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10期

論電視新聞的形象化運用

蔡勛平

2014年10月29日15:25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電視新聞的傳播除了以畫卷或場景反映真實事件和表現突出人物之外,還運用多種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和技術手段,激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對丑惡事物的憎恨而產生情感共鳴。電視新聞尤能以其形象的、動態的、連續的和反饋的特征,受到觀眾的青睞、期待和追崇。我們可以從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可視性、立體性和藝術性等方面深入研究和探討電視新聞的形象化運用,增強和豐富電視新聞的內涵,進而深化電視新聞的主題。

一、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注重客觀紀實

電視新聞通過直接的客觀紀實,運用形象手段再現可視的形象以反映現實生活。鏡頭或圖像反映的是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真實事物,是真實事件活動過程的形象記錄,而不是憑主觀想象來塑造。近些年,《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感動中國十大新聞人物》等電視節目就是以真實的人物事件和超強的紀實色彩受到觀眾普遍的歡迎和青睞。

在電視新聞中,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和結果,包括細節和氣氛,都必須真實記錄,是不允許有虛構或夸張成分的。舉一個例子,電視新聞《搶救21名落水乘客》報道了從廣西南寧至欽州的公路上,100多名旅客和司機搶救21名落水乘客的事情。電視新聞的鏡頭是這樣展現的:

山洪暴發。一輛滿載乘客的汽車已被洪水淹沒了一大半。搶救的人們筑起一道人牆在急流之中屹立。一名解放軍戰士從洪水淹沒的汽車中救出一個小孩,立即交給身邊的男子,一連傳了十幾個人,直到把孩子安全地傳到岸上。

這則電視新聞的場面,在表現形式上細致直觀,把新聞現場的緊張氣氛記錄了下來,特寫鏡頭中,很多人的臉上挂著的水珠或是汗珠都清晰可見。在現場採訪的記者,不僅始終將鏡頭跟著那個被搶救的孩子,最主要的是記者把救人的全過程直接地展示給了觀眾。雖然畫面上沒有任何文字解說,但“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個長鏡頭敘述了軍民團結搶救乘客的真實故事,還飽含一定的抒情意蘊:洪水無情人有情。這個作品獲得了全國優秀電視新聞一等獎。

電視新聞親和力的產生主要靠紀實風格與受眾的喜歡程度。這種紀實性電視新聞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對那些無法親身經歷而又迫切希望了解的信息與事實的需求和好奇心,因為人們深信通過這種眼睛看得見的方式獲取的信息是真實的。這種對真實性的絕對信賴正是觀眾與電視新聞節目之間形成默契的重要原因。

新聞鏡頭或圖像的真實性是建立在紀實形象反映事物本質基礎上的。而那些具有自然主義色彩的鏡頭或圖像,只是簡單的純粹客觀事實的再現,是就事論事的所謂真實。這在某種程度上有違真實性的本質。因為它滿足於客觀事物表面的、具體的形象而忽視了事物的普遍聯系,沒有表現出事物的本質特征,甚至消極地歪曲了客觀事實。

電視新聞形象的真實性,並不隻限於攝取客觀生活的實際鏡頭或畫面,素材的編輯也要遵循真實性原則,這對於防止虛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聞記者不僅要反映新聞事件的真實性,還要讓每條電視新聞事件的情節都保持鮮活性,而且得以從生活素材中發掘典型的富有特色的形象。攝像記者在前期的採訪和構圖非常真實、貼切和豐富,而且素材比較完美,但在編發中往往出現畫面前后顛倒、形象殘缺不全、人物張冠李戴等現象。導致觀眾提意見,領導“刮胡子”的尷尬局面。

以上表述說明,電視新聞要避免歪曲事實、毫無特色等情況的發生,記者、編輯都應該緊緊扣住新聞真實性這根弦。首先,選擇准確的畫面鏡頭,按照新聞事件來確定鏡頭內容、順序和長度。其次,認真觀看拍攝的素材,然后決定取舍﹔並且隨時檢查有無遺漏的鏡頭或畫面,有無拍攝的技術問題,鏡頭連接是否平穩、協調,畫面形象是否恰當,等等。再次,依據事物的規律和內在的邏輯關系,把表現主題內容的動作和場面連貫起來,播出准備完整、內容准確的新聞。

善於運用編輯的技術手段,把各種相關鏡頭有機地排列組合起來,以展示真實生動的畫面形象,啟發、誘導觀眾加深對畫面的理解,自然會使觀眾獲得更為真切的感受。

二、電視新聞的可視性——突出體態語言

電視新聞是靠畫面和聲音向人們傳播新聞事實的。依賴屏幕與觀眾交流決定了可視性是電視新聞的顯著特點。

要增強電視新聞的可視性,就應該合理選擇題材,在題材求新、求活上做文章。挖掘好的題材在於把握住新聞事實與觀眾興趣的契合點,有意識地將新聞與人們的生活拉近,設計受眾興奮點。

