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一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人民網>>傳媒>>正文

[學子論文]從“西安交大副校長換屆”媒體報道事件反思我國媒體相關問題【2】

楊露

2015年04月01日14:44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啟示

1、加強對媒介素養的培養

意見領袖在社會化媒體中可以扮演強勢內容源、信號放大器、流向調節閥、意見氣候營造者等角色,這些角色造就了他們的議程設置能力,他們的信息與意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化媒體中信息與意見的走向。

在新媒體時代,大量復雜嘈雜的噪聲,使公眾迷惑,除了專業媒體和門戶網站的把關外,公眾也應具備搜索信息的能力和對信息進行判斷以及自我解讀的能力。受眾不僅要進行海量信息的攝取、將某一事件放置在能解釋其意義的時代和政策背景中解讀,同時要盡力排除群體環境的干擾。

在發表言論時,要對自己的觀點負責,避免對他人權利的侵害或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的危害。

全面的碎裂化和全面的群體化都有其負面影響。前者可能意味著一盤散沙,沒有任何聲音可以主導,群體之間缺乏信任感,網絡空間充斥著未加証實的缺乏責任感的言論。后者則意味著群體之間毫無交流,自說自話,形成嚴重的群體極化。兩種情況在社會遭遇重大危機和風險的情況下都會導致民眾對真正有價值的信息不敏感,無法安排自己的生活,遭致損失。 在此次媒體事件中,會發現有部分網民面對宣泄式的輿論表現出了冷靜和智慧,他們就像信息傳播過程中的輿論領袖,促使意見的表達趨向事實與理性。

2、重建媒體從業人員的新聞專業主義和社會責任感

媒體應該牢記肩負的社會責任,不應當以博取眼球為首要目的,要求每一位編輯記者都應當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恪守新聞規律和准則,在新聞報道上嚴格要求,自覺抵制“標題黨”,以負責任的態度,用站得住腳的事實,提升自身公信力,消融偏見和化解矛盾,擴大社會共識,促進整個社會的相互理解、包容和和諧發展。

新聞工作者肩負著人民群眾的重托,他們的一言一行絕不是個人形象的展示,而是代表著國家的形象。一方面,媒體工作者承載了公眾的信任寄托,即所謂“媒體是社會的良心”﹔另一方面,它作為社會公器,反映社會輿論和民眾呼聲。如果媒體喪失公信力,那麼公眾將失去判斷參照,無法完整認識社會的真相。

新聞是一種專業,強調踐行新聞專業主義。新聞專業主義要求記者以客觀、真實、准確的態度去報道事實,挖掘事實的真相,把事實的原生態展現在讀者面前,其目標是服務於全體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團體。盡管不同國家不同社會制度對新聞專業主義的定義和標准不完全相同,但還是有一些共同的規則需要遵守。比如,新聞工作必須嚴守中立,服務於全社會公眾利益﹔要做社會的觀察者、事實的報道者等等。這就是新聞傳媒應該履行的社會承諾,也是社會公眾對新聞媒體的職業期待。著名媒體人胡舒立曾經表示,有一點她始終相信,即“媒體不為商業利益所侵蝕。維持報社的獨立性,建立在公眾中的信譽,才會最終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3、對網絡環境進行監管和把關、引導輿情

為了防止新聞失實,政府有關部門要引導媒體堅持正確的輿論方向和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對產生危害的“標題黨”行為採取嚴厲的懲戒措施,要始終堅持把媒體的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嚴厲打擊“標題黨”、相關部門要加大監控力度,及時發現一些報刊和網站出現的“標題黨”問題並進行嚴肅處理,同時對出現問題的新聞單位首先對“標題黨”問題的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然后再由上級主管部門對出問題的新聞單位和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

網上每天都在生產出海量的信息,政府可以在尊重用戶隱私的前提下對像騰訊、百度、新浪這樣的互聯網平台上生產的信息進行系統分析,了解各種輿論及其代表的群體,從而有的放矢地加強信息公開和交流。加強對網民的了解,建立可控機制。

4、保証信息公開自由流動是公關的有效策略

一直以來,涉及政府機構的謠言更容易得到傳播,近年來政府及高校負面報道頻頻出現,更使網民的整體評價不佳,以至於有任何批評或傳聞都能夠被立即相信為可能。

實際上,謠言的產生是由於信息模糊和不公開。因此,及時公布真實的信息,會扭轉人們的心理傾向性,將使謠言的傳播范圍和不良影響降至最低。如在此次媒體事件中,網民的誤解主要集中在副校長的突然換屆背后的原因或者說是“隱情”是什麼,在《西安交大回應一天內更換6名領導:正常換屆》一文中,記者就從領導的平均年齡、個人履歷和政策解讀三方面予以介紹,清楚明白,坦坦蕩蕩,謠言不攻自破。

如果按照2012年《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的規定全面加強網絡實名制,就抑制不良信息傳播而言,可能收效甚微。可以預見,一旦時機成熟,各種網絡謠言還會再次發生,這一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最為古老的信息傳遞方式將在數字技術時代延續下去。我們並不能指望徹底消除各種謠言,更加理性有效的辦法就是信息公開,通過及時發布真實信息、強化主流媒體的合力來推動網絡空間信任的形成。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學新聞學)

參考文獻

【1】 胡凌.《網絡傳播中的秩序、謠言與治理》.文化縱橫(京).2013(10):40∼45頁

【2】 朱繼東.《“標題黨”泛濫的危害、根源和對策》.新聞愛好者(上半月).2012(9).

【3】 劉行芳,劉修兵.《兌現專業承諾與重建傳媒公信力》.新聞愛好者.2014(3):4∼9頁

【4】 翁楊.《新聞扭曲真相的因素分析》.當代傳播.2005(4):37∼39頁

【5】 彭蘭.《社會化媒體時代的三種媒介素養及其關系》.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52∼60頁

【6】 郭璐,薄立偉.《網絡新聞“標題黨現象”對受眾閱讀心理的影響》.新聞界. 2011(7).

【7】 彭蘭.《群氓的智慧還是群體性迷失——互聯網群體互動效果的兩面觀察》.當代傳播.2014(2):4∼7頁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