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央視海外傳播應充分利用和發揮好社交媒體作用

吉瑜潔
2016年07月20日12:4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央視海外傳播應充分利用和發揮好社交媒體作用

  【核心閱讀】

  央視是國家重量級的新聞媒體,手中掌握著大量信息資源,在網絡信息時代,就應該在新媒體上,特別是社交媒體上把這一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權威信息發布得快了、多了,也就能佔領信息的制高點,形成巨大的正能量。

  央視利用社交媒體傳播時,就要根據細分的市場,來進行差異化的傳播。差異化傳播不是迎合需求,而是運用受眾最能、最樂於接受的方式、語言、形象,包括一些內容,來宣傳我們的主張,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要擴大傳播效果,就需要整合各種資源與渠道,打通各渠道之間的壁壘,形成統一的傳播鏈條,以提高信息的到達率。在全鏈條的傳播體系中,社交媒體傳播在其中扮演“串聯”的角色,將各傳播載體和渠道有效連接起來。

  要根據海外受眾的信息需求和國際上發生的熱點問題,及時設置議題,圍繞議題來採集傳播內容,這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使受眾能更多地留在央視的信息傳播平台上,去關注你發布的信息,參與你發布的信息,傳播你發布的信息。

  □吉瑜潔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媒體融合已是未來市場發展的不可逆趨勢,而社交媒體作為新媒體體系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據WE ARE SOCIAL公司發布的《2016全球數字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互聯網用戶達到約34.2億人,佔全球總人口約46%,而社交媒體用戶數則已達到了23.1億人,佔全球總人口的31%,平均每個用戶每天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約為2小時25分鐘,社交媒體傳播在未來媒體傳播中的重要地位顯而易見。中央電視台作為國家級媒體,在國際媒體傳播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並正在努力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國際一流媒體”。作為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的窗口,中央電視台如何在新趨勢下有效利用新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進行海外傳播,以增強國際傳播能力,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是隨著互聯網迅猛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新型媒體形態,主要是指一系列建立在Web 2.0的技術和意識形態基礎上,允許用戶自己生產內容的創造和交流的網絡應用。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技術門檻的降低,社交媒體平台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在用戶面前,並且快速地由電腦互聯網向移動終端擴展延伸。全球范圍內Facebook(臉譜)、Twitter(推特)佔據絕對的市場份額,微博、微信、Instagram(圖享)等也在快速積累用戶。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Facebook仍然是全球用戶數最多的社交媒體平台,用戶數達到15.9億人,排名第二位的是WHATSAPP,用戶數約9億人,而中國的QQ和微信用戶達到8.6億人和6.5億人,Twitter在全球的活躍用戶數約為3.2億人。可以說,社交媒體已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被調查的菲律賓用戶每天要花大概3.7小時使用社交媒體,美國則為1.7小時,中國大約在1.5小時左右。人們通過社交媒體了解最新新聞、觀看視頻並參與互動。

  隨著技術的進步,社交媒體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首先,流媒體視頻服務將成為社交媒體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包括Facebook Live、Twitter Periscop在內的多家社交媒體平台已開始嘗試提供類似的服務。過去一年中,Twitter、Facebook、Instagram和Pinterest(拼趣)等主流社交媒體平台都推出或升級了應用內置的“購買”功能,使用戶可以在應用內直接購買衣服、工藝品和其他一些物品,同時,社交媒體也促進了線下的交流。可以預計,隨著各類功能的進一步豐富,社交媒體將成為用戶日常生活的生態鏈。此外,VR等虛擬現實內容將逐步與社交媒體融合,成為下一代社交媒體傳播中更有參與感的內容形式。例如近期火爆的任天堂Pokémon Go手機游戲,通過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技術與手機地圖、全球定位系統相結合,將虛擬的小精靈真實地展現在不同的現實場景下,鼓勵用戶走出家門“捕捉”小精靈,同時利用社交媒體網絡進行分享。

