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8期

重大突發事件電視直播中的自媒體應用

——以浙江衛視《雅安地震直播特別報道》為例

李學東

2013年11月18日13:31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四川省雅安巿蘆山縣發生裡氏7級地震后,浙江衛視第一時間派出記者奔赴災區一線,用最快的時間辟出專門時段直播。在抗震救災最為緊要的4月20日、21日兩天,共開出12檔特別直播節目,總直播時長超過10小時,在除央視和四川衛視外的省級衛視中,直播節目的檔數及總時長均位於前列。本文以浙江衛視在雅安地震發生最初兩天內的直播節目為樣本,探討電視媒體在突發重大事件直播中,如何有效整合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爭搶新聞時效,豐富深化直播報道。

一、借力自媒體,迅速啟動直播

地震發生當天,國內某資深傳統媒體人曾在微博中發出感嘆:“9·11,鳳凰﹔5·12,央視﹔4·20,微博”,言指十余年來新聞事件第一現場信息渠道發生的顯著變化。事實也的確如此,在雅安地震剛發生的一段時間內,由於通訊中斷,災區與外部的聯系被切斷,微博成為反映災區災情、溝通內外最便捷有效的工具。8點02分53秒,也就是地震發生后不到一分鐘,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發出了四川雅安蘆山發生地震的第一條微博,而在隨后的將近一小時內,有1300余條微博發出了雅安發生較為劇烈地震的微博。而此時,浙江衛視派出的報道團,剛剛從千裡之外趕赴災區,人員還沒有到位,有關地震的信息非常有限,即使是央視和四川衛視,有關地震的報道也基本以口播信息為主,鮮有災區一線的畫面。這些都給初始階段的直播帶來了不小的困難。最終,通過對微博和微信開發利用,順利渡過了“難關”。

在第一檔直播開始時,前方出鏡記者田川正在從成都趕往雅安的途中。一路上,田川登錄微博、打開微信,快速瀏覽不斷更新的消息,特別是一些重要部門的官方微博發布的權威信息,結合在趕往災區途中的所見所聞,通過衛星連線,做了本次雅安直播的第一篇報道。在此后的幾個小時內,微博提供的消息成為直播的重要信源,如“成雅高速實施管控,隻允許救援車輛和雅安車輛通行”的消息,就是記者首先在微博上看到的,看到這條消息后,田川並沒有馬上發布,因為這條微博是網友個人發布的,真實與否無法証實。如果這是一條虛假信息,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發布出去,將會產生重大負面影響。田川果斷決定,讓司機驅車趕到前方最近的收費站核實,得到了肯定的答復。隨后,他通過電話連線的方式,結合自已在雅安高速上的所見所聞,發回了一篇有價值的報道。據不完全統計,此次浙江衛視雅安地震直播前三期節目中,直接來自於微博、微信的內容,或根據微博、微信整合編輯而成的消息,佔了直播時長的一半以上。可以說,是自媒體撐起了直播初始階段的半壁江山。

二、加強服務,提升溫度

地震直播中后段,有關地震的信息海量匯聚,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解讀,加強服務性成為直播的重點。

在重大突發事件直播中,發布尋親尋人消息,是浙江衛視在全國電視新聞界的創新之舉。從2005年起,浙江衛視就在抗台直播報道中,通過游走字幕、主持人口播插圖版等形式,發布觀眾的尋親、報平安信息。而發布微博上的尋親信息,始於2011年的“7·23溫州動車事件”的直播。在這次雅安地震的直播報道中,12檔直播節目播出了近100條來自於微博與微信上的尋親信息。其中發布的一條“北京某先生尋找寶興校友”的微博,播發后幾分鐘之內就得到了被尋訪者的回應。

災害發生后,傳統媒體傳遞出的信息就像是一個個零散分布的點,而自媒體平台上的普通人,則自發成為一張消息網,網羅最新的消息源。在直播中,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最新的消息源並及時為我所用?浙江衛視的重要一招就是調拔專門人手,組成團隊,對自媒體進行零時差刷新瀏覽,一旦發現有價值的信息,立即與前方記者聯系,為他們提供新聞線索與報道思路,為出鏡記者充實信息儲備。如20日下午,有人微博發布了成都雙流機場內旅客候機的信息及照片,后方編輯立即將這條微博@給前方出鏡記者,幫助記者在隨后的直播中為坐飛機往返成都的乘客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