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9期

主動發聲,做權威發布的“麥霸”

——獲獎新聞評論《揭開“創新”外衣 認清傳銷內核》採寫體會

申屠正裕

2013年11月18日15:43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新聞人。對傳統媒體來說,獨家新聞幾乎成了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沒有了獨家新聞,靠什麼吸引讀者?靠“思想”,賣“觀點”。當前媒體的競爭,說到底是“思想”的競爭、“觀點”的比拼。誰想在輿論競爭中爭取主動,就必須精心打造新聞評論。尤其是在重大的社會熱點事件中,主流媒體要通過新聞評論發出最強音,佔領輿論制高點。

筆者撰寫的《揭開“創新”外衣 認清傳銷內核》新聞評論,有幸獲得2012年度浙江新聞獎二等獎,除了“萬家購物”事件本身具有新聞價值外,還與評論實現了新聞本身的再造和提升,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有一定關系。回溯採寫過程,對新聞評論在社會熱點事件中的輿論引導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

層層遞進,提升新聞事實

此次獲獎的新聞評論,是筆者撰寫的的“萬家購物”系列評論的開篇之作。新聞評論很多時候都是奉命作文,“萬家購物”系列評論也是如此。

去年6月,金華市有關部門決定對“萬家購物”進行查處。“萬家購物”涉及全國200多萬會員,消費額高達60多億元,是近年來我國最大的涉嫌傳銷犯罪案件。盡管國內主要媒體包括金華日報都在第一時間報道了查處的動態消息以及案件的基本事實,但民間還是議論紛紛,尤其是一些涉案人員更是在各種場合發布不滿言論,煸動鬧事,企圖阻撓案件的查處。

為此,金華市委宣傳部要求金華日報發表系列評論,給查處“萬家購物”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筆者與宣傳部領導溝通后,擬定了三篇評論的內容。

第一篇《揭開“創新”外衣 認清傳銷內核》,通過對“萬家購物”消費返利模式抽絲剝繭般地剖析,揭開了其虛假的電子商務外衣,指出高額消費返利的實質是一個龐氏騙局,是依靠不斷發展下線來維持運行的新型網絡傳銷行為,如任其發展,將會有更多的人卷入其中,也會有更多的受害者,這將嚴重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甚至會導致家破人亡的悲劇,帶來棘手的社會問題。有關部門審時度勢果斷查處“萬家購物”, 才使得這一“擊鼓傳花”的游戲得以中止。

第二篇《回歸經營常識 拒絕返利“餡餅”》,從“萬家購物”流星般的運行軌跡得出結論:寅吃卯糧的經營模式不可持續,天上不會掉餡餅,“零成本消費”隻不過是一個噱頭而已。

第三篇《金華信息產業整裝再出發》,指出“萬家購物”已經成為影響金華電子商務發展的“一粒老鼠屎”,我們決不能讓“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三篇評論層層遞進,對新聞事實進行了概括提升,觀點鮮明,邏輯嚴密,及時發出了主流權威媒體的聲音。新聞評論發表后,浙江在線、搜狐、和訊網、香港大公網等知名網站紛紛轉載,捍衛了主流媒體的話語權。許多金華市民和網民看了評論后,也紛紛表態支持有關部門查處“萬家購物”,認為這是正本清源之舉,有利於金華信息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事實表明,在價值多元、信息海量的今天,人們更加渴望主流聲音的引導,主流聲音也一定要適應社會和民眾的需要。這一過程,既是新聞評論大有作為的過程,也是新聞評論社會化的過程。

主動回應,掌控輿論“主場”

新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的興起,使得以主流媒體為主要發聲載體的官方輿論場和以互聯網社區、博客、微博、微信為主要載體的民間輿論場平行共生。突發事件和社會熱點一直是民間輿論場的“主場”,各種聲音魚龍混雜,主流媒體如果能做好輿情應對,力爭先聲奪人,就能掌控輿論“主場”,使各種聲音融合,向主流聲音靠攏。

社會心理學的“首因效應”指出:人們對陌生人的印象與其獲取的信息順序相符合,先提出來的信息總是佔優勢。同樣,新聞評論若能就某個問題或新聞事實第一時間發出聲音,往往能成為最強音。因此,新聞報道重在“快”字,新聞評論也必須強調其時效性。當重大事件發生時,發揮黨報輿論引導的龍頭作用,就應該在第一時間抓第一落點,快人一拍,先人一步,率先發出黨報的權威聲音。

回顧“萬家購物”事件系列評論的採寫過程,金華日報在傳統媒體中率先發表評論,而且在頭版顯著位置連發三篇,有聲勢、有力度,並經過網絡媒體的廣泛傳播后,蓋過了民間輿論場的一些“雜音”,爭得了輿論“主場”。

民間輿論場的發聲主體往往不顧“去偽存真”的責任,而主流媒體在這方面恰恰既有責任又能大有作為。因為任何個體在社會上所處的位置都是一個點,不可能看到事實的全貌,而糾正事件中缺失的信息、糾正傳播中的錯誤信息正是主流媒體的責任,這也是主流媒體要掌控輿論“主場”的原因所在。

查處“萬家購物”過程中比較棘手的一個問題是,“萬家購物”曾獲得過許多榮譽,在發展初期也曾獲得過政府的支持,有關部門對其是不是傳銷也有過爭論,這些都成了質疑者的主要理由。因此,筆者在新聞評論中強調了“萬家購物”消費返利模式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正是這種隱蔽性使得其傳銷模式具有很深的誘惑性、欺騙性、交叉性和演變性,使得很多人被其外表所蒙蔽,但是撕開其所謂的創新電子商務模式的外衣,我們就可以看見其傳銷犯罪騙取財物的內核。評論中還著重指出,工商部門曾針對“萬家購物”消費返利模式的風險多次發出消費警示。這樣,既對相關輿情保持敏感,又對可能引發誤解的因素作了主動回應。

(作者:金華日報綜合新聞部副主任)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