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我把人力資源部領來的工作調動報告,分別遞交到福建廣播影視集團的四個部門:東南衛視辦公室、福建電視台辦公室、保衛處還有好像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工會。在電視台工作了二十年,我第一次調動,從東南衛視調動到福建綜合頻道。
坐在自己這些年拍攝編輯的僅僅是一部分的磁帶前面,我是不是有理由感慨一下?
磁帶庫的同事面無表情地問:這些資料是要入庫還是銷毀啊?
就像老道長所說:這一切都是精氣神換來的!這些磁帶裡面,有我帆船環游世界、自駕車環繞喜馬拉雅、熱氣球飛越南疆、青海湖邊守望普氏原羚、復原古帆船並遠航美洲,當然,最多的是我千山獨行尋訪民間中醫的故事......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阿彌陀佛,你們看著辦吧!”反正我把中醫的資料都轉成數字備份了。
感恩東南衛視頻道,十多年來給我自由的創作學習空間,上天下海縱橫萬裡,讓我成為今天的油麻菜。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這幾年電視台的生存環境被網絡、新媒體打壓得喘不過氣,隻花錢不掙錢的紀錄片欄目也不得不關門大吉(當然主要是我做得不夠好)。
東南衛視依舊給我最多的自由,甚至同意我做一檔可以去全世界最美的海域潛水的節目。可是,無論是在南太平洋的馬爾代夫還是北冰洋的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我依舊止不住思念自己進行了一半的紀錄中醫......
有一天,我站在廣電集團的院子裡喊:誰支持我紀錄中醫,給我自由,我就投奔誰!
福建體育頻道最先伸出橄欖枝,緊接著福建綜合頻道也熱情援手:不僅支持我紀錄中醫,還開辦了一個大型日播的健康欄目《健康每一天》......看來我還可以在體制內繼續我的中醫夢一陣子。
可能是因為調動了工作,今天清晨練八部金剛功第六招“五勞七傷向后瞧”的時候我走神了:要寫《四年中醫》了嗎?我紀錄中醫是已經四年還是三年?馬上就要進入第五年了嗎......直到“兩足頓頓飲嗜消”時候,我才算明白了:2009年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結束后,我開始走近中醫、紀錄中醫,到如今已經整整四個年頭啦。
四年來,我成天腦子裡都是中醫中醫中醫,就連我拍這張因為清晨柔和的陽光而變得五彩斑斕的紫蘇葉時候,都會感覺“芬芳開竅”。
“四年中醫,”朋友問我:“你到底學會治療什麼病了沒有?”
很慚愧,啥病也不會治。但是四年中醫,我知道怎麼少生病,知道即使生病也沒那麼可怕了。
正好是一年前,梁冬、朱曉玲和我,我們三個媒體行業出身的人聯合發起了一個旨在分享學習中醫、傳播保護中醫文化、互助幫助、溫暖關愛的正安聚友會。
從此以后,我不再是一個人在戰斗,也不僅是我們三個人在戰斗啦。有了正安文化的團隊的支持,我們在全國各地已經有成立十五個聚友會分會,有三千志願者會員加入我們。在上海、福建、廣東,聚友會還組織了“為中醫寫歷史,為時代作見証”的中醫人文紀錄團隊,在各個分會召集到兩百位志願者組成的聽打團隊......從此以后,我們有了一個溫暖的中醫大家庭,無論我走到哪,都有朋友。
這一年時間裡,聚友會在樓觀台舉辦了一次有四十位優秀中醫參加的醫道會,以及一次由七位優秀中醫一位知名學者參加的“聚友會年度論壇”,此外在北京、上海、深圳、福州、西安等大城市辦了十場“我的中醫夢”論壇,其中幾次論壇走進福建、北京、廣東等中醫藥大學,規模最大的一次人數超過兩千兩百人。就在本月,我們還將在去往韓國的郵輪上舉辦一次海上論壇......
