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研究

圖表讓科技新聞傳播不“高冷”

陳萌

2015年12月01日10:04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圖表讓科技新聞傳播不“高冷”

  科學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就像味道鮮美卻又不方便吃的堅果。科技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就是要像鬆鼠一樣,把科學堅果外層的硬殼剝掉,把味美的果肉獻給大眾。但是,在剝殼的時候往往面臨這樣的問題:剝得不夠,果肉帶殼,公眾嚼起來依然費勁﹔剝得太多又會損失部分果肉。要想做到恰如其分,運用新聞圖表也許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要精准還是要效果,科技新聞陷入兩難

  科技類新聞報道與其他新聞報道相比有著其專業性和特殊性,而傳媒作為面向社會的大眾化新聞傳播機構,在報道中應該使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傳播信息。然而,科學研究的特殊性又要求科技新聞具有嚴謹性與專業性。科技新聞涉及的大多是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如航天工程、天文學、生物工程等,這些與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相去甚遠,而且,在這些學科中充斥著大量的專有名詞和專業術語,它們與大眾語言有著較大的差異。兩者之間的矛盾造成了科技新聞報道的困難。

  傳統的科技類新聞,以文字為主,以新聞圖片為輔。文字作為新聞信息最主要的載體,在科技類新聞報道中往往面臨著兩難的境地:要麼為了保証科學的精確性和專業性,使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給讀者的閱讀造成困難,讓新聞的傳播效果大打折扣﹔要麼將專業術語轉化成盡可能通俗易懂的大眾化語言,但這樣做可能會對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造成影響。兩害相權取其輕,目前新聞業界普遍的做法是將專業術語轉變為大眾語言,以免影響傳播效果。然而,傳播效果是保住了,卻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傳媒對科學的誤讀。

  例如,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賴遠明和他的同行,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用“科技魔法”解決了青藏鐵路修建中的凍土難題。在多家媒體對賴遠明的報道中都提到,由於青藏鐵路要穿越連續多年凍土區,賴遠明以傳統土方路基上填筑塊碎石路基再鋪以土方路基的“肉夾饃”結構,再在兩側鋪上塊碎石護坡形成U形路基,保証了修建中凍土不融沉以及路基的穩定。在這些報道中,為了便於大眾理解,媒體將“傳統土方路基上填筑塊碎石路基再鋪以土方路基”比喻成“肉夾饃”結構,但是,業內專家表示,其實這樣的表述並不准確。

  同時,前沿的科技新聞報道與受眾的科學素養之間存在一定差距。雖然在新聞報道中可以使用新聞圖片來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信息,但有時被割裂的文字與圖片還是會造成受眾閱讀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影響傳播效果。

  讓圖表“說話”,尋找抽象與具象的平衡點

  新聞圖表是對各種信息進行形象化、可視化加工的一種方式。它可以有效解決科技類新聞報道存在的難點,兼顧信息的精確性和傳播效果,讓新聞報道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找到平衡點。

  去除冗余信息,滿足快讀要求。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受眾希望在有限時間內獲得大量有效信息的欲望更加強烈。科技類新聞報道由於其專業性和准確性,文字表達往往需要大段的描述和分析。新聞圖表能夠運用多種新聞語言整合信息,過濾冗余。與文字表達需要大段的描述和分析相比,新聞圖表能高效傳播核心信息,滿足當今受眾“快讀”的要求。

  以有關《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簡稱《綱要》)的報道為例。《綱要》中涉及5個總體目標和十大數據工程,共1萬余字,如果直接刊登,恐怕一看到那巨大的篇幅和密密麻麻的文字,讀者就會頭疼,沒幾個人有耐心把它看完。而新華社卻將這洋洋洒洒的1萬字進行整合篩除,將其中的“干貨”簡潔直觀地濃縮在一張新聞圖表裡,讓讀者直擊新聞核心,不用幾分鐘就對《綱要》有了大致的了解。

  再比如,對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兩者的優劣進行科普,如果用文字描述的話,即使很簡單的描述也要四五百字,而且還容易看完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新華社則將二者的比較做成一張新聞圖表,圖表的中間是一個縱向的藍條,藍條上寫著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對比的5項內容:創口、疼痛、恢復、住院時間、出血,在藍條的左右兩邊分別列出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在這5個方面各自的情況。比如,在對比疼痛這一項時,圖上左邊畫著一個進行微創的病人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而右邊畫著傳統手術的病人躺在床上疼得大汗直冒,簡單明了,起到了一圖勝千言的效果。

  將科學具象化,更加動態直觀。新聞圖表將科學研究以視覺化的形式呈現,可以使報道深入淺出,讓讀者一目了然。它的每一個數字、每一個文字和每一個圖案都在向受眾傳遞著有用的信息﹔而且,這些數字、文字和圖案又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可以表達出新聞動態的直觀性。對於一些即時發生的科技事件,如果在報道時僅僅使用文字描述,讀者不一定能准確理解事件經過﹔倘若以新聞圖表的形式呈現,在描述整個事件經過的時候,就會更加直觀、准確、易懂,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整體的動態直觀性也隻有新聞圖表能夠表達,而新聞照片由於受空間和技術的限制,一張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十分有限,通常隻能展現新聞事件的一個特定瞬間。

  以一些沉船事件的報道為例,媒體科普了船難落水的正確自救方法。其中一種就是一旦落水,如果會游泳的話,可節省體力進行“水母漂”。那麼什麼是“水母漂”呢?如果寫成文字應該是這樣的:“全身放鬆,臉朝下,四肢下垂,像水母一樣靜靜漂浮﹔換氣時,雙手以蛙泳姿勢向身側一劃,頭便探出水面,再低頭閉氣恢復漂浮姿勢。”雖然文中描述的姿勢並不復雜,但是看過之后讀者可能還是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缺少直觀的感受。《人民日報》就沒有採用文字描述的方法,而是用新聞圖表把“水母漂”以及換氣的方式畫了出來,非常直觀,讓讀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其實,隨著媒體傳播手段的日益豐富,新聞圖表以其形象直觀、准確翔實、簡潔生動、靈活多樣的特征,逐漸走向台前獨立擔當起新聞報道的任務,並成為新聞的主體。使用信息圖表輔助科技類新聞報道,可以充分發揮其信息可視化優勢,讓科技信息直觀易懂,不再“高冷”,從而拉近了科技與讀者的距離,增強了信息傳播效果。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科技信息的精確性和專業性,讓科技新聞報道如虎添翼。

  (作者單位:科技日報社)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