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與寫作》>>2015年·第10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全球新聞編輯部的九大趨勢

——世界編輯論壇發布《新聞編輯部趨勢2015》報告

張 宸 編譯

2015年09月17日14:19  來源:新聞與寫作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新聞編輯部的新技術、新挑戰與新潮流不斷涌現。2015年6月初,在華盛頓舉行了世界新聞媒體大會,大會上發布了《新聞編輯部趨勢2015》報告。全球新聞業的媒體代表提煉出2015年新聞編輯室的9大趨勢,包括新的融合、消息來源保護遭侵蝕、機器人的崛起、《查理周刊》的教訓、播客革命、聊天應用程序激增、數據分析的發展、媒體業性別歧視引發關注、小編輯部的創新等。

【關鍵詞】新聞編輯室﹔世界新聞媒體大會﹔可穿戴技術﹔新聞游戲化﹔播客﹔社交媒體

2015年6月2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世界新聞媒體大會期間,世界編輯論壇(22nd World Editors Forum)發布了《新聞編輯部趨勢2015》報告,報告指出,在世界各地的新聞編輯部出現9大趨勢。以下是新聞編輯部9大趨勢的精華部分。

一、新的融合——游戲、虛擬現實、可穿戴技術與新聞融合

在新興可穿戴技術和更便宜虛擬現實設備(如Google Cardboard,紙板虛擬現實眼鏡﹔Facebook Oculus Rift,虛擬現實頭戴設備)的刺激下,游戲和虛擬現實技術正在改變新聞媒體生產故事的方式。

BBC在2015年年初推出了互動游戲《敘利亞之旅》,這款游戲受到每日郵報、太陽報的批評,后者引用一位“中東問題專家”的話指責BBC改造“人類苦難……成兒童游戲”。然而,報告引述衛報游戲主編基思•斯圖爾特的話說,這些批評源自“對什麼是游戲或者什麼可以是游戲的誤解”。

新聞游戲化的其他著名案例還包括:菲律賓社交新聞網站Rappler的《反飢餓計劃》(HungerProject,Rappler與菲律賓社會福利和發展部以及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推出的在線平台,以激勵人們採取行動戰勝飢餓和相關問題),半島電視台的互動社交網絡平台《海盜捕魚》,它為半島電視台網站吸引了80%以上的新增用戶。

點評:新聞媒體講故事的方式隨著時代和技術的變革而進化,游戲化元素可以使得那些缺乏吸引力的題材變得有趣,從而吸引更多受眾,為什麼不能利用呢?虛擬現實技術可以使受眾獲得前所未有的新體驗。對可穿戴設備在新聞業的應用前景還有爭議,不過紐約時報等一些主流媒體已經為它專門研發產品,至於效果如何現在評論還為時尚早。

二、消息來源保護遭侵蝕——調查性新聞的威脅增加

報告稱,在“斯諾登效應”的影響下,考慮到記者的數據或許比以前任何時候更多地受到黑客和政府監控,許多記者正在“回歸原點”(going back to basics)。

在阿爾及利亞,國家報(El Watan)的國際編輯Zine Cherfaoui告訴世界編輯論壇,消息來源交談現在越來越多地要求面對面交談,即現在越來越多的線人要求和記者面談。衛報前主編艾倫·羅斯布裡奇也認為,在英國當前秘密或公開監控的氣候下,做調查性新聞將變得非常困難。

然而,在瑞典保護秘密消息來源的立法是如此強大,以致記者可能因為披露來源而入獄。

點評:現代科技給一些政府和機構提供強大能力,使其能夠監控記者的舉動、竊取記者的資料。因此,從事調查性新聞的記者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保護好消息來源?如何在監控環境中工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原始的採訪方式卻成為最安全的方式。但是,這並不是個最終辦法。重要的是記者應提高防監控和黑客的技能。

三、機器人的崛起——自動化新聞的未來

美聯社副社長和總編輯盧·費拉拉在世界新聞媒體大會發言時披露了自動化技術是如何讓美聯社的公司收益報道數量增長10倍的。洛杉磯時報也使用自動化軟件來做2013年2月發生在加州的一次3.2級地震的初步報道。

