查明,林某因生活瑣事與黃某關系不和、心存不滿,經事先預謀,3月31日中午,將其做實驗后剩余並存放在實驗室內的劇毒化合物帶至寢室,注入飲水機水槽。

  網上推測

  ●試驗說

  有學生稱,林某在從事一項讓自己感到糾結的實驗,投毒是用室友做實驗。

  結果

  警方未回應

  ●情殺說

  網上有傳言,兩人同時追求一個女孩,后來那個女孩選擇了黃洋,於是林某報復。

  結果

  校方和警方均否認

  ●誤殺說

  黃洋和林某同寢室還有一個同學。有網友稱林某下毒目標是他,不料被黃誤食。

  結果

  校方否認

  ●嫉妒說

  兩人在直升博士生競爭中發生矛盾,最終黃洋勝出,林某懷恨在心。

  結果

  校方否認

  ●陷害說

  林某母親表示,兒子是遭陷害,是被冤枉的。林某姐姐稱弟弟根本就不會投毒殺人。

  結果

  未有回應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