新聞姓“新”,不新不稱其為新聞。電視新聞是電視與新聞的結合體,要新,就要靠有心地觀察、感受和理解。抓住富有新意的事物,也就抓住了新聞。我們還必須掌握關於新聞的基本常識和採訪報道的一般規律。新聞報道是否為群眾需要、社會需要,是否能吸引人、感召人、鼓舞人,是否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這是電視新聞報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重大的題材新聞往往是廣大觀眾最熱心關注的焦點。被有關專家稱為世紀大審判的薄熙來案一審、二審判決的報道就特別令人矚目。《習近平在蘭考縣調研指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系列電視新聞報道無疑具有很高的收視率。

電視新聞是以視聽結合的形式訴諸觀眾。那就是讓鏡頭語言說話,就是讓畫面自己說明自己,以顯出自身述說的能力。但在實際採訪報道和寫作中,很容易就忽視了畫面能說話的能力,只是筆者在那裡夸夸其談。電視新聞文字稿的寫作區別於報紙、廣播新聞寫作的最根本特征,就是它有畫面擺在眼前。我們總是把畫面裝在心中,讓畫面和我們的筆來共同敘述新聞,這是每個電視新聞記者應該銘記的一大要領。

體態語言往往能夠揭示事物本質的特征,深化新聞報道的主題思想。在薄熙來案一審、二審判決的電視新聞報道中,記者捕捉到了典型的體態語言符號:面對鏡頭,法庭上下一片鄭重與嚴肅,無論是法官、法警、公訴人,還是律師以及包括被告人親屬在內的聽眾,表情都很嚴肅謹慎。唯獨薄熙來始終面帶微笑,表情是那樣的平淡從容,同時又流露出些許的無奈。薄的神態與說辭以及一舉手一投足都將其復雜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就給觀眾以無窮意蘊的思索與回味。這一系列的電視新聞報道,已超出其事件本身的意義,而向世人昭示中國司法審判的進步與發展。

體態語言能夠鮮明、形象地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體態語言符號的信息還會因人物個性化的動作、神態,使新聞報道具有更多的個性色彩和情感因素。體態語言還能夠渲染環境氣氛,增強報道的感染力。電視的多符號傳播為電視新聞表現手法的創新開辟了極其廣闊的天地,運用挑、等、搶的手法捕捉生動、典型的形象畫面,依靠感染力強的體態語言符號打動觀眾。

在採訪中出鏡記者或節目主持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現場主持人面對鏡頭,不僅要把現場發生的情況准確無誤地敘述下來,還要有流暢的語言表達,去除龐雜的信息干擾,讓受眾從復雜的新聞事件中得到簡明扼要的信息。

電視新聞節目又起著控制輿論導向和設置傳播議題的作用。它通過視聽語言向觀眾呈現事實,這一特征決定了畫面內容可視性的重要作用。觀眾在面對電視媒體時無須想象,我見即我得。因此,如何增強電視新聞的可視性,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是電視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問題。“人們接觸使用傳媒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受眾接觸使用媒介后的結果有兩種:滿意或未滿足需求。為讓受眾滿足,電視工作者在制作電視新聞時,都要圍繞讓受眾滿意或滿足擴展工作。”﹝1﹞

三、電視新聞的立體性——構筑多維空間

電視新聞鏡頭或畫面不僅有長度、寬度,還有一定的厚度,充分顯示這三維空間才有立體感。電視新聞立體化報道,就是對某一新聞事件發生過程多層次、多側面、全方位進行掃描,凡是在該新聞事件發生過程中,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記錄下來,然后對該新聞事件發生的事實,以及該新聞事件發生的相關背景給予全景立體式報道,引導受眾對該新聞事件發生的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全面了解。把電視新聞從某一點擴展到更為廣闊的面,把單一的電視新聞深化衍生為一組新聞,這改變了過去單一報道某一新聞事件的做法,從而使讀者了解了更多的新聞故事和幕后新聞,增強了電視新聞的可視性、趣味性和知識性。

記者要善於突出熒屏形象的主體性,在攝像取景中注重構筑立體空間,把握拍攝方向、距離和高度,獲得線條透視效果,體現空間透視的規律。電視新聞視覺形象,是新聞事實和攝像記者貼切構思的結晶。在十八大新聞中心的網絡服務室,有一台55英寸國產裸眼3D電視,通過圖片和視頻對十八大進行了全程立體式報道。世界各國上千名記者參加了十八大首場新聞發布會。這也是黨的代表大會第一次採用裸眼3D技術進行全球媒體報道。再比如,各地電視台經常有重大醫療成果的衛生新聞報道,編導就可以在導語中打出“請××病患者注意”類的提示字幕。電視台通過這樣的立體語言,告訴受眾這是一條有關公眾健康的電視新聞,這則電視新聞有可能給求醫未果的患者帶來希望的曙光。這種電視新聞的編發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新聞的可視性,更容易讓受眾接受。