  需要認清的是,社交媒體傳播在本質上仍然屬於大眾傳播,通過網絡向受眾傳遞信息,但是其傳播方式及特點則與傳統媒體有很大不同。社交媒體傳播的一大屬性是賦予網絡傳播“人格化”,個人社交媒體賬戶成為一個個“網絡實體”,通過人際交往式的互連,能使整個社交媒體平台成為一個虛擬的共眾社會。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用戶,都可通過社交媒體分享信息,徹底打破了傳統媒體傳播中的信息壟斷和信息控制。

  社交媒體的一個很大特點,也是優勢,就是人格化的屬性。人是有個性的,但又都是社會的,所以人的根本屬性是“社會屬性”,而社交媒體最大的優勢就是利用了人的這一屬性,將信息傳播賦予“人格化”的特點,通過互動,使受眾對接收的內容進行評論、轉發,在再次傳播過程中成為主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每一個受眾都擁有一個獨立的社交媒體賬號,成為網絡空間的實體,並形成社交圈子。但同時,互動性又充分體現出人格的個性化特點,也是個性的張揚。由於信息傳播是雙向的,受眾可以根據個人偏好,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來接受和傳播,這就較好地滿足了人的個性需求。也正因為如此,社交媒體才得以興旺發達,參與者人人都可成為主人,也就樂此不疲。

  由於社交媒體的人格化屬性,使個人的手機、電腦成為信息傳播、社會交往的媒介,個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發布者、傳播者。相比於傳統媒體需要採訪、編輯、審核、發布的常規流程,社交媒體的信息發布門檻要低得多,可以說沒有什麼門檻。個人社交媒體得益於移動終端技術和無線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能使個人利用社交媒體賬號隨時隨地發布各類消息,流程十分簡單。

  可以說,社交媒體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模式,簡潔明了,短小精干,也顛覆了傳統的消息構成元素,不但使信息的傳播更為迅速、便捷,也使信息更加廣泛,呈現海量存儲和傳播,碎片化的海量信息,由技術分類的網絡功能,以使受眾獲取運用更為便捷高效,同時還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體系及時尚文風。

  社交媒體的信息傳播實際上也是人際之間的信息關系傳播。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於1967年所創立的六度分隔理論認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6個,最多通過6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前提是想交際的話,可以通過朋友、朋友的朋友不斷擴大。按照這一理論,每個個體的社交圈都會不斷放大,最后成為一個大型交際網絡。社交媒體是以互動為核心的互聯網人際傳播,信息傳遞是由點到面,發散式的,沒有絕對的信息末端。用戶看到一條消息,首先是傳播環節中的接受者,但通過轉發或者評論,引起粉絲或者其他用戶的傳播興趣,就形成了信息的再傳播,轉變為新傳播鏈條中的信息源,而這些獨立的鏈條通過“社交屬性”彼此聯結。一條消息的傳播就像“滾雪球”一樣,由點到線、到面、到網絡而不斷延伸、擴大,好的正確的信息會帶來巨大的正能量,而壞的邪惡的信息也會形成巨大的負能量,給社會帶來危害,這樣的事例已有很多。

  社交媒體傳播相對於傳統的門戶網站來說,其傳播方式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對受眾的分析。門戶網站一般所追求的是信息的覆蓋率,而社交媒體則更重視傳播的到達率和精准度,是基於用戶需求來定向投放、分眾化傳播,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有效傳遞率。Facebook作為全球知名社交媒體平台,在用戶屬性的定向上,有14大類,包括年齡、性別、語言、學歷、民族、父母、生活記事、行為、地區、感情、工作、世代、政治以及興趣愛好等,依托對數據的程序運算,分析出不同個體的具體偏好,按照不同維度歸類細分,進行個性化的內容推送,實現傳播的差異化、精准化、有效化。

