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京報調查部記者趙朋樂:幫助一些人改變一些事

2016年05月24日13:4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趙朋樂:幫助一些人改變一些事

比較尖銳,又有些神秘,這是多數人對於調查記者的印象。在與新京報社深度調查部記者趙朋樂聊天后,關於調查記者具體印象的關鍵詞又多了質朴、積極與專注。《火鹼勾兌洗滌劑洗出7天酒店白床單》和新京報社發布的關於這篇調查報道的版權聲明,讓更多人記住了趙朋樂的名字。這幾天,趙朋樂正忙於寫一篇耗時1個多月的調查報道。對於這篇即將見報的稿件主題,她暫時保密。

但當《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詢問趙朋樂怎樣做好調查報道時,這位大學畢業兩年多的25歲女記者立刻打開了話匣子:“我覺得,首先要喜歡這個行業,要有情懷、新聞理想來支撐。其次,要能吃苦,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同時,要能堅持下去。此外,還要有比較敏銳的觀察力,這部分我還沒有達到。”趙朋樂的回答很謙虛。她說自己的新聞理想很簡單,就是通過自己的報道,幫助一些人、改變一些事。

平台支持助其成長

作為新聞專業科班出身的趙朋樂雖然正式入行年頭不長,但從事新聞工作時間不短。2014年畢業的她,在上大一時就在校園媒體做採寫工作,在大一暑假時已經在媒體實習。畢業后,她通過應聘加入了北京晨報社社會新聞部。在這裡,她從最基本的社會新聞開始做起,寫了很多接地氣的稿件。也是在這裡,她開始接觸調查報道,揭秘販血黑鏈、暗訪私營彩票站、調查票販子……一篇篇調查報道通過她的筆寫了出來。

為了向更鍛煉人的崗位發起挑戰,2015年,趙朋樂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應聘了新京報社調查記者一職,最終順利通過。而讓她感到備受鼓舞的是,新京報社對於調查報道持絕對支持的態度。深度調查部中有40余名編輯記者,每個人都是執行力頗強的精兵強將。趙朋樂在這個集體裡獲得的信息是:“記者專業地做採訪、調查,其他的事情由領導來考慮、負責。”這讓《新京報》的調查記者能夠全心投入於事實的挖掘中。

“我寫每一篇稿子,都不是隻靠我一個人。”趙朋樂說,來自團隊的支撐,給她提供了不斷成長的環境。而報社對於調查報道採訪中資金方面的支持,也讓記者不會因為擔心採訪過程中的支出,放慢調查的腳步。

暗訪“入戲”才更合情理

調查報道需要講究專業性與准確度,每次採訪,都需要記者閱讀大量專業資料。這對趙朋樂來說,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真正的困難是調查報道過程中碰到的一些瓶頸。

讓趙朋樂印象深刻的是,在做《易經班“導師”手機號碼測命運》這篇報道時遇到的情況。為在報道中核實關鍵人物“導師”林弋茹的身份,趙朋樂找到2013年~2015年一些培訓班網上報名通知留下的相關號碼,逐一撥打詢問。但在長達半個月的時間裡,趙朋樂沒有突破,一直都在外圍打轉。終於有一天,趙朋樂根據網上的一個帖子,找到了對林弋茹非常了解的一位曾經的合作者,趙朋樂在獲得這位合作者的信任后,還採訪到了相關人士近20人。這樣的突破讓趙朋樂喜出望外,也讓她了解到,做調查報道需要鍥而不舍地努力。

在一些調查報道中,為獲取真實可靠的信息,有時需要用到暗訪的方式。在剛開始接觸暗訪時,趙朋樂要不停“自我催眠”:“我不是記者,我就是那個角兒。”在有了一些經驗后,她如今已經比較容易“入戲”。在全方位無死角安裝攝像頭的洗滌廠車間,她是拼命干活的工人﹔在拍賣公司,她是積極接洽客戶的聯絡員﹔在私營彩票站,她是手腳勤快的打票員……趙朋樂認為,在以虛擬的身份“隱身”於一個工作場景中,不得不“入戲”。因為這樣更合乎情理,也更容易獲得受訪者的信任。

在一些調查報道發表后,趙朋樂也會收到一些威脅的信息。在揭秘販血黑鏈的暗訪報道中,趙朋樂幾乎已經和一位特別信賴她的血販子成為朋友。在報道發表后得知趙朋樂的真實身份后,這個血販子打電話指責她,她為此大哭了一場。而如今,面對各方的負面反應,她已經非常平靜。那麼,如何做到規避風險、保護自己?“採訪時要多方核實,要對事實負責。報道中呈現出來的每一句話都是有出處的、有証據的,就不怕被挑刺。”趙朋樂的回答堅定有力。

對輿論監督作用深信不疑

在受眾注意力很難集中的互聯網時代,一些調查報道的生命力可能並不長。對於投入很多精力的調查記者來說,會不會覺得遺憾?面對這樣的提問,趙朋樂說道:“我不會覺得有遺憾。我們會不斷跟進此前報道的問題,看看報道是否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並及時告知公眾最新情況。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不斷地追蹤監督,多多少少會起到一些作用。”

趙朋樂告訴記者,新京報社的一個前輩曾說過,調查報道就像是高速路上的交通標志牌子,能夠提醒大家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這樣的提醒能夠督促社會更加良性發展。趙朋樂對此深信不疑。

“我現在把90%以上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也有特別特別累的時候,想歇一歇。但我喜歡這份工作,會繼續堅持。”趙朋樂說,她心裡有個很理想化的想法。如果每個部門、每個企業,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好好發展,社會就不需要調查記者。“我希望大家都能有公民意識。每一個人都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世界。不要覺得當前存在的現象與問題和自己沒關系。其實我們做的每一項調查,都和身邊每個人息息相關。”

隨著時代的變化,新京報社也開始向全媒體方向轉型,注重視頻內容的制作和微信公眾號的制作。“我們做調查報道,也盡量把一些調查畫面呈現給大家。”趙朋樂說,報社的轉變給調查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也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如何具備畫面意識,給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李明遠)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