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青年報:朋友圈裡刷不出職業榮譽感

李察
2016年08月26日07:1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朋友圈裡刷不出職業榮譽感

  每當社會上有熱點事件發生時,我便會在微信朋友圈裡體驗到不同行業的朋友那微妙的職業榮譽感。

  比如,當警察的朋友們,不管身處什麼地方,干的什麼警種,遇有突發社會事件,總會齊刷刷統一刷屏。發生洪澇災害,他們個個轉發“警察藍,是暴雨中的安全色”﹔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他們又發“警察和消防員是世界上最帥的逆行者”。看到同仁舍己奉獻、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跡,他們直抒胸臆:“無愧選擇,無悔前行”﹔說起執法問題、警民矛盾引發的爭論,他們大聲疾呼:“善待警察就是善待生命”。那強烈的職業榮譽感簡直令人不好意思不點贊致敬,留言道一聲“您辛苦了”。

  當醫生的朋友也差不多。別管內科、外科、耳鼻喉科,就連尚在醫學院學習還沒畢業的學生也是一樣。網上熱議“就醫難、挂號難”,他們激憤:“醫療資源不足,不能總讓醫生背黑鍋”﹔萬眾關注醫患糾紛、醫鬧事件,他們痛心:“醫生治病救人,誰來拯救醫生?”前一段時間“某地醫生連做9台手術,癱倒手術室”的新聞一出,他們更是齊刷刷轉載,心酸、委屈、驕傲、自豪,背后的情緒難以言表。

  還有公務員、教師、媒體工作者……朋友圈裡,各行各業的人們仿佛都對網絡熱點事件中那些素不相識同行的遭遇感同身受,感慨良多。這些感慨初看還覺感動,被刷得多了不免反感:哪個行業沒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辛苦?難道就因為辛苦,對於出現的矛盾紛爭,就隻能理解,不能質疑了嗎?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們對於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釋,往往帶有明顯的自我價值保護傾向。以自己的職業為榮,為自己的同行辯護,自覺為行業代言發聲,這原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只是社交媒體的盛行,造成了這一現象集中刷屏的情況,時間長了甚至給旁觀者留下行業群體“抱團取暖”“幫親不幫理”的不良印象,達到的效果適得其反。

  在朋友圈裡轉發評論時,我們很容易把自己和事件中可能遠在天邊的同行想象成一個共同體,似乎他們的榮耀是我們的榮耀,他們的艱辛是我們的艱辛,連帶著,他們的恥辱也是我們的恥辱。然而我們當然只是一個個體,冷暖自知,榮辱自取,自己隻對自己負責。英雄可敬的事跡,同行可嘆的經歷,還有別人犯下的錯誤、留下的教訓,都隻供我們學習景仰,自省自警。我們的職業之路是榮是辱,不是借朋友圈裡的熱點事件刷出來的,隻能靠自己一點一滴的實際工作來累積。

  隻有一位警察朋友發過的一條關於工作的朋友圈深深地打動過我。這條朋友圈既沒有長篇大論,也沒有慷慨激昂,她只是平淡地記錄下了工作中某個瞬間的心情。她說:“清晨六點在街上站崗執勤,一個母親騎著車,帶著四五歲的女兒從身邊經過,小女孩扭過頭,稚聲稚氣地對著我說了一句:警察阿姨好!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光榮極了。”

  我想,也許隻有這樣真實的職業記憶,才能流露出真正打動人心的職業榮譽感吧。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