聚友會的十五個分會都相當活躍,一年共舉辦了198場公益講座、活動!越來越多的諸如孫曼之、林杰、李辛、三七生、胡光、林毅、路新宇、賴世倫、潘毅、許明輝、陳立新、陳岷、羅大倫等等等等優秀中醫和老師們都慢慢加入到我們中間,成為聚友會的顧問老師,帶領中醫愛好者們了解中醫、學習中醫、傳承中醫、熱愛生活。
聚友會論壇盈余的收入,我們全部拿出來,用在一些中醫互助項目:西安丹心學堂、印度孟買的赤腳醫生診所、中醫文化的古籍保護......在大學裡舉辦的活動,我們分文不取。
目前聚友會還沒有能力成為一個公益組織,但是,我們盡最大努力在做公益項目。
三個月前,陝西渭南孫曼之老師指導的青年醫生培養計劃正式開始實施。
孫老師從報名參加的符合條件的將近百位青年醫生裡,最后挑選出了十位優秀的青年醫生作為傳承教育學生,分為兩批開始了為期六個月的免費師承培養。孫老師說:“我絕不收中醫人的學費。中醫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我們都應該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醫生,為了抓住這次珍貴的學習機會,有的醫生辭職、有的關停自己的診所、有的帶著新婚的妻子一起來學習,讓人感動。
在孫老師的帶動下,林杰、李辛、周伯旭、蒲志孝等等越來越多的優秀醫生加入到“正安聚友會青年醫生培養計劃”的行列,非常值得期待!
這一年,我們還開通了正安聚友會微信、網站、微博平台,向更多人傳達我們認識了解欣賞的好醫、好藥、好文化。短短兩個多月,聚友會微信號的關注率就接近一萬五,讓我們很欣慰。
這一年,我們還和其他朋友一起,協助張至順老道長實現了他多年的心願:出版發行了《?體源流》,現在這本書已經再版兩次,深受大家的喜歡。老道長的醫書《米晶子濟世良方》和《八部金剛功》即將問世(兩三個月之后)。
這一年,人民網為我紀錄中醫的文字開了一個專欄,我們還在《北京青年報》、《健康報》等國內優秀期刊報紙大篇幅地介紹中醫,傳播中醫文化。
而眼下這一切,都還只是為數不過五個人,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的。那天和梁冬、曉玲一起回頭看時,大家都很滿意。我們相約在來年,把更多的精力、人力放在聚友會。
有一天,我跟媽媽談起自己對中醫的熱愛,談起自己尋訪中醫把他們的故事都寫在網上和大家分享,媽媽很自然地說:“很好啊,這些醫生給你不少回扣了吧?”
我嚇了一大跳,我媽媽是這樣看我的?!
“那你忙了半天為什麼呢?”曾經在省直醫院工作的媽媽也很奇怪:“我們醫院退休的老院長們很多在開醫療中介所呢,介紹病人當然有回扣,就連醫院之間都這樣啊。”
“目前我隻介紹優秀的中醫,把他們好的思想、治療思路、生活理念和做人態度和大家分享,我不提推薦醫生,不提供醫生的聯系方式。”我不再解釋,只是很認真地跟她說:“我不想變成一個醫托。”做一個不誠實的醫托,拿別人的生命病痛來換錢,在我看來是非常不齒無法接受的事。
有一天,我和左常波兄在一起喝茶,左兄這些年一直在關注我的紀錄,他很嚴肅地盯著我:“兄弟,這些年你介紹了不少中醫,如果你介紹的醫生並不像你文章中說的那麼好,你怎麼想?”
“隨著我對中醫的認識一年年提高,會發現以往很多表達不夠精准、了解不夠深入甚至有誤的地方,還有一兩個醫生也不象我當時理解的那麼優秀。” 我放下手中的茶杯,看著他的眼睛:“但是我很坦然,因為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發心是干淨、善良的,所以即便我做得不夠好,我也不害怕不感到羞恥。”
左兄笑起來,之前你一直不提供醫生的聯系方式、診所信息,不給網上的病友隨意推薦醫生是對的。
“不是我不想提供,我是怕我走眼了對不起大家。而且做一個中醫紀錄者,我期待自己能夠站在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醫生。”我笑左醫生,“說來說去,就是因為你們這些厲害的家伙都躲得太深了!大家心急找不到啊。也許將來我們會通過聚友會發起一個大家推薦好中醫的平台,讓更多的人一起推薦、點評、分享那些醫德高尚值得信賴的醫生信息。”
有一天,一個成為我好哥們的中醫塞給我一個鼓鼓的信封,很誠懇地說:“兄弟,我看你的相機實在太舊了,而且別人的鏡頭都那麼長你的那麼短,這點錢是我最近努力掙到的,你拿去給自己買一個最好的鏡頭,作為我支持你紀錄宣傳中醫出的一點力吧!”
我握著他的手使勁把信封推回去,跟他說:“哥哥,心意我領了,這個錢我要是收下了,我以前寫的文字尤其是提到你的文字都會變成垃圾,我再也不敢坦然面對那些信任我的網友們了!”
我請這位哥哥放心,我一身武藝,不怕養不活妻兒,呵呵。
一年聚友會,四年中醫,二十年電視生涯,都是我生命中非常美好的一部分。
這一年,我成長很多,感謝有你一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