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移植:跳出電視做電視
2012年04月10日14:18 手機看新聞
《中國記者》雜志供稿
跨界移植,這是筆者從自身的電視新聞創新嘗試而小結出的一個說法,簡而言之,就是跳出新聞做新聞,跳出電視做電視,指電視新聞節目欄目的策劃者採制者打破慣性思維,借用電視的其它體裁或者電視之外的其它媒體,進行嫁接與混合搭配,以此創新內容形式,尤其是表達方式,優化傳播效果的目的。
在國家廣電總局“限劇令”“限廣令”的驅動之下,省級衛視之間持續已久的白熱化競爭轉向以電視新聞競爭為主,電視新聞節目欄目的創新驅動和創新壓力將越來越大,策劃和採制欲求創新,尤其需要借鑒這種類似穿衣混搭的思維與技巧,對各類相關手法或者思路進行跨界移植,在巧妙而合理的“拿來主義”中,為電視新聞跳出窠臼,融入新的創新因子。
向其他媒體學習
在電視新聞創新實踐上,尤其需要電視業者摒棄唯我獨尊的習氣,放開胸襟與眼光,在遵循電視基本規律的前提下,沉下心來地向網絡、廣播、報紙等媒體學習,向其它相關相通的門類學習,在日日新的學習中鑄就一個新我,創造新的內容與表達方式。
這方面,同處於中部地區而長期位居全國省級衛視第一方陣的安徽衛視和湖南衛視,都有著很好的范例。在此次新一輪的衛視新聞競爭中,兩家推出的新欄目都向觀眾展現出跳出電視做電視的襟懷。安徽衛視每日18:00到18:30播出的“每日新聞報”,是一檔電視新聞雜志,就吸納了報紙廣播和網絡微博的精華,通過其他觀眾和網友實時的微博反饋,實現觀眾和節目的互動,分享最新的新聞評論和觀點。整檔節目既有新聞的銳度,也有綜藝的態度,更有微博的思路,適應了高速信息時代觀眾快速瀏覽信息、迅速給予評論的需要。湖南衛視周一到周五18:30的新面孔“新聞公開課”其實是一個新聞談話節目,但是因為借用了“課堂”這個“馬甲”,而顯得新鮮麻辣,通過學生與教師課堂上一問一答、傳道解惑的形式,點評熱點話題,90后學子與資深媒體人之間關於版面頭條的觀點碰撞火花四射,抓人眼球。
跳出新聞做新聞
事實上,紙質媒體對於新聞報道的創新,已經在跨界移植上做出了很好的嘗試。今年2月中旬的安徽省兩會期間,《市場星報》在兩會特別策劃中開設《兩會大片》專欄,別出心裁地以影片推薦形式推介兩會消息。如2月13日這期,開頭即以蜘蛛俠與《號角報》主編之間勞動合同、用工權益的一段有趣對話引入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權益保障這個熱點話題,以“觀影共鳴”“觀后建言”的形式,刊登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呼吁電影院等向新生代農民工免費開放。同樣是同時進行同步刊登的安徽省兩會特別策劃,《安徽商報》則以“交響越”為總標題,以“進行曲”“敘事曲”“奏鳴曲”“協奏曲”命名各個板塊,對大會進行動態、回顧、展望、報告解讀的立體化報道,如同交響樂般悅耳入心。
穿越,是2011電視劇的一個熱門品類,能將這樣一個新鮮時尚的元素嫁接於2011最重要的新聞宣傳報道——紀念建黨90周年特別策劃之中嗎?安徽衛視《安徽新聞聯播》的20集特別報道《紅色信念》就做了這樣一個嘗試。當時,接到策劃任務之初的一個晚上,筆者正苦於沒有跳出此類選題窠臼的良策,陪孩子看電視時,無意間看到一個穿越類電視劇,倏然想到:如此的“穿越”,豈不正可以為我們的這個紅色主題報道穿上一個貼近觀眾的“馬甲”?為此,片子著力營造了一種時空穿越感,從不同職業的80后新生一代的視角,以他們與革命先驅之間類似前世今生的某種關聯,如:同鄉、校友、同村等,講述革命先驅故事,以穿越歷史煙雲的“時空對話”形式傾吐敬仰之情、繼承精神堅守信念之意,如:入黨都是為了老百姓、做革命的樂行者、執政為民等等,真情流露,真切自然,業內外方家和廣大觀眾稱《紅色信念》“令人耳目一新”,“對江淮紅色文化做了一次有意義的創新性梳理”。
功夫在“詩”外
跨界移植上的每一次哪怕小小的創新嘗試,其實都是對實踐者綜合素養的一種全面考驗,比如:對時代精神的把握,對中國文化中國社會的認識,對人性的理解,對新技術文化的掌握,對語言文字的運用,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提升綜合素養,做個有心人和學習者,熟悉各相關相通門類的基本原理乃至精髓,於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方面形成一己之得、一得之見,在牢牢把握新聞本質新聞規律、電視本質電視規律的同時,將關涉諸領域的一己之得應時因地,靈活融通地運用於電視新聞創新實踐。(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台電視新聞中心)