為使電視新聞形象化,記者在攝像時,要盡量避免電視新聞平面形象重復出現,要力求使電視畫面在呈現給受眾時產生立體感。從物理學角度說,要表現一個物體的立體形狀,就要使一定結構的線條形成明暗變化和多面組合。在拍攝電視新聞時,記者應考慮新聞事件縱深線條的變化,不僅要注意新聞事件的高度和寬度,還應注意新聞事件的廣度和深度。有經驗的記者,一般還會利用新聞燈的照明來表現所拍攝物體的立體形狀,運用燈光來區分物體的界面,並運用縱深線條表現物體的多面性,使物體的立體形象完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表現和突出人物,可以控制景深,達到遠景模糊、近景清晰的效果﹔反映遠距物體,可以縮短攝像和近距物體的距離,達到近景暗、遠景明的效果。譬如拍攝主要領導會議講話時,如果改變拍攝方向,從斜面取景,就會產生透視線條的變化,被拍攝者的姿勢就活脫了,就會顯得生動而且豐厚。

四、電視新聞的創新性——直面時代要求

對電視新聞語言的形式進行創新。電視新聞語言包括電視新聞的畫面語言和文字語言,由於電視新聞在播報時,要求新聞語言必須生動形象,所以必須對新聞語言給予與時俱進的創新,使電視新聞具有可視性和權威性。一則電視新聞能夠對觀眾的感官產生深刻影響,畫面語言就必須形象、鮮活,達到傳神的地步。要做到電視新聞傳神,記者採集的新聞事件素材要體現個性,要對語言進行創新,突出細節,表現個性,使電視新聞為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而電視新聞的文字語言,必須凝練、表達精確、主次分明、通俗易懂,對前所未有的新聞事件,在進行文字語言的解說時,要注意創新,要針對新生事物的特點注意採用新穎的角度,對電視新聞的價值給予剖析,力求既生動活潑,又明快准確。

對新聞形式進行創新。以往的電視新聞,其表現形式一般以宣傳方針政策和信息傳播為主,傳播形式單一。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節目制作時要注意創新,滿足受眾日益提高的審美意識。編輯可以結合電視新聞的內容,充分利用解說詞、字幕、音樂、畫面等電視元素,使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達到最佳。也可以結合受眾需求,合理使用特效、動畫等技術,通過一定的表現形式進行傳播形式的創新。近年來,中央電視台在電視新聞形象化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在播發時政新聞時,為了避免一個主播持續幾分鐘的鏡頭讓受眾反感,採取讓主播把新聞標題和內容簡介播發完畢后,以打出字幕或制圖的方式來豐富電視新聞的內容,改變時政類電視新聞枯燥、冗長的現狀。例如:

2014年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3%。其中,城市上漲2.4%,農村上漲2.1%﹔食品價格上漲3.7%,非食品價格上漲1.7%﹔消費品價格上漲2.2%,服務價格上漲2.6%。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2.3%。

以上電視新聞是個程序化的內容,每個月全國各電視台都要播放一次當月的數字。如果單純地播報數字,受眾不僅難以記住,而且會感到枯燥乏味。怎麼播報才能生動有趣,又能讓受眾記得住?目前多數電視台採取圖表的形式,用坐標標出當月的百分比和上月的百分比。上升用紅色,下降用綠色,受眾一邊聽主播的文字介紹,一邊看數字比較,一目了然,形式清新。

新聞編輯進行創新。“在時間上,受眾接觸媒介的時間由晚間擴展到全天候”﹝2﹞,電視新聞的編導面對媒介融合的大趨勢,如何適應受眾接收電視新聞方面的新要求,打造全新的受眾群體及媒介傳播形式值得思考。新聞編輯一定要在編輯過程中進行必要的創新,創新編輯思路,使電視新聞更具藝術性,滿足受眾需求。在編排時要注意把握受眾在某類新聞中的心理需求,對每一則電視新聞都進行合理編排,體現這些電視新聞的情感藝術,增加電視新聞的價值意義和信息含量。對新聞圖像的編輯,也要改變以往的做法,要根據電視新聞主題和新聞事實,對記者採集的新聞圖像素材進行有效組接、科學展示,讓受眾享受到精彩的電視新聞信息。

五、結 語

媒介技術的提高,為電視新聞形象化的運用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對於電視新聞形象化,不同的受眾有著不同的偏好和要求,電視工作者在採訪、制作、播出等環節都要注意電視新聞播出的效果、對受眾的影響以及受眾的接受水平。記者在採訪時,要注意形象化的效果,現場解說也要注意電視新聞的形象化問題。總編室在制作時,更要注意電視新聞特別是時政電視新聞的形象化,使之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陸地,陳思.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評估體系的構建和應用﹝J﹞.新聞愛好者,2013(11).

﹝2﹞張紅玲.多屏時代的受眾重構與傳播形態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4(4).

(作者單位:岳陽市廣播電視台)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