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冷血已成網絡輿論底色? 10萬+會讓你也成為受害者

2016年07月27日07:2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冷血的10萬+ 會讓你也成為受害者

  互聯網是現實社會的鏡子,現實社會怎樣,互聯網的反射便怎麼樣。

  因為管理不善、游客大意、自然災害等各種原因,野生動物園發生猛獸傷人事件,間或有之。通常此類事件被視為安全責任事故,根據實際情形,動物園、游客和監管部門要承擔不同程度的責任。讓人想不到的是,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的老虎傷人事件引發了關於表達方式的討論。一味指責下車女游客不守規則、不能控制情緒以至不是一個好妻子,是不是太冷血了?

  冷血似乎已成為輿論場的一種底色。一些自媒體人動輒說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話,屢屢獲得點擊量的“10萬+”。當然,自媒體不過是把很多人想說的話說了出來,此類冷血語言不乏擁躉。仿佛可以看到,每一個“10萬+”的背后,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咬牙切齒、唾沫橫飛,作出恨不得與全世界為敵的姿態。

  以上冷血多發生在網絡社交平台上。要知道,此社交非彼社交,基於陌生人的互聯網社交與傳統的熟人社交完全不同。在網絡社交平台上,你可以跟某個名人互動,轉發他日常生活的記錄,甚至得到他的反饋,但是你能說跟名人建立了真正的社交關系嗎?不能。這同樣意味著:在網上“撕”一個人,比在現實中“撕”一個人的風險也低得多。

  即便這件事風險很低,沒有多大后果,仍然不能解釋為何冷血成為某些人話語的主基調。在網上擺事實、講道理也不需要什麼成本,為什麼善意的表達沒能覆蓋這種冷血呢?

  現實中人們承受了太大的壓力,互聯網剛好提供了一個發泄出口。在某種意義上,互聯網是現實社會的鏡子,現實社會怎樣,互聯網的反射便怎麼樣。而同樣值得追問的是,為什麼在現實社會中有更多的彬彬有禮,以及更多的溫暖與善意,是因為現實缺乏釋放壓力的出口嗎?

  在現實中,除非你願意付出相當的代價,否則不能隨便罵上司、罵長輩、罵老婆。網絡則提供了一個樹洞,洞裡陰森、潮濕、黑暗,縱容人性的種種陰暗。你可以對著“樹洞”說出自己的秘密,你可以用不同的態度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觀感。不同溫度的表達方式決定了不同的效果——你熱血,你就能溝通、說服、改變﹔你冷血,你就封閉、頑固、沉淪。熱血或許意味著更高的代價,但是沒有代價又怎來收獲呢?

  誰都不希望被冷血。你在網上冷血,代價的確很小,但是被冷血的人,可能要承受千萬人的冷血,這種不對等的地位隻有互聯網上才有。貼大字報曾經是政治生活中普通人表達意見的方式,如今早已被更文明和更對等的方式所取代。貼大字報的缺陷也在於此:你貼一張大字報,可能自己付出的代價極小,卻能迅速引發圍觀,激發起一種群體情緒。冷血的網絡表達就像是網上的大字報。

  互聯網讓言論表達更自由了,這當然是好事,但是自由的前提是責任。如果一個人的發言變成了沒有代價沒有成本的事,甚至連琢磨一下文辭、讓表達更優美一點都不願意,隻想冷血,隻會亮出結論,那就是不負責任的言論。如果因此贏得眾多點贊,收獲粉絲、點擊量乃至經濟利益,與之相關的看客無疑也成了冷血的幫凶。

  世界有沒有進入冷血模式,關鍵不在言者,而在於聽者和傳播者。不管在哪個場域中都有冷血者,人們不妨保留點耐心,容忍他們所發表的言論。但是,冷血不能成為毫無代價的牟利手段,一個以冷血屢屢制造“10萬+”的表達環境無疑是扭曲的。放任沒有邊界的冷血,那麼誰都可能成為冷血的受害者。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