ceshi
跨界移植,這是筆者從自身的電視新聞創新嘗試而小結出的一個說法,簡而言之,就是跳出新聞做新聞,跳出電視做電視,指電視新聞節目欄目的策劃者採制者打破慣性思維,借用電視的其它體裁或者電視之外的其它媒體,進行嫁接與混合搭配,以此創新內容形式,尤其是表達方式,優化傳播效果的目的。
在國家廣電總局“限劇令”“限廣令”的驅動之下,省級衛視之間持續已久的白熱化競爭轉向以電視新聞競爭為主,電視新聞節目欄目的創新驅動和創新壓力將越來越大,策劃和採制欲求創新,尤其需要借鑒這種類似穿衣混搭的思維與技巧,對各類相關手法或者思路進行跨界移植,在巧妙而合理的“拿來主義”中,為電視新聞跳出窠臼,融入新的創新因子。
向其他媒體學習
在電視新聞創新實踐上,尤其需要電視業者摒棄唯我獨尊的習氣,放開胸襟與眼光,在遵循電視基本規律的前提下,沉下心來地向網絡、廣播、報紙等媒體學習,向其它相關相通的門類學習,在日日新的學習中鑄就一個新我,創造新的內容與表達方式。
這方面,同處於中部地區而長期位居全國省級衛視第一方陣的安徽衛視和湖南衛視,都有著很好的范例。在此次新一輪的衛視新聞競爭中,兩家推出的新欄目都向觀眾展現出跳出電視做電視的襟懷。安徽衛視每日18:00到18:30播出的“每日新聞報”,是一檔電視新聞雜志,就吸納了報紙廣播和網絡微博的精華,通過其他觀眾和網友實時的微博反饋,實現觀眾和節目的互動,分享最新的新聞評論和觀點。整檔節目既有新聞的銳度,也有綜藝的態度,更有微博的思路,適應了高速信息時代觀眾快速瀏覽信息、迅速給予評論的需要。湖南衛視周一到周五18:30的新面孔“新聞公開課”其實是一個新聞談話節目,但是因為借用了“課堂”這個“馬甲”,而顯得新鮮麻辣,通過學生與教師課堂上一問一答、傳道解惑的形式,點評熱點話題,90后學子與資深媒體人之間關於版面頭條的觀點碰撞火花四射,抓人眼球。
跳出新聞做新聞
事實上,紙質媒體對於新聞報道的創新,已經在跨界移植上做出了很好的嘗試。今年2月中旬的安徽省兩會期間,《市場星報》在兩會特別策劃中開設《兩會大片》專欄,別出心裁地以影片推薦形式推介兩會消息。如2月13日這期,開頭即以蜘蛛俠與《號角報》主編之間勞動合同、用工權益的一段有趣對話引入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權益保障這個熱點話題,以“觀影共鳴”“觀后建言”的形式,刊登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呼吁電影院等向新生代農民工免費開放。同樣是同時進行同步刊登的安徽省兩會特別策劃,《安徽商報》則以“交響越”為總標題,以“進行曲”“敘事曲”“奏鳴曲”“協奏曲”命名各個板塊,對大會進行動態、回顧、展望、報告解讀的立體化報道,如同交響樂般悅耳入心。
穿越,是2011電視劇的一個熱門品類,能將這樣一個新鮮時尚的元素嫁接於2011最重要的新聞宣傳報道——紀念建黨90周年特別策劃之中嗎?安徽衛視《安徽新聞聯播》的20集特別報道《紅色信念》就做了這樣一個嘗試。當時,接到策劃任務之初的一個晚上,筆者正苦於沒有跳出此類選題窠臼的良策,陪孩子看電視時,無意間看到一個穿越類電視劇,倏然想到:如此的“穿越”,豈不正可以為我們的這個紅色主題報道穿上一個貼近觀眾的“馬甲”?為此,片子著力營造了一種時空穿越感,從不同職業的80后新生一代的視角,以他們與革命先驅之間類似前世今生的某種關聯,如:同鄉、校友、同村等,講述革命先驅故事,以穿越歷史煙雲的“時空對話”形式傾吐敬仰之情、繼承精神堅守信念之意,如:入黨都是為了老百姓、做革命的樂行者、執政為民等等,真情流露,真切自然,業內外方家和廣大觀眾稱《紅色信念》“令人耳目一新”,“對江淮紅色文化做了一次有意義的創新性梳理”。
功夫在“詩”外
跨界移植上的每一次哪怕小小的創新嘗試,其實都是對實踐者綜合素養的一種全面考驗,比如:對時代精神的把握,對中國文化中國社會的認識,對人性的理解,對新技術文化的掌握,對語言文字的運用,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提升綜合素養,做個有心人和學習者,熟悉各相關相通門類的基本原理乃至精髓,於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方面形成一己之得、一得之見,在牢牢把握新聞本質新聞規律、電視本質電視規律的同時,將關涉諸領域的一己之得應時因地,靈活融通地運用於電視新聞創新實踐。(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台電視新聞中心)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