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微信拉票傷的豈止是感情 有違公平更浪費公共資源

2016年05月10日07: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微信拉票,傷的豈止是感情

評先進、比才藝,各種網絡投票讓人不勝其煩

“每次看到有人發來微信投票的鏈接都很煩,沒想到我自己也要做這事了。”4月28日,在街道辦工作的李莉(化名)接到任務,不禁苦笑——領導讓她利用“五一”假期做一個微信投票頁面,發在單位的微信公眾號上。

李莉所在的街道辦正在開展“十佳優秀社區工作者”評選活動。為了緊跟“潮流”,這次評選採用微信投票的方式,而非以往在各個居委會現場投票。

“領導認為,微信投票有三大優勢:一是和‘互聯網+’思維接軌,高端時尚﹔二是可以激發居民的積極性,擴大活動影響﹔三是有利於推廣微信公眾號。” 按照設計,想要投票,需要先關注該街道辦的微信公眾號,然后點擊“笑臉”圖標,支持自己認可的候選人。

效果顯而易見。截至5月8日,已有近3萬人投票,該街道辦微信公眾號的“粉絲”數也漲了不少。可李莉覺得,“在20名候選人中,有的票數3000多,有的卻不到200票,這是不正常的。以往,現場投票的票數差距都在200票以內。”

在南京工作的小曾發現,微信上發起的投票可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一些政府部門、事業單位評選先進,還有不少投票活動則是由企業出於營銷目的而發起的。

前不久,她收到高中同學發來的“快來支持某某某小朋友才藝表演”的微信鏈接,對方稱這是自己領導的小孩,有任務在身,需要發動好友每天投票。令小曾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當她點開這則鏈接,發現頁面上除了“2016××杯明星寶寶才藝大賽”字樣和參加評選的孩子姓名和頭像外,既無大賽的具體信息,也無從得知孩子的才藝水准。活動主辦方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投票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微信號‘漲粉’。”

“這種求投票的信息天天都有,舉手之勞,不幫的話影響感情,幫的話又很煩人。”小曾打開鏈接投完票,截屏發回朋友,以示“不負所托”。

幾天后,看到這位朋友在朋友圈又發布了一條“某某某小朋友已經榮升第三名,但海選后還有一輪決賽需要投票!”的信息,小曾感覺自己“頭都大了”。

有人投機取巧,有人嗅到商機,刷票成了一門生意

隨著越來越多的評選和微信“聯姻”,刷票已經成為一門生意,一些職業投票團隊漸漸興起。

在淘寶網,隻需搜索“評選”等關鍵詞,就會出現數十家從事微信刷票業務的網店。隨機進入其中一家,店家會根據不同的微信投票類型酌情定價,視刷票難度,每票價格從3角至5角不等。不少店家都會承諾“純手工投票,安全無風險”。

“90%以上的微信投票都可以用軟件刷票的,隻不過,軟件刷票批量生產,容易被看出來。我們團隊有200多人,你要2000票,20分鐘幫你搞定,跟你在朋友圈招呼朋友投票的效果一樣。”一位店家說。

記者在微信朋友圈隨機搜索一個投票鏈接發給店家,對方很快回復:3角錢一票,100票起訂。記者挑選了其中一位得票較少者,付款30元后,店家提示:“刷票開始,請注意票數變化。”

果然,這位在此前1小時得票數一直沒有變化的候選人,在接下來的半個多小時內得票數持續增長,最終票數的增長定格在了100。

據了解,職業投票團隊的負責人跟客人談好價錢后,會把拉票的任務分給雇來的“水軍”,“水軍”按照投票數領取報酬。在一些生意好的團隊,一名“水軍”工作兩個小時,可以拿到150元的報酬。

在李莉看來,由她組織的“十佳優秀社區工作者”評選,在短短5天時間,單人就能獲得3000多票的支持量,肯定存在刷票行為,但“沒有辦法找出証據”。

誰都可以投票,啥都發起投票,既有違公平更浪費公共資源

這麼多人願意自掏腰包“買票”,背后有著諸多利益的考量,有人為了孩子,有人為了面子,有人為了晉升。此外,隨著投票活動的泛濫,幾乎啥事都能辦一場微信投票活動,是否公平、價值何在等質疑聲不斷。

“比如書法評比,具有一定專業性,微信投票太草率了吧。”武漢的黃銘說,這些投票“看似公正,實則盲目,而且其中充斥著買票、拉票、刷票行為,徹底成了形式主義。”黃銘稱,他曾受朋友所托為一位“最美警察”候選人投票,“他最終當選了當地的最美警察稱號,還獲得了個人二等功,可我根本不認識他”。

李莉對此也滿懷擔憂:“誰都可以投票,怎麼來保証投票的公正性?這不成了拉票游戲了嗎?”

一位家長表示,她並不贊成通過拉票的方式讓孩子“得獎”。“因為得票的高低與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幾乎沒有任何關聯,完全是靠家長竭盡所能地拉選票,這種‘拉關系’的行為無法反映和體現出孩子的真實情況,人氣最佳的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表現形成誤判,從而沾沾自喜、無益於進步,而票數不佳的孩子可能會抱怨父母,或者在成長中產生一些不自信、不健康的心理。”

相關專家表示,其實微信投票和當初朋友圈的集贊一樣,都是商家積聚人氣的一種營銷方式,本身無可厚非。但政府、事業單位、學校等舉辦的先進評選等隨意發起網絡投票就有待商榷。如果不能克服技術缺陷,任憑刷票、重復投票等作弊方式蔓延,評選就可能變成人脈和運作能力的較量。這種評選不但有違公平,更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

有專家認為,對於評選先進等政府組織的活動,無論採取什麼手段,都必須優先考慮公平。在網絡“海選”成為社會時尚的當下,表彰先進、項目評選也不妨跟上時代步伐,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手段採集民意。以規范的制度設計、必要的統計分析,擠掉其中的水分,才能打撈出真實的民意作為參考。(記者 程遠州 姚雪青 肖家鑫)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