那些支持自動化新聞的人聲稱,自動化新聞能夠使記者擺脫乏味或重復性的工作,進而使他們有時間專注於更有價值的報道。盧·費拉拉說,自動化新聞可節省美聯社工作人員約20%的時間。

另一方面,對自動化新聞也有批評者,如硅谷企業家、《機器人的崛起》作者馬丁·福特認為,自動化技術已經在取代本來人應該從事的“好工作”,包括新聞工作。

點評:自動化新聞,即所謂的機器人寫新聞,早已不是新聞。自動化技術確實能夠幫助記者做一些工作,比如數據分析和處理等此類的新聞報道。但是,機器人用武之地是有限制的,隻能在某些報道領域發揮作用。而在其不擅長的大部分領域,則依舊需要記者來完成,比如調查性報道等。事實上,機器人隻不過是記者的助手和工具而已,無論其如何發展,無法替代真正的“人”。

四、《查理周刊》的教訓——職業安全與目擊者新聞倫理

諷刺性雜志《查理周刊》巴黎辦公室遭到致命攻擊,隨后巴黎一猶太超市發生人質劫持事件,這些悲劇提醒人們,記者在追求言論自由的同時可能面臨非常現實的危險。

2015年年初(3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安排了一次關於記者安全問題的討論,主題是“《查理周刊》事件后如何加強記者安全”。參與此次討論的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的Monir Zaarour認為,“自從《查理周刊》事件后,安全已經成為世界各地記者擔憂的問題。”

對《查理周刊》的攻擊也提出了重要問題——在突發新聞事件期間,目擊媒體如何遵守道德規范以及如何核實新聞?

點評:當今時代,記者的報道環境確實日益惡化。《查理周刊》事件說明,即使遠離戰亂地區,記者也可能面臨危險。西方媒體評論《查理周刊》事件的一個焦點是,襲擊是對言論自由的攻擊。但是,他們很少反思為什麼是《查理周刊》遭到襲擊?《查理周刊》自身是否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五、播客革命——音頻復興引人關注

Serial是近年來最知名的播客,它在iTunes上的下載量高達近8000萬。報告指出,播客(podcasting)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podcasting,英文全稱Personal Optional Digital casting,意為個性化的自選式數字化廣播,兼具廣播和網絡廣播特性,是一種全新的廣播形式。)

報告指出,“從哥本哈根到芝加哥,人們成群結隊地聚集在劇院、教堂、公園,傾聽公共音頻廣播講故事。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電影院,外語音頻卻配著英文字幕。”

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新聞媒體現狀》報告也指出,17%的美國人說他們在過去的一個月曾聽過播客,這一比重幾乎是2008年的播客收聽率(9%)的兩倍。

點評:不可否認,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逐漸式微。幸運的是,播客誕生,出來拯救廣播業。早在2005年美國無限廣播公司就推出了世界上首個以“播客”節目為載體的廣播電台。如今播客已經成為全球趨勢。作為一種全新的廣播形式,播客實際上是傳播廣播形式在網絡時代的一次浴火重生。對傳統廣播而言,播客革命也是推動其創新的一種力量,畢竟“你說我聽”的傳統廣播模式有些過時了。

六、聊天應用程序激增——掀起社交媒體的新浪潮

諸如WhatsApp(Facebook旗下即時通訊應用軟件)、WeChat(微信)和Line(日本即時通訊軟件)等聊天應用程序的使用正日益成為信息傳遞和接觸的重要工具。

尤其是BBC將聊天應用程序用於其報道已經有一些時間,最近它在Viber(一種智能手機用的跨平台網絡電話及即時通訊軟件,能在3G和WiFi網絡上運作)上推出了一個名為“生命線”的應用,以幫助4月尼泊爾大地震的幸存者。

