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學者專欄>>蔡尚偉>>學術研究

“美麗中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建設水平(2013)研究報告

蔡尚偉

2013年12月30日09:06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一、研究背景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美麗中國“五位一體”戰略布局進行了進一步深化,標志著美麗中國建設進入全面改革階段。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強調建設“美麗中國”,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尤其強調了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中生態文明的融入。習近平強調,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全國首家“美麗中國—中國夢”研究機構——四川大學“美麗中國”研究所對“美麗中國”進行了持續而深入地研究,成立了“美麗中國”建設水平評價課題組,課題組成員一致認為“美麗中國”概念是美學概念、生態學概念和社會學等多學科概念的統一,是學術概念與治國理念的高度統一,是時代趨勢、人民呼聲與集體智慧的統一。它有三個基本點:一是突出生態文明建設﹔二是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三是“美好生活”這一奮斗目標。因此,美麗中國,是環境之美、時代之美、生活之美、社會之美、百姓之美的總和,是世界視野、國家高度和百姓感受的統一,是中國價值、中國目標和中國道路的統一。而建設美麗中國,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要求,通過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五位一體的建設,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參見圖1:“美麗中國”概念模型圖)

《“美麗中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建設水平(2013)研究報告》是“美麗中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五位一體”建設水平的研究報告。四川大學“美麗中國”研究所密切結合黨中央精神,深入研究“美麗中國”的深層含義,廣泛參考“美麗中國”建設相關研究成果,在去年指標體系基礎上優化“美麗中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考察的權重,增加反映生態本底、生態文明制度、環境治理、環境友好等指標,以剛性數據評價“美麗中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建設水平。

《“美麗中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建設水平(2012)研究報告》是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建設工程項目《中國夢的實現與美麗中國建設瓶頸問題的突破》階段性成果。“美麗中國”建設水平評價課題組成員將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完善“美麗中國”建設評價體系的指標選取和權重分配,科學評價“美麗中國”建設水平。需要指出的是,因為在本報告數據錄入截止時,貴陽、拉薩、南寧和長春相關核心統計年鑒還在編撰或出版過程中,故本報告暫不包括上述四各城市的評價。港澳台地區因統計口徑不相同,也暫不包括在本報告中。

二、指導設計原則和指標體系構建

“美麗中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建設水平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根據“美麗中國”的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五位一體”建設綜合發展、融入生態文明的理念,客觀科學地測評相關城市的建設水平,促進各地深入、有效建設“美麗中國”。

(一) 指標設計的指導原則

衡量指標的選擇要求既要充分反映各個城市“美麗中國”的建設現狀,也要呈現“美麗中國”城市建設力度和潛力。在參考國內外城市相關評價指標體系和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美麗中國”建設水平課題評價組遵循導向性、合理性、客觀性、開放性等指導原則選取評價指標。

導向性原則。指標體系要充分發揮導向、引領作用,激勵各城市進一步增強科學發展意識和發展能力,創新體制機制,切實有效地加快科學發展進程。指標設置要與黨的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習近平同志講話和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等相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指標銜接一致,以增強指標體系的政策導向與實踐意義。

合理性原則。指標選取符合邏輯,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論証性。測算方法基於學界現有的研究基礎。在堅實的學理基礎上,征求相關領域專家意見,選取充分反映“美麗中國”三個基本方面建設水平的指標。

客觀性原則。指標選擇具有客觀性,同時兼顧統計數據的權威性、科學性、准確性,選取的研究指標具有可操作性、可比性、可量化等特點。

開放性原則。指標體系具有動態性和開放性,根據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階段性以及評價對象的差異性對指標體系進行補充、完善和修訂。

(二) 指標體系

根據以上指導原則,“美麗中國”評價指標體系由生態維度、經濟維度、政治維度、文化維度、社會維度構成,分別反映生態之美、發展之美、治理之美、文化之美與和諧之美,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框架如圖2所示。

“美麗中國”建設指標體系堅持開放性和動態性原則,在2012年指標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增加了反映環境治理、環境信息公開、生態文明制度、生活質量等指標。由生態維度、經濟維度、政治維度、文化維度、社會維度5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46個三級指標構成。相關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