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一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人民網>>傳媒>>正文

[學子論文]從“西安交大副校長換屆”媒體報道事件反思我國媒體相關問題

楊露

2015年04月01日14:44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2014年10月17日,包括鳳凰網、新浪網、網易新聞、西部網等多家新聞門戶網站相繼報道轉發了一則關於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換屆事件的新聞,在網絡上激起極大的反響,引起網友熱議。截至10月27日,這則新聞相關信息在各大互聯網站上已有近300條報道。反思此次媒體報道事件,將對未來網絡環境建設產生積極意義。

為何一所地處西北的高校在正常換屆中會引起如此大的關注,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事件的起末。

10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學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一條標題為“召開全校干部大會宣布副校長任命決定”的新聞,附有一條時長約7分半鐘的會議現場視頻。這則消息在《華商報》上進行報道,原標題是:西安交大召開全校干部大會(肩題),六名副校長一次全換了(主題),交大一工作人員:上屆副校長任職年限或年齡超出、臨近教育部規定年限(副題)。這是傳統紙媒經常運用的標題方式,三行標題清楚交代事件發生的背景、內容和原因。

10月17日,互聯網各大門戶網站爭先轉載了這則消息,正文內容大體沒有變,但編輯對消息的標題進行修改,竟縮減成為了一行——西安交大6名副校長同日內全部被換,文章發布后,迅速獲得網友關注,截止2014年10月24日,僅新浪網一家媒體下此條新聞就有2455條網友評論,共有15850名網友參與。10月18日,除少數不知名網站外,各大門戶網站紛紛重新發布此條消息,但對標題進行糾正,

10月27日早晨,新華網發布《堅定推進大學校長職業化改革》相關評論,結合國內4所教育部直屬大學的校長、黨委書記等領導換屆,說明國家教育部推進高校制度改革的信心和決心,西交大甚囂塵上的副校長換屆事件才算告一段落。

從副校長換屆信息發布到消息澄清,歷時10余天,反思此次媒體報道事件,將加深對我國媒體環境的認識,更好的建構網絡傳播環境,盡力減少傳播噪音,提高媒介素養,滿足公眾的知情權。

一、產生原因

1、眼球經濟下,標題黨大行其道

“標題黨”經常斷章取義,從文章中截取最具賣點的內容,提煉成“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標題,以刺激讀者眼球。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日前發布的一項萬人民調顯示:六成受訪者曾受到“聳人聽聞式”新聞的誤導。

“標題黨”的標題失實,雖然有吸引受眾眼球的效果,但也很容易使受眾產生不信任感。一旦受眾對新聞標題的可信性產生懷疑,就會產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作用的效果蔓延至新聞內容,整篇新聞由於“標題黨”的標題而遭到受眾的不信任,進而威脅新聞承載媒體的權威性。

目前在互聯網上的大型搜索引擎一般是根據文章前幾十個字的關鍵詞語進行數據庫的收集與編錄,因此,信息檢索偏離化導致“重要結論前置”、“重要關鍵詞前置”成為網絡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由於新聞的標題是“重要結論”、“重要關鍵詞”的首要出現位置,並且網絡新聞標題往往是最先被搜索引擎捕捉到的,這就意味著,網絡新聞標題是信息檢索者識別與查找新聞信息的最初標識。

媒體市場競爭加劇帶來錯誤導向。《中國青年報》日前發布的一份萬人調查的數據顯示:受訪者中20.1%的人平時看新聞隻看標題不看正文﹔66.3%的人會在看完標題后快速瀏覽正文﹔隻有11.2%的人會詳細閱讀正文。這個調查揭示了在網絡媒體的巨大沖擊下,新聞媒體之間競爭的殘酷以及新聞標題在競爭中佔據的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新聞媒體具有議程設置的功能,“媒介的這樣一種能力,通過反復播出某類新聞報道,強化該話題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並且使受眾產生刻板印象,利用受眾對權力階層濫用權力的關注,媒體刻意修改標題,將校長換屆這一正常程序塑造成為高校領導層集體被迫辭職,提高點擊率,一次兩次或許會奏效,但如果反復欺騙受眾,將嚴重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社會形象,而且對新聞當事人造成困擾,在國內國際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

因此,對新聞標題來說,准確性是它的基本要求。如果標題具有偏離和歧義,將造成受眾的誤解和完整獲取信息的難度,產生無法挽回的錯誤。

2、網民媒介素養欠缺

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給出了如下定義: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在此次換屆媒體事件中,通過觀察跟帖內容,網民的反應突出表現為無理性、偏激、謾罵。體現我國網民媒介素養有待提高。

實際上,早在2014年2月20日,《北京青年報》就刊登了題為《西安交大等部分高校試行副校長聘任制》的文章,文中詳細論述了教育部在官方網站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直屬高等學校領導班子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要求,並且西交大官網上也有關於換屆事件的詳細報道,但網民仍呈現為群體性迷失現象。

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指出,聚集成群的人們,感情和思想會轉到同一個方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一種集體心理,其心理特點是沖動、易變和急躁,易受暗示,易於輕信,情緒夸張而單純,也會出現偏執、專橫、保守的傾向。此種從眾和失語現象,還可以用“沉默的螺旋”等理論予以解釋。多數人對少數人意見的影響,也容易產生“馬太效應”,即少數信息被藏起,個體對不完整信息做出的判斷和表達的態度,將有可能影響更多人,我們發現在網絡新聞跟帖中,出現很多表示認同“樓上”觀點的意見。在網絡中的匿名表達,更是將偏執和非理性的表達話語推向高潮。

3、政府相關部門監管缺失,漠視知識產權

在此次媒體事件中,我們發現,有關新聞單位把關不嚴、責任心不強甚至責任心缺失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標題黨”事件屢禁不止的另一個原因是部分媒體單位為了利益而任由這些問題的發生甚至推波助瀾,目的就是獲得關注度和廣告收入。市場經濟下,要杜絕“標題黨”事件,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對產生危害的“標題黨”行為採取嚴厲的懲戒措施,對一些違背法律規范、挑戰倫理底線的“標題黨”必須加以嚴厲懲處。隻有盡快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對“標題黨”問題嚴重或者屢教不改的網站關停整改,才能最大化的讓有關媒體單位重視新聞真實,為發布信息負責。

同時,我們發現,由於多家新聞媒體的一味轉載,推動了“議程設置”,沒有對新聞的把關和真實性確認,就復制粘貼發布在媒體上,網絡媒體上此類事件數不勝數,這樣極易造成同質化和讀者的閱讀疲勞,也是對作者知識產權的侵害,如果是沒有調查和驗証過的新聞,更會造成假新聞的盛行。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