在世界的有些地方,可靠的互聯網接入還是新生事物,但是這裡的許多人已完全越過電腦終端,開始直奔移動互聯網,用手機獲取信息。

報告指出,在馬來西亞、南非和新加坡這些國家,有超過70%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使用WhatsApp。“在WhatsApp使用較少的國家,像中國、韓國和日本……通常是因為另外的聊天應用程序佔有優勢,如WeChat、Kakao Talk(韓國即時通訊軟件)或Line,這些應用將WhatsApp擊敗。”

點評:現今社交媒體的重要性恐怕怎麼強調都不過分,聊天應用程序激增隻不過是其一個新增長點而已。以WhatsApp為例,有報告顯示,它頗受年輕人歡迎,強勁增長,進一步加強了 Facebook的強勢地位。對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部而言,關鍵是如何利用這些工具做報道,將其轉換為報道工具,從而拓展自己的影響力。需要注意的是,新的報道工具,必然要求新的報道形式與之適應。BBC的做法值得國內同行借鑒。

七、數據分析的發展——人人都會進行數據處理

報告指出,新聞編輯部利用數據和分析來報道新聞的方式“在過去一年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革”。衛報內部分析平台Ophan就是的一個范例,該平台的數據所有職員都會使用。

紐約時報分析創意總監詹姆斯•羅賓遜說,新聞媒體上的數據更多關注受眾參與的情況,以試圖理解受眾,而非僅僅關注點擊量。

點評:數據分析在新聞編輯部所扮演角色是“世界編輯論壇”持續關注的一個問題,他們認為,數據分析在新聞編輯部所扮演角色日益重要。“數據就是燈:到底是火把還是燈塔,取決於數據的准確性和深度,以及我們讀取和解釋數據的能力。今天,記者以及生產內容的任何人,如果拒絕使用實時數據分析評估,那麼他或她與讀者的互動程度就像那些不開燈呆在黑屋子裡的人一樣。”這段話頗為形象地說明了數據分析對新聞編輯部的重要性。

八、存在性別差異的職業——媒體業性別歧視引發關注

國際女性媒體基金會(IWMF)的一項國際研究發現,女性記者僅佔全球記者總人數的36%,而在媒體決策者中,女性也僅佔到1/4。報告指出,彭博社解決性別不平等的策略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該機構推出新政策、新目標,鼓勵更多的女性進入領導崗位。報告還指出,女性新聞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威脅日益上升,令人不安,這就是網絡厭女症(指網絡空間歪曲、貶低女性形象,並把一切罪過都推到女性身上的情緒或主題)。

2014年,智庫Demos(英國主要智庫)對Twitter(推特)上針對名人的惡語進行了研究,調查發現,新聞業是唯一一個女性遭受更多惡語的行業,女性新聞工作者遭受的惡語大約是男性新聞工作者的3倍。

點評:性別平等問題在西方媒體不是一個小問題。媒體廣泛報道說,紐約時報前執行總編輯吉爾·艾布拉姆森被解雇的原因之一就是男女工資不平等。美國新聞編輯協會(ASNE)7月28日公布的調查報告《2015美國新聞編輯協會新聞編輯部調查》也專門對報紙新聞編輯部雇員的性別差異問題進行調查,比如管理層男性多少人,佔多大比例,女性多少人,佔多大比例。此外,還根據種族、膚色來調查男性和女性雇員的從業情況。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九、小編輯部的創新——來自世界各地的靈感

從美國得梅因紀事報的虛擬現實和360°視頻體驗,到越南通訊社網站運用說唱來吸引年輕受眾,規模已不再是限制小型媒體開展媒體創新的障礙。還有一個亮點是,新加坡的海峽時報創建了娛樂、教育和旅行3個社區網站,為此,讀者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海峽時報的專業記者的作品同時刊登在報紙上。

點評:就創新而言,編輯部規模大小並不是關鍵問題。關鍵在於有沒有創新思維,能否進行創造性思考,並將其付諸實踐,從而獲益。得梅因紀事報等媒體的創新實踐証明,小也可以有所為。

(編譯者系新華社新聞研究所主任編輯)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