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閱讀的特點及其影響--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學者專欄>>詹新惠>>新媒體研究

社會化閱讀的特點及其影響

詹新惠

2013年08月02日10:37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社會化閱讀具有多層面屬性

論及社會化閱讀的特點及其影響,不能不先探討社會化閱讀的內涵和外延。目前,各方對社會化閱讀的界定和解讀多多,但彼此間又或有片面和矛盾之處。有的將社會化閱讀認同為移動閱讀,認為是基於移動平台而產生的新型閱讀模式﹔有的將社會化閱讀限定為社會化媒體上的閱讀,比如微博閱讀、sns閱讀﹔還有的將社會化閱讀認定為智能推送與個人訂閱相結合的一種閱讀模式,強調社會化閱讀的技術特征。在有關社會化閱讀的典型產品列舉上,有的認為Flipboard、Zite是典型代表,有的認為Zaker、鮮果更符合,還有的將兩者都一並列入。

社會化閱讀的中心詞在社會化。何謂社會化?一為社會對個體教化的過程,二為與其他社會成員互動成為社會人的過程。簡言之,即人通過與社會環境、社會成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產生的互動來獲取知識、自我認知和人格完善。社會化強調的核心是互動,因而社會化閱讀也應圍繞著互動而界定。內容由互動而來,傳播因互動而行,在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形成多層次互動閱讀,這才謂之社會化閱讀。

基於以上認知,社會化閱讀的特點也油然而生,可以分別從方式、技術、用戶和內容等多個層面來認識和理解社會化閱讀。

在閱讀方式上看,社會化閱讀是共享、分享式閱讀。人們將自己閱讀中所欣賞、所認同的文章、圖片或視頻,在個人或公共的社會化平台收藏、轉發、回復、評論,由於每個人或每個公共平台的賬戶都擁有各自的關注者和被關注者,因而分享的內容會隨著其他人的收藏、轉發、回復、評論層層傳播出去。成千上萬的人獲取內容的方式不再是傳統機構發布出的資訊、信息,而是那些並不認識、也從未有過點滴交際的人分享出來的。所有的人基於共同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瀏覽著同一篇文章,欣賞著同一幅圖片,閱讀著同一部書籍,甚至還能通過批注、筆記和評論從心靈深處與分享的人產生共鳴。社會化閱讀中的分享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是由用戶通過社會化媒體如個人博客、微博和sns賬戶實現,二是公共機構來完成。Flipboard就是將人們在facebook或twitter上分享的文章和圖片進行分門別類地處理、排版,然后再由用戶訂閱、接收。

從技術上看,社會化閱讀是智能化、跨平台閱讀。社會化閱讀的核心是互動,這種互動不僅僅限於人與人、人與群體之間,也包括人與環境、人與機器之間的交互。眾所周知的雲計算技術正在從雲端落地,對用戶每一次的閱讀搜索、閱讀瀏覽和閱讀分享所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定位,進而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的閱讀體驗,推送出貼近用戶需求的閱讀內容。同時,雲計算還能實現用戶跨平台閱讀,無論擁有多少種終端,都能進入到同一個后台數據庫,與同一群人瀏覽、分享同一內容。目前,擁有雲技術的公司都在規劃著雲服務,蘋果的icloud可以實現iphone、ipad和ipod的內容共享。跨平台閱讀的另一含義是不同公司之間的互聯互通。通過開放的API接口或開源代碼,各種分享按鈕相互鏈接,實現跨平台的社會化閱讀。

從用戶層面看,社會化閱讀是個性化、主動式閱讀。傳統閱讀時代,用戶接受的理念是“有什麼讀什麼”,“出版什麼買什麼”、“發布什麼看什麼”,“書”、“內容”是閱讀的核心和主體,閱讀者隻能是被動接受。社會化閱讀,從根本上改變了用戶的閱讀習慣,“我讀我想讀”、“我讀我願讀”,一切都是以“我”為中心,用戶主動尋找內容,主動分享閱讀,主動參與討論,使得閱讀真正回歸到讀者,而不僅僅是書本或作者本身。個性化、主動式閱讀一方面是用戶訴求和行為習慣的改變,另一方面也是技術進步為之創造了改變的條件。在諸多社會化媒體和移動應用客戶端,用戶都可以便利訂閱、下載自己喜好的內容,同時還能便利地、主動地發表意見,及時滿足了用戶與志同道合朋友分享交流的意願。