  中央電視台作為國家級媒體,擔負著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外宣使命,要打破國際話語權西方社會的壟斷地位,就需要跟上互聯網高科技發展的潮流,充分利用其人才、技術、資源,特別是新聞信息資源和政治、經濟、文化資源的獨特優勢,加快打造新媒體,以佔領更大的網絡空間、更多的網絡陣地,特別是要積極而充分地利用社交媒體來發聲。“借口發聲”,使其主流聲音通過受眾自發地廣為傳播,以此來佔領輿論高地,改變國際輿論環境。

  當前,有幾項工作是急需做好的。

  1. 要高度重視權威發布。

  央視是國家重量級的新聞媒體,發出去的聲音多是代表國家的,這本身就是權威。央視手中掌握著大量信息資源,是獲得各類信息資源、特別是政治信息資源的“寵兒”,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網絡信息時代,就應該在新媒體上,特別是社交媒體上把這一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權威信息發布得快了、多了,也就能佔領信息的制高點,也才能樹起權威,影響乃至引領社交媒體,形成巨大的正能量。

  2. 要完善用戶分析機制。

  有效的傳播是衡量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對目標市場有深入的受眾分析。央視進行國際傳播,面對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受眾,需要細分市場,並與專業的調研公司合作,從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文化偏好等維度,對受眾進行詳細的歸類。要了解受眾需求,針對不同偏好的受眾,傳播不同的內容,使其更具有針對性。

  3. 要重視差異化傳播。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信息的爆炸式傳播,同時也使同質類信息冗雜,受眾難以區分。央視利用社交媒體傳播時,就要根據細分的市場,來進行差異化傳播。所謂差異化傳播,就是要根據受眾的信息需要差異化,特別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受眾對電視節目的喜好有所不同的差異,做到傳播內容的差異化。差異化傳播不是迎合需求,而是運用受眾最能、最樂於接受的方式、語言、形象,包括一些內容,來宣傳我們的主張,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4. 要全鏈條傳播互聯。

  在融媒體傳播的大背景下,單一的傳播渠道難以形成規模化效應,覆蓋面會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擴大傳播效果,就需要整合各種資源與渠道,打通各渠道之間的壁壘,形成統一的傳播鏈條,以提高信息的到達率。在全鏈條的傳播體系中,各傳播渠道發揮的作用是同等的,彼此間也是相互平行的,不是誰領導誰、誰控制誰的問題。電視終端、平面媒體發揮覆蓋面廣的優勢,而網絡終端則發揮傳播速度快、可視化程度強的優勢,社交媒體傳播則在其中扮演“串聯”的角色,通過社交媒體將各傳播載體和渠道有效地連接起來。

  5. 要重視“用戶黏度”的維護。

  社交媒體傳播是受眾偏好驅動的傳播,受眾的“用戶黏度”決定著傳播周期的壽命,也是衡量受眾對一個品牌忠誠度的重要指標。從內容傳播的角度來說,用戶黏度主要是指受眾對內容的持續關注。決定用戶黏度的首先是傳播內容的質量。傳統媒體堅持“內容為王”的理念,社交媒體同樣需要維護內容的質量。制作精良的節目不僅是傳統電視媒體,包括網絡媒體、社交媒體等,都會贏得高收視率,也更能引起人們的評論和轉發。社交媒體的一大傳播特點就是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停滯就會喪失粉絲數,受眾的參與意願會大大降低,央視的海外社交媒體傳播要特別注意信息內容的不斷更新。

  6. 要加強議題設置能力。

  有話題才有互動,議題的設置能力決定著傳播力和傳播效果。要根據海外受眾的信息需求和國際上發生的熱點問題,及時設置議題,圍繞議題來採集傳播內容,這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使受眾能更多地留在央視的信息傳播平台上,去關注你發布的信息,參與你發布的信息,傳播你發布的信息。議題設置很重要,但不能閉門造車,一廂情願,而是要在充分調研、大量分析和敏銳地捕捉的基礎上而決定的。央視海外傳播應有專門的隊伍來定出海外受眾愛吃的“菜單”。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