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轉型:打造城市文化產業龍頭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的認識與實踐
2012年04月11日17:07 手機看新聞
《中國記者》雜志供稿
數字化轉型,建設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
隨著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形態的快速變革,傳統媒體受到了現實而明顯的威脅。全球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發布的全球移動互聯網研究報告認為,當前我們正處在50 年以來的第5 個周期——移動互聯網周期。此前的大型機時代、小型機時代、個人電腦時代和桌面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和財富贏家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新的贏家不斷涌現,甚至蓬勃發展,另一些早期的贏家則可能每況愈下,報紙則是早期贏家的代表之一。
雖然徐州報業傳媒集團的發展勢頭良好,但面對新媒體的挑戰不敢掉以輕心。集團堅持推動數字化轉型,抓緊建設徐州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促進徐州報業從傳統報業到數字報業的全面轉型。徐州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徐州市唯一入庫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3000萬元。“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作為集團“數字報業”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數字化處理技術和流程再造,有效地提高報業信息資源整合,從源頭、渠道、終端上推動報業的健康發展。平台主體內容包括:兩網(內網、外網)、三庫(媒體內容庫、業務運營庫、管理庫)、五平台(內容生產平台、業務處理平台、客戶服務平台、決策管理平台和網絡支撐平台)。
資源轉型,布局受眾接觸點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堅持推動數字化轉型,抓緊建設徐州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促進徐州報業從傳統報業到數字報業的全面轉型。徐州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徐州市唯一入庫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3000萬元。“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作為集團“數字報業”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數字化處理技術和流程再造,有效地提高報業信息資源整合,從源頭、渠道、終端上推動報業的健康發展。平台主體內容包括:兩網(內網、外網)、三庫(媒體內容庫、業務運營庫、管理庫)、五平台(內容生產平台、業務處理平台、客戶服務平台、決策管理平台和網絡支撐平台)。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著力打造徐州黨報數字化發布平台,首期投資預計為1500萬元,總投資約為5000萬元,2012年初率先在淮海經濟區推出。系統終端機將布置在黨政機關、居民社區、商場、超市、賓館、車站、廣場、銀行等人群集中的地方,最大限度地覆蓋徐州市所有高、中、低層的人群以及外來人口,項目開展初期擬建設終端約300—500個,覆蓋受眾的戶外接觸點。到“十二五”期末,力爭實現黨報數字化閱讀平台覆蓋到徐州市全部鄉鎮,與《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領跑生活》等媒體一道,形成新的傳播和傳媒產業集群。同時,公司繼通過拍賣取得了徐州南區公交站亭廣告經營權之后,2011年5月底又通過轉讓的方式,獲得了徐州北區公交站亭廣告經營權。總投資達到3200多萬元,兩次強力搶灘徐州戶外廣告市場,不僅掌握了徐州70%以上的公交站亭廣告經營權,也解除了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嚴重缺失戶外廣告資源的擔憂,更好地覆蓋了受眾戶外接觸點,為企業整合營銷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逐步形成公交站台、LED大屏、居民小區等多位一體的公共信息發布終端和立體廣告平台。
堅持促進管理體制轉型,夯實核心競爭力
徐州文化悠久,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彭祖文化、兩漢文化、運河文化的積澱極為深厚。從2006年到2008年三年時間裡,徐州全面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挖掘、整理出15大類、2700多個項目。目前,全市共有56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像徐州梆子、江蘇柳琴戲、徐州琴書、徐州剪紙、徐州香包、豐縣糖人貢、邳州紙塑獅子頭、邳州跑竹馬等8個項目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數量之多居省轄市前列。