從閱讀結果看,社會化閱讀是關系式、信任型閱讀。眾所周知,社會化閱讀的產品具有共同消費性,不會因為共享、分享而讓參與者利益受損,隻會產生越多閱讀越多價值,越分享越增值的結果。在以關系為基礎、以信任為前提的社區網絡中,社會化閱讀會建立一種全新的關系,一種建立在大量分享經驗基礎之上的關系,一種在信任的基礎之上被發展和發揚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它會強化已有的關系,增強彼此的信任,並基於關系和信任擴大每個人的“社交圖譜”,進而獲取更多的社會化閱讀。比如微博平台上我關注的對象所推薦的書籍、視頻、文章會讓我多一分關注,我在閱讀報刊、雜志中所做的書簽和批注也會讓我的朋友多一次點擊的可能。

社會化閱讀對傳統閱讀與出版的顛覆

互聯網的誕生與發展對閱讀與出版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已經經歷了從傳統閱讀到數字閱讀的演變,現在又即將迎來社會化閱讀的時代。如果說數字閱讀之於傳統閱讀只是技術形態的改變,兩者存在著相輔相依衍、共榮互補的關系,那麼社會化閱讀之於傳統閱讀就是一種顛覆,無論是閱讀者的效果還是出版者的生產都將迎來巨變。

就閱讀者個體而言,社會化閱讀會讓人感受到溫暖和人性化,互動、分享的基本特征會讓每一個閱讀者不再是信息孤島,不再是一個人黑夜掌燈苦讀,社會化閱讀會營造一個開放的氛圍,讓閱讀者感到溫暖,彼此有心靈的對話和交流。社會化閱讀中豐富多彩內容源充分滿足了每一個人對不同新聞、不同知識的需求,網易雲閱讀將讀書產品與資訊產品合二為一,zaker平台從提供第三方的“社交”、“主題訂閱”、“新聞”到自己整合的“讀覽精華”、“訂閱榜”,近似於給用戶提供了一個包羅萬象的閱讀產品“超市”,隨性的下載,隨時的瀏覽,隨便的刪除,充分尊重用戶自由,符合人性中自我主宰的思維理念。

社會化閱讀會帶來精准化、高效率的閱讀體驗。基於分享、共享的閱讀方式能自然過濾掉不相關內容,減省發現的時間﹔基於興趣圖譜的社會化閱讀能培養用戶標簽、評論、分享的閱讀習慣,提高了讀者閱讀行為中伴生的交流與分享效率﹔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服務能精准預知每一個個體的需求,降低了獲取內容的時間成本。目前,很多閱讀應用中都已將多社交平台賬號登陸視作標准配置,引入外部成熟的社交關系網絡,又從技術層面保障了社會化閱讀的高效率。

當然,社會化閱讀更大的顛覆是對傳統出版,所有與出版相關的環節,內容、營銷、發行和版權等都正在受到社會化閱讀的影響和沖擊。

首先是對內容生產的影響。作為互動主體的用戶將成為閱讀中重要的維度,一方面UGC(用戶創造內)將得到長足發展,“一個擁有能力、視野與分享精神的用戶,他的閱讀信息流也可以成為類似RSS方式下一個內容源頻道,或者說Zite方式下一個主題詞,來加以訂閱。”另一方面,用戶間的推薦、收藏、轉發等分享的內容成為閱讀內容的主體,未來的出版將通過分析、判斷和研究這些內容來進行定制化生產,從用戶需求出發確定出版內容將成為常態。

其次是對營銷發行的影響。關系式、信任型閱讀的背后是口碑營銷。傳統出版營銷中的作者簽售、炒作、硬廣告推廣可能都不及網絡上、移動端的評論數和轉發數所帶來的發行范圍和營銷效果。人們更相信熟人、朋友、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所推薦的精神產品,更希望能因為共同的閱讀而產生精神交流,分享閱讀思想。在豆瓣讀書中,排行榜居前的往往都是轉發、評論和討論熱烈的圖書,而不是一些書店裡排行榜上的所謂暢銷書。

版權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是第三方平台幾乎無版權支出的出版模式,Flipboard、Zite、zaker、鮮果等都不需支付內容採購成本,而是採取與出版方合作方式來避免了版權糾紛,但版權問題終究是個隱患。另一方面,用戶創造的內容經過分享式的閱讀獲得廣泛傳播,甚至被某些媒體線下發布,這其中的版權歸屬、版權保障又是個問題。

社會化閱讀,前提和基礎是互動,既有人與人、與群體之間的互動,也有人與環境、與機器之間的交互。前者強調互動的深度、參與性和活躍度,后者強調人機對話和用戶體驗,社會化閱讀最終產生怎樣的影響,取決於這兩方面互動和交互的程度。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宋心蕊)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