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9期

新媒體時代地方台節目定位的思考【2】

段 欣

2013年11月18日15:26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三、新形勢下地方台節目定位的思考

地方台在節目定位上應該揚長避短,走個性化、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1.新聞節目專題化

在資訊為王的時代,新聞立台自然是不爭的王道。然而面對各路媒體的競爭,如何才能做出與眾不同、吸引受眾的新聞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地方台不應該滿足於新聞節目量的擴大,而應該更多地在質上下功夫,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新聞的挑選和深度開掘以及新聞欄目的個性化培育上,也就是用專題的思路和要求來做新聞。

新聞節目的專題化首先應該體現在選題策劃上。要選擇跟當地經濟社會和百姓生活關系最密切的新聞事件,用專題的思路來策劃報道,在權威發布的同時,對事件發生的背景、相關的鏈接、產生的影響做深入報道和分析解讀,不僅滿足受眾對事件深度了解的需求,而且對引導輿論、彰顯媒體個性都裨益良多。

新聞節目的專題化還應落實在新聞採制的過程中。隨著新媒體的介入、數字電視的普及,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接觸各種新聞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因而對電視新聞節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看到,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記者走基層”大型新聞系列報道,就打破了過去人們對新聞的印象,很多報道無論是結構和時長,還是拍攝手法、表現形式甚至后期音樂的運用都接近專題的做法。事實証明,這樣有血有肉的新聞更具生動性和感染力,也更受觀眾喜愛。面對多元的競爭,新聞源相對貧乏的地方台如果還停留在傳統新聞制作的水平上,恐怕很難保持受眾的忠誠度了。

新聞節目專題化也是地方台立於不敗之地的利器。地方網媒目前還缺乏視頻的支撐,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放棄這塊陣地,假以時日,他們就會馬上填補這項空白。如果我們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和技術設備的優勢,突出評論、深度報道的特點,走專題化發展的道路,就可以把電視媒體的優勢保持下去。

2.專題節目特色化

新形勢下,適度收縮新聞節目的戰線、打造一些有地方特色和人文氣息的專題節目,已成為不少地方台的選擇。今年年初,嘉興台公共頻道就在晚間黃金時段推出了一檔全新的對農專題——《秀秀在一線》,由於定位准確、形式活潑、貼近生活,欄目自開播以來收視一路攀升,至今基本穩定在7%左右,而同一時段其他地方頻道的電視劇收視率最高不過3.5%。事實証明,觀眾的口味也在發生變化,隻要找准定位、舍得投入,好的專題節目比一般的電視劇更能吸引本地觀眾。

當然,地方台發展專題節目必須堅持特色化的原則。首先在專題欄目的設置上,要選擇有地方特色、與本地經濟文化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面對眾多的頻道和欄目,唯有具有本地特色的專題才能脫穎而出、吸引本地受眾的關注。其次,專題節目在風格上也要獨樹一幟、別具一格,隻有個性化的定位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逐步形成對節目的認同和收看習慣。第三,在節目的內容上也要保持獨特的視角、保証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隨著受眾思想和品位的提升,缺乏個性化思考和審美價值的專題節目是很難抓住觀眾、從而佔領市場的。

3.文藝節目大眾化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各種類型的電視綜藝節目應運而生,給傳統的地方文藝節目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尤其在數字電視普及后,以高科技、大投入為支撐的大型綜藝節目幾乎佔領了整個電視娛樂市場,很多地方文藝節目因為缺乏技術手段和資金支持,逐漸失去了生存的空間。然而,地方台不能就此放棄這塊陣地,因為文藝節目的打造,對於地方文化藝術的傳播、當地百姓文化生活的豐富以及地方台各類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從社會責任出發還是從自身發展考慮,地方台都應想辦法辦好文藝節目,而要辦好文藝節目就必須走大眾化路線。2012年,嘉興台文化影視頻道嘗試推出了一檔以展示草根達人表演和生活經歷為主題的“嘉興達人秀”節目。由於不設門檻、不限才藝,在嘉興掀起了尋找民間文藝達人的熱潮,短短半年時間,就有150人報名參加表演。節目組每期選擇5位達人,把舞台從演播室搬到了廣場、田間,深入他們的生活進行拍攝,因其貼近的內容、真誠的表達贏得了觀眾的好評。2013年7月,文化影視頻道又配合全民健身熱潮策劃推出了社區排舞大賽,短短半個月時間,報名參賽的隊伍就達到了140多支,人數達2400多人。事實証明,在綜藝節目泛濫的環境下,受眾對身邊的草根文藝總是有特殊的關注,對貼近自己的文藝節目更有超乎想象的參與熱情,地方台隻要堅持大眾化、親民化的定位,就一定能辦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

(作者:嘉興廣電集團文化影視頻道副總監)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