但是,徐州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如果要轉化成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寶貴財富,還需要按照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思路,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資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創新投融資體制,支持國有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支持其吸引社會資本進行股份制改造。
由於徐州報業傳媒集團下屬各企業存在類型多樣、交叉投資、業務重合等情況,直接影響到集團經營系統的規范運作及管理。近年來,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整合內部資源,進一步把發行、印務等業務及經營性土地、房產等資產剝離出來,整合原有的經營性實體,依托徐州報業傳媒有限公司,打造更高的產業發展平台,形成以徐州報業傳媒有限公司為母公司及若干分公司的集團化經營格局。未來將堅持推動管理體制改革,走控股公司管理模式,完善授權管理體系,兼顧提高集團宏觀調控與資源統籌能力和下屬單位獨立經營的自主權要求,適應集團規模化和多元化發展需求。
為進一步整合集團內部資源,加快實現集團新聞產業統籌協調、分開運行、相互促進、整體發展,徐州報業傳媒有限公司於2011年成立了廣告、發行、印務等8家分公司,集團經營業務系統的原相關公司、中心等部門的業務歸屬徐州報業傳媒有限公司相應分公司處置。依托徐州藝術館,建設藝術品交流交易基地,搭建藝術、藝術家、藝術品展示和交流交易平台。項目建設周期2010年—2015年,總投資1億元,已完成投資3000萬元。為加快徐州藝術館的發展,快速增強徐州藝術館的吸引力、凝聚力,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所屬徐州藝術館、徐州書畫藝術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將發起設立徐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成立后的徐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將通過對文化藝術品市場的文化理念、商業模式、交易方式等方面的創新,以藝術品份額化的交易模式,並依托制度設計實現文化藝術品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有機結合,實現書畫、瓷器、雕塑等國家管理部門允許並批准可以市場流通的藝術品交易,及各類文化產品的所有權、產權的交易平台,實現徐州藝術館效益的大幅提升。徐州現代數字印刷出版基地項目,則是利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印務中心現有廠址進行改造,在閑置土地(近20畝)上新建廠房,引進全商、半商印刷設備,調整印務業務結構,進入輕涂紙、膠版紙等高檔印刷品市場,成為徐州乃至淮海經濟區現代數字印刷出版基地。(作者系:《徐州日報》副總編輯)
ceshi
數字化轉型,建設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
隨著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形態的快速變革,傳統媒體受到了現實而明顯的威脅。全球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發布的全球移動互聯網研究報告認為,當前我們正處在50 年以來的第5 個周期——移動互聯網周期。此前的大型機時代、小型機時代、個人電腦時代和桌面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和財富贏家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新的贏家不斷涌現,甚至蓬勃發展,另一些早期的贏家則可能每況愈下,報紙則是早期贏家的代表之一。
雖然徐州報業傳媒集團的發展勢頭良好,但面對新媒體的挑戰不敢掉以輕心。集團堅持推動數字化轉型,抓緊建設徐州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促進徐州報業從傳統報業到數字報業的全面轉型。徐州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徐州市唯一入庫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3000萬元。“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作為集團“數字報業”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數字化處理技術和流程再造,有效地提高報業信息資源整合,從源頭、渠道、終端上推動報業的健康發展。平台主體內容包括:兩網(內網、外網)、三庫(媒體內容庫、業務運營庫、管理庫)、五平台(內容生產平台、業務處理平台、客戶服務平台、決策管理平台和網絡支撐平台)。
