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8期

浙中新報義烏異地辦報的探索

【2】

俞 平

2013年11月18日12:56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從宣傳“義烏制造”到“相信義烏制造”

從手搖“撥浪鼓”、雞毛換糖開始“經商”的義烏人,靠勤勞和智慧,硬是把一個彈丸之地的地攤式小商品市場演變成全球小商品之都。從市場開辦初期的“前店后廠”式的加工作坊開始,義烏的市場貿易和企業生產是緊密相連的。為增強市場發展后勁,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義烏提出了“以商促工、工商聯動”的口號,大力引導、鼓勵發展工業。以“浪莎”集團翁榮弟為代表的一批義烏商人,“在撥浪鼓聲的余韻中,扛起了‘義烏制造’的品牌大旗”。

“浪莎”10年內創造了業內“十個第一”,連連拿下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以及國家免檢產品的稱號,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襪王”。浙中新報刊發的《風雲浙商翁榮弟:扛起“義烏制造”品牌大旗》一文,記述了這位風雲人物的創業、創牌歷程。

為了把義烏眾多中小企業的“義烏制造”品牌打響,我們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如《嗚嗚祖拉吹響“義烏制造”》 一文,介紹了義烏市場最早批量化產銷嗚嗚祖拉的商人鄔奕君。 “2010年南非世界杯,給全世界球迷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梅西,也不是C羅,而是一個從頭到尾響徹全場的長頸嗽叭——嗚嗚祖拉”。鄔奕君抓住了世界杯四年一遇的機會,當年他賣出了近200萬個嗚嗚祖拉。受其影響,善於捕捉商機的義烏商戶開始跟進對嗚嗚祖拉的研發和生產,全球媒體也紛紛報道嗚嗚祖拉的產銷鏈,“嗚嗚祖拉九成義烏造”,小小嗚嗚祖拉吹響了“義烏制造”。

近年來,義烏提出以打造“百年企業”為目標,以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為依托,加強品牌推廣和品牌經營,打造一批具有較大知名度和較強競爭力的“義烏制造”品牌,實現企業由產品競爭向品牌競爭根本性轉變。浙中新報推出的《外貿B2C:義烏制造新“藍海”》《國內市場聖誕用品超八成“義烏制造”》《“義烏制造”品牌更亮聲音更響》《義烏商人造出“諾亞方舟”》《誰在動“義烏制造”的奶酪》等報道,與上述發展戰略相策應,極力為“義烏制造”創牌造勢。

近年來許多義烏企業致力於科技創新、改進生產工藝,涌現出一批重質量、守信譽的優秀企業。義烏制造業已從仿造和改造階段步入創造階段,自主創新能力日益增強,產品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形成了“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的產業集群優勢。義烏現有的2.5萬余家工業企業生產的展銷商品達40多萬種,形成了針織襪業、飾品、工藝品等16大優勢行業,市場外向度達60%左右。義烏先后被授予制筆、拉鏈、無縫內衣等8個“國家級生產基地”稱號。

對此,浙中新報推出“相信義烏制造”特別報道,按其8個分布各地的全國性生產基地先后推出8個版面,詳細介紹了義烏產品的生產工序、質量控制程序等,給“義烏制造”以一個客觀真實的描述,以正視聽。

同時,在日常經濟報道中,一以貫之地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証明“義烏制造”是值得信賴的。如《非洲客商青睞“義烏制造”》《“義烏制造”華交會上受捧》《“義烏制造”邁向“義烏創造”》等報道,很有說服力。在2012年11月22日刊發的《義烏制造加快追趕廣州步伐,變“美”的小商品吸引力大增 外商舍“深”取“義”拋超級訂單》一文中寫到,伴隨義烏市場全球化的加速,義烏人從廣東深圳、東莞人那裡學到了不少,老外們學會了比較。義烏貨變好變“美”了,發現同類商品工藝相當、浙貨價格更低的外貿採購商,紛紛選擇舍“深”取“義”,在浙中小城義烏完成大型採購。

讓世人認識“義烏制造”到相信“義烏制造”,除了義烏中小企業自身努力外,浙中新報的大力“吆喝”也功不可沒。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