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媒觀察:對網絡低俗語說“不”!

閔大洪
2016年06月30日06: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對網絡低俗語說“不”!(新媒觀察)

  網絡不應成為存儲收納低俗語的垃圾箱、污物桶,而應是文明用語的營養缽和育苗圃。網上的語言環境不應降低人的品位,而應提升人的素養。使用文明、規范、純潔的語言文字,是媒體和每個人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基本要求

  近三年來,網絡低俗語呈現蔓延態勢,在網絡流行語中佔有的比例迅速上升。當互聯網作為人們交流溝通工具使用,由於匿名無約束環境使然,“國罵”等現實中使用的臟話粗話便第一時間登陸網絡。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各種互動應用日新月異,特別是各類自媒體傳播競爭激烈,於是基於網絡原生、多種形態的低俗詞語或表達方式便源源不斷被創造出來,並借助網絡傳播的威力,成為風行一時的流行語,反過來又對現實語言環境產生影響。

  自2014年出現的新一波網絡低俗語,具有以下特點:1.與生殖器直接挂鉤的詞語大量涌現﹔2.這些低俗詞語迅速成為網絡流行語﹔3.這些詞語不僅網民使用,各類自媒體和網絡媒體,甚至一些主流新聞媒體在“兩微一端”的文章中也在毫無顧忌地使用。2015年6月2日,在國家網信辦主持召開的“淨化網絡語言”座談會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了《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 25個最常見的低俗詞匯赫然在榜。10月15日,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公布了2014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指出由於網絡“虛擬社區”和自媒體缺少“把關人”的特性,網絡低俗語言大量出現,並從網上蔓延到網下,這種狀況已對社會規范、健康的語言環境形成突破底線之勢。

  對於這一股網絡低俗語泛濫潮,有覺悟的網民當即指出:“任何語言和文字,直接使用生殖器的詞匯,幾乎全是粗口臟話。此類粗鄙詞匯會令人產生不快和羞恥心等負面情緒,侵犯尊嚴。”領導部門、管理部門及行業組織亦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措施,要求媒體和網站加強自律,遏制網絡低俗語的肆意蔓延。2015年8月14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國記協聯合舉辦了“抵制網絡低俗語言、倡導文明用語”專題座談會,並以中國記協和首都互聯網協會的名義發布了《抵制網絡低俗語言、倡導文明用語倡議書》,號召媒體和網站負起主體責任,淨化語言傳播環境。

  然而,時至今日,低俗語在網上仍頻頻出現。何以如此?

  首先,一些媒體和網民對網絡低俗語的使用和傳播不以為意。他們質疑:“網絡粗話真的非治理不可嗎?”繼而指出:“這些低俗化的網絡語言的產生和使用並不能真正說明一個人的品位和格調,畢竟很多人隻會在網絡之中使用,只是用來宣泄無名之火,現實生活中不一定挂在嘴邊。同時,當這些詞語成為網絡流行語時,原先字面上的不雅意味已經被淡化和修改了。”(引自《教育部,“屌絲”惹你了?》一文)正是這種不正確的認識,導致對低俗語的認可甚至欣賞,成為使用時的借口,同時降低自己傳播時的心理障礙,不以為恥,反而覺得是一件很“酷”很新潮的事情。因此,引導網民在創辦的各類自媒體中,以及網民在傳遞信息表達意見時杜絕使用低俗粗鄙的用語,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功課。

  其次,互聯網上各類平台競爭激烈,為吸引眼球而屢屢觸線。尤其是規模數量巨大的自媒體,往往使出“博出位”的手段,甚至在報道和文章的標題中堂而皇之地使用低俗語。媒體絕不能以低俗化的語言文字報道新聞,絕不能以低俗化的內容取悅受眾,這應是媒體所持有的報道倫理。

  第三,有關部門迄今為止呼吁多而發揮規范作用少。任何社會問題的治理,離不開自律與他律雙管齊下,互聯網治理也不例外。進一步採取有效的他律手段,如管理部門制定低俗用語媒體禁用詞匯表、對編輯人員刊發報道及文章嚴格要求、行業組織擔負起監督評議的作用等,使發現問題提升到解決問題的層次。

  網絡語言對熏陶和感染社會風氣、公共道德有著重要影響,對青少年的影響更是直接而顯著。網絡不應該成為存儲收納低俗語的垃圾箱、污物桶,而應成為文明用語的營養缽和育苗圃。網上的語言環境不應該降低人的品位,而應該提升人的素養。使用文明、規范、純潔的語言文字,是媒體和每個人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基本要求。因此,各類媒體和廣大網友,應成為網絡傳播良好環境的建設者和國家純潔語言文字的捍衛者。讓我們對網絡低俗語堅決說“不”!

  (作者為互聯網研究學者)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