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打擊網絡謠言應恪守法律規定 不缺位不越界

李麗

2013年09月05日08:3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打擊網絡謠言應恪守法律規定,不缺位不越界

  8月的輿情事件,說高潮迭起也不為過。

  首先,7月入榜的一些事件還屬於輿論的關注熱點。7月時,“氣功大師”王林的故事細節披露充分,成為公眾解讀官商關系的標本案例。進入8月,輿論對此案的深層關注並未止步,政府相關部門正式介入,對王林涉嫌的非法持有槍支、非法行醫行為,江西省公安、衛生等部門成立專案組,進行調查。

  雖然,僅就生動性來說,這條消息遠不如之前的故事,但是,它的信息覆蓋率在榜單中位列前茅。從獵奇心理到責任追究,在受訪的一些網民眼裡,政府部門回應的有效性令人生疑。一開始,蘆溪縣公安局工作人員說“無証據”表明王林違法,十天之后,又說有人舉報其涉嫌非法持有槍支,故而對王林立案調查。

  只是,這個時候,這樣的介入頗有些“被逼無奈”的意味。網絡上的熱點雖然常常是一波趕著一波來,更新迅速,但是,網民有足夠的耐心對一些事件持續關注。如果只是抱著僥幸心理,不主動處置,只是被動地等待網絡退熱、甚至希望新聞“爛尾”,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第二個特點,是兩個地方的法院,通過兩件事,“大起大落”地詮釋了司法公信。

  8月初,上海市高院4名法官集體招嫖,此事一出,舉國嘩然。當事法官被撤職、免職,但對法官、司法公信力的質疑之聲,一直佔據輿論高地。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以及上海高院代院長崔亞東密集表態,要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以嚴肅法紀、嚴懲腐敗,保証司法公正。

  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所說,這是人民法院的恥辱,是司法公信的災難。此次接受調查的五個群體,對官方回應的有效性有所保留。確實,個別官員的不妥言辭和貪腐行為,往往需要一個地方、一個系統來“埋單”,而要想重塑形象、恢復聲譽,非要長期不懈、落到實處的行為不可。

  到了月末,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表現收到了社會輿論的肯定。期間,法官中立的庭審風格受到了專家學者群體的肯定,而微博直播庭審記錄的做法,是網絡時代尊重民意的最好體現。

  面對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事件,常有動輒就憂心“輿論審判”的觀點。其實,很多時候,熱切輿論不過是在表達對信息的渴求,至於審判,實非網民和輿論所能主宰。比如,8月開庭審理的李某某等5人涉嫌強奸一案,頗能看出審判機關“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的氣勢。

  直至今日,關於此案的媒體報道仍是鋪天蓋地,李某的家屬、雙方律師屢次三番隔空喊話,從法律判斷到道德評價,不一而足。在這場輿論戰中,法院就顯得超脫多了,恪守法律規定,適時適度地回應關切、公開信息。

  其實,紛亂雜擾的信息面前,“靜默”的司法機關,無聲勝有聲。

  8月輿情的第三個特點,是發生在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事件會呈現出集合效應。這4個輿情事件之間,有的關聯較為緊密,比如北京、安徽和湖北打擊網絡謠言的具體行為﹔有的則屬於“人為”地主觀牽連,如薛蠻子的微博大V身份和嫖娼行為。當這些因素全部在網絡上“匯集”在一起、並被冠以網絡言論自由的主題時,那就是一頓佐料豐富、各取其味的大餐了。

  有意思的是,不同的受訪主體會從不同的關注維度進行解讀。政府公務員群體中,大多數人提及的是打擊網絡謠言的必要性,說明他們是從“管理”的角度,考慮網絡的有序性。

  對普通網民來說,網絡是他們越來越重要的表達渠道。因此,他們關心更為具體的問題,比如,什麼樣的行為就是傳謠,會受到怎樣的處罰等。

  而媒體人和意見領袖群體,則更喜歡從“薛蠻子嫖娼事件”說開去,比如微博大V身份,個人私德,或者批評警方披露的細節過細。中青輿情監測室發現,與一開始不分立場、站隊的情況相比,隨著時間推移,媒體人和意見領袖們的觀點更為多元化。

  至於專家學者,更願意從專業角度尋找現象背后的問題,比如闡釋一些概念,呼吁法律制度建設,以及提醒公眾注意一些趨勢性特點等。這與他們的學術背景有關,重理性、建設性,值得相關部門參考借鑒,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