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9期

對《芝加哥太陽時報》取消攝影部的思考【2】

辜曉進

2013年11月18日15:03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其次要探討一下,眼下業余能否完全替代專業?

要求文字記者滿足大多數新聞的圖片需求,是《芝加哥太陽時報》裁撤攝影部后的主要應對之策。這隨即帶來業余能否取代專業的老問題。隨著暗房取消、相機性能提高和攝影技術普及,加上全媒體策略的實施和“背囊記者”的興起,專業攝影記者的地位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老問題也愈顯現實和緊迫。

早在20世紀90年代,香港的報紙就要求文字記者帶著相機去採訪。“你哪怕拍回的照片不能用或無處可用,也至少可証明你到過現場啊”,一位香港老編輯當年這樣對我說。筆者在報社工作時,也積極要求文字記者強化攝影意識,甚至專門制訂了相應的鼓勵政策。我在學校也常對學生強調攝影技術的重要。道理很簡單:文字記者到的地方比攝影記者多,新聞可遇不可求,現場稍縱即逝,攝影記者解決不了全部問題。

然而,文字記者拍的照片普遍不如攝影記者,甚至與攝影記者有很大差距,這也是事實。受專業教育背景、職業培訓經歷及崗位分工、同業交流、經驗積累等因素的影響,一個稱職的攝影記者其提供優質新聞圖片的能力絕非普通文字記者輕易能夠獲得。且不說歷史上的經典新聞圖片多由攝影記者拍攝,就是90年代的香港,盡管一些報紙幾乎強迫文字記者拍照片,但實際刊用的大多數還是攝影記者的作品。現在記者個個都有相機,性能都很好,但各報出彩的照片也基本出自攝影記者之手。時至今日,無論“荷賽”還是“華賽”,其獲獎作品幾乎都由職業攝影者(大多數是攝影記者)包攬。

事實上,就在解散攝影部后僅僅24小時,太陽時報即宣布將對剩下的員工進行iPhone基本攝影技巧的培訓。芝加哥媒體評論家羅伯特·菲德爾(Robert Feder)在其臉書博客上說:“在清除全部攝影記者后,太陽時報的記者們今天開始了強制性的iPhone攝影技巧培訓。報社執行總編克雷格·紐曼(Craig Newman)已通知大家:‘在未來數周內,我們將對編輯部所有員工進行培訓,直到你們能夠拍出我們需要的照片。’”這看來是太陽時報應對未來圖片供給的主要手段,但此舉並未得到業界認同。精通蘋果系統攝影技術的記者兼AOL職業作家邁克爾·格羅特豪斯(Michael Grothaus)評論說:“且不論絕大多數文字記者不是攝影專家,對光線、構圖及其他攝影理念缺乏深刻理解,即便他們做到了這點,但要想通過哪怕最先進的iPhone5獲得最起碼的單反機效果,都是極為可笑的……我平時口袋裡都揣著相機,但那並不適用於新聞攝影。如果《芝加哥太陽時報》認為有了它就行,那該報恐怕永遠不會再獲得普利策新聞攝影獎了。”

或許你會說,新聞講究的是真實,要的是個現場,咱不那麼苛求畫面、光線、構圖、角度、美感、藝術、線條、平衡好嗎?但現在是讀圖時代,報紙比拼的除了獨家新聞、深度報道之外,不還是要新聞圖片的感染力、沖擊力、震撼力嗎?北京奧運、蘆山地震、雲南旱災、廣東洪水等共同題材,哪家報紙敢冒險將攝影大任交給非職業攝影記者承擔?記得那年德國球場坍塌事件,各報攝影記者爭獻絕活,最終還是《泰晤士報》的圖片脫穎而出。此刻的文字記者,且不說忙於採寫而分身乏術,即便有空拍攝,能在這猝不及防的突發事件中拍到如下圖的照片嗎?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