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在會內,功夫在會外--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

報道在會內,功夫在會外

甘麗華

2012年04月12日08:47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推薦
  • 字號
《中國記者》雜志供稿

  作為曾經的新聞熱點人物,遭誤讀的某高校校長在兩會期間特意和媒體保持距離,委婉地拒絕了媒體的採訪要求。了解到這位校長的心結后,記者一開始並沒有提出採訪要求,而是趁其休息時間和他隨意地聊天,拉近雙方的距離。第二次碰到的時候,看到他正和另一位關系較好的高校領導在一起,而記者也正好和這位高校領導熟悉。雙方一介紹,信任度得到進一步提升。當第三次見面,記者提出的採訪就順理成章地完成了。

  兩會報道從來都是新聞記者的“競技場”,要想勝出,需要做到“報道在會內,功夫在會外”。

  首先,需要和代表或委員建立互相信任的友好關系。2010年兩會期間,記者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並發表了《盡快讓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參加高考》的報道,引起熱烈討論,並推動了相關政策的出台進程。今年兩會期間教育部表示將在年底前出台隨遷子女就地高考的政策。而這一報道就得益於平時和周洪宇代表建立的良好關系。作為學者型官員,周洪宇每年都會提出基於調查和研究的議案,其中近80%被有關部門採納。在每年兩會前夕的拜訪就保証了“快人一步”,能夠提前掌握他將提交的議案情況。

  其次,提前的資料准備非常重要,尤其是要對新聞熱點人物的臉具有一定的識別能力。

  再次,認真研究兩會會議議程,抓住代表委員的行動特點展開有針對性的採訪。每年兩會的議程相對固定,各個代表團的活動每年也大致相同。如各省代表團的全團大會往往到會率很高,是採訪的良機。如在今年人大湖北代表團的全團會議上,記者們抓住機會就西方國家可能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向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提問。苗圩表示,如被起訴,中國將主動應訴,其表態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最后,放棄大家都去追逐的熱門委員和代表,擁有和非熱門兩會代表或委員聊天的耐心與誠意,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委員往往比“明星代表委員”更容易打交道、交朋友,同時也是新聞富礦,可以挖掘出精彩的故事。如筆者撰寫的報道《海南房價“燒”沒了農業育種基地》《農民代表朱建華:帶著囑托進超市》以及和同事張國一起撰寫的《“后危機時代”不宜說得太早》都是在和代表和委員們聊天的過程中獲得的報道線索,鮮活而生動,獲得了不少關注。(作者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中國青年報》湖北記者站站長。)

ceshi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 傳媒推薦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