資源轉型,布局受眾接觸點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堅持推動數字化轉型,抓緊建設徐州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促進徐州報業從傳統報業到數字報業的全面轉型。徐州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徐州市唯一入庫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3000萬元。“全媒體數字出版平台”作為集團“數字報業”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數字化處理技術和流程再造,有效地提高報業信息資源整合,從源頭、渠道、終端上推動報業的健康發展。平台主體內容包括:兩網(內網、外網)、三庫(媒體內容庫、業務運營庫、管理庫)、五平台(內容生產平台、業務處理平台、客戶服務平台、決策管理平台和網絡支撐平台)。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著力打造徐州黨報數字化發布平台,首期投資預計為1500萬元,總投資約為5000萬元,2012年初率先在淮海經濟區推出。系統終端機將布置在黨政機關、居民社區、商場、超市、賓館、車站、廣場、銀行等人群集中的地方,最大限度地覆蓋徐州市所有高、中、低層的人群以及外來人口,項目開展初期擬建設終端約300—500個,覆蓋受眾的戶外接觸點。到“十二五”期末,力爭實現黨報數字化閱讀平台覆蓋到徐州市全部鄉鎮,與《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領跑生活》等媒體一道,形成新的傳播和傳媒產業集群。同時,公司繼通過拍賣取得了徐州南區公交站亭廣告經營權之后,2011年5月底又通過轉讓的方式,獲得了徐州北區公交站亭廣告經營權。總投資達到3200多萬元,兩次強力搶灘徐州戶外廣告市場,不僅掌握了徐州70%以上的公交站亭廣告經營權,也解除了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嚴重缺失戶外廣告資源的擔憂,更好地覆蓋了受眾戶外接觸點,為企業整合營銷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逐步形成公交站台、LED大屏、居民小區等多位一體的公共信息發布終端和立體廣告平台。
堅持促進管理體制轉型,夯實核心競爭力
徐州文化悠久,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彭祖文化、兩漢文化、運河文化的積澱極為深厚。從2006年到2008年三年時間裡,徐州全面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挖掘、整理出15大類、2700多個項目。目前,全市共有56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像徐州梆子、江蘇柳琴戲、徐州琴書、徐州剪紙、徐州香包、豐縣糖人貢、邳州紙塑獅子頭、邳州跑竹馬等8個項目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數量之多居省轄市前列。
但是,徐州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如果要轉化成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寶貴財富,還需要按照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思路,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資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創新投融資體制,支持國有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支持其吸引社會資本進行股份制改造。
由於徐州報業傳媒集團下屬各企業存在類型多樣、交叉投資、業務重合等情況,直接影響到集團經營系統的規范運作及管理。近年來,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整合內部資源,進一步把發行、印務等業務及經營性土地、房產等資產剝離出來,整合原有的經營性實體,依托徐州報業傳媒有限公司,打造更高的產業發展平台,形成以徐州報業傳媒有限公司為母公司及若干分公司的集團化經營格局。未來將堅持推動管理體制改革,走控股公司管理模式,完善授權管理體系,兼顧提高集團宏觀調控與資源統籌能力和下屬單位獨立經營的自主權要求,適應集團規模化和多元化發展需求。
為進一步整合集團內部資源,加快實現集團新聞產業統籌協調、分開運行、相互促進、整體發展,徐州報業傳媒有限公司於2011年成立了廣告、發行、印務等8家分公司,集團經營業務系統的原相關公司、中心等部門的業務歸屬徐州報業傳媒有限公司相應分公司處置。依托徐州藝術館,建設藝術品交流交易基地,搭建藝術、藝術家、藝術品展示和交流交易平台。項目建設周期2010年—2015年,總投資1億元,已完成投資3000萬元。為加快徐州藝術館的發展,快速增強徐州藝術館的吸引力、凝聚力,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所屬徐州藝術館、徐州書畫藝術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將發起設立徐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成立后的徐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將通過對文化藝術品市場的文化理念、商業模式、交易方式等方面的創新,以藝術品份額化的交易模式,並依托制度設計實現文化藝術品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有機結合,實現書畫、瓷器、雕塑等國家管理部門允許並批准可以市場流通的藝術品交易,及各類文化產品的所有權、產權的交易平台,實現徐州藝術館效益的大幅提升。徐州現代數字印刷出版基地項目,則是利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印務中心現有廠址進行改造,在閑置土地(近20畝)上新建廠房,引進全商、半商印刷設備,調整印務業務結構,進入輕涂紙、膠版紙等高檔印刷品市場,成為徐州乃至淮海經濟區現代數字印刷出版基地。(作者系:《徐州日報》副總編輯)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