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第八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選及評委觀察--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

直擊第八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選及評委觀察

2012年04月12日11:18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推薦
  • 字號
《中國記者》雜志供稿  

  歷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選過程都是一次新聞攝影理論與實踐的高峰論壇。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作為本屆華賽的組織者、見証人之一,記錄下評選中部分典型問題的爭論,並做總結與梳理。就新聞攝影理論、實踐而言,這些議題與觀點值得關注。

  3月25日在杭州落幕的第八屆華賽評選過程異常精彩。華賽評選過程向媒體開放,多家主流媒體見証評選全程,評選秉承民主、公開、公平、公正的學術原則,來自多個國家的12位評委針對照片及評選規則展開激烈討論,有時甚至針鋒相對,但卻充滿學術的理性和睿智。

  用“新鮮、特別”打破視覺疲勞

  新內容、新呈現手法往往是抓住評委快速流轉眼球的關鍵。近7000幅照片在屏幕上一一掠過,評委們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數千名攝影記者拍的照片。在閱讀這些不同的照片並進行篩選時,評委們既要高度敏感,又要極其細心。在疲勞的視線裡,突然出現一幅(組)新鮮、特別的照片,確實讓人精神一振。

  在經濟及科技類新聞組圖評選過程中,本已產生5組入圍照片。在評委會主席提醒是否有評委要在淘汰的作品中提出需要復議(即“復活”議程)的作品時,美國評委Mary舉手要求再看一次組照《搖晃的財富——民間借貸風波下的溫州》。在大家重看一遍后,Mary要求查看照片文字說明,隨后請求對此組照片進行重新投票,其理由是:該組照片風格獨特,表現手法新穎,傳達出一股內在的氣氛。話音剛落,有評委立即起身反對,認為這組照片思路紊亂,畫面不知所雲,文不對題。隨即,另有評委贊同“復活”,理由是雖然此類題材非常不適合用攝影手法表現,但這組照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旁邊的一位評委馬上針鋒相對地指出,盡管能看出照片作者想嘗試手法創新,但是他失敗了。主張“復活”的評委Mary再次陳述:“我不覺得他失敗了,這組照片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城市裡財富擁有者的困境,看到了他們和這個城市之間的關系;作者不是想解決什麼問題,而是提出一個問題,能提出問題的照片,是好照片。”持反對觀點的評委認為,創新應被鼓勵,但將有嚴重缺陷的作品送來評獎則不合適,這會造成對新聞攝影的誤導。對此有評委反問:“我們肯定這組作品,就是鼓勵創新精神,就會有更多的創新者加入到隊伍裡來,這不是很好的導向麼?”

  討論一時陷入僵局。最后,評委會主席重申華賽兼融並蓄、鼓勵創新的指導思想,提議投票復議。結果,該組作品被艱難“復活”,並且不可思議地在最后投票中攬得該類金獎。

  影像的國際視野

  在華賽等國際新聞攝影比賽中,具備國際視野的參賽作品更能引起評委,特別是國外評委的共鳴。在一組表現北京堵車題材的照片入圍前五名時,爭議出現了。一位國內評委提出,這樣的照片我們四五年前就在拍攝了,題材老了又老,你到北京大街上隨手拍攝一個小時就能夠拍到。一位國外評委起身走到他身邊說:“在你們看來這題材是老了又老,但對於我們這些在地球另一邊生活的人來說,這種情景是不可想象的。這是國際比賽,所以應該有國際視野……”雖然該作品最后還是被淘汰出局,但它引起國外評委的關注。

  在經濟及科技類新聞組圖評選中,針對組照《中醫》,有評委提出該組照片題材很普通,表現手法較粗糙,甚至以往幾次世界性攝影大賽中也多見類似照片。但國外評委意見卻相當一致,他們非常喜歡這組照片,覺得中醫文化很神秘,很有看點。在最后投票中,它獲得該類別銀獎。在新聞實踐中,如何跳出區域限制去選擇拍攝題材,如何對文化、傳統、文明進行深層次、多層次的思考是每位新聞攝影工作者必修的功課。

【1】 【2】 【3】 

 


ceshi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 傳媒推薦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