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以創新提升黨報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

2016年09月03日07:3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人民日報:以創新提升黨報傳播力引導力

“號外!裡約奧運會中國首金誕生。”在剛剛過去不久的裡約奧運會上,這個由人民日報微信端推出的奧運電子號外,刷爆了朋友圈,不到1小時閱讀量就達到了10萬+。

7月12日,圍繞所謂“南海仲裁”,人民日報法人微博推出《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圖文報道,微博話題創下63.9億次閱讀紀錄,單條閱讀量創下超2.6億次的新紀錄。

……

這些近期由人民日報社推出的新媒體報道在受眾中獲得了不錯的口碑。通過形式創新、技術創新、平台創新,《人民日報》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創新形式提升傳播力

《人民日報》以要聞版的內容創新、版式創新帶動策、採、編、發的全流程創新,提升全員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今年3月3日,頭版頭條推出《代表委員議國是》圖表報道,打破常規、打破傳統,讓人眼前一亮,網友贊揚《人民日報》“開啟了黨報的讀圖時代”。

評論理論作為《人民日報》核心競爭力,在新的傳播環境中,《人民日報》創新議題設置、創新表達形式、創新話語體系,在做強做大傳統品牌“任仲平”“人民論壇”“今日談”的同時,新推“國紀平”“任理軒”等品牌,在理論戰線和國際輿論場矗立新的風向標。

同時,《人民日報》深入推進重大主題報道創新,圍繞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大節點,突出主題、巧設議題、引導話題,推出大規模特刊,佔領輿論高地、營造報道亮點、形成宣傳聲勢。

精准突破強化引導力

突破口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創新的效果和成敗。《人民日報》在創新傳播的過程中,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核心部位推進創新。

根據媒體不同定位,人民日報社要求客戶端求“快”,搶佔第一落點,告訴受眾“發生了什麼”﹔人民網求“全”,突出信息海量互動優勢,提供最全信息、新聞背景、資料鏈接等,幫助受眾理解“為什麼會發生”﹔《人民日報》求“深”,側重深度解讀,提供立場觀點,回應“應該怎麼看待這一新聞”,引導受眾讀懂新聞背后的邏輯。

今年2月19日,人民日報客戶端邀請習總書記現場錄制音頻,推出融媒體產品《習近平元宵節問候》,全網點擊量突破2.5億次。針對中國免除部分窮國外債出現的雜音噪音,原創報道《中國不是窮大方》主動解疑釋惑,200多家媒體1000多家微信公眾號轉載。2016年年初,社交短視頻“開往春天的高鐵”系列報道,受到網友熱轉。

通過強化業態創新,今天的《人民日報》已經由一份報紙,發展成擁有報紙、雜志、網站、電視、廣播、電子屏、手機報、微博、微信、客戶端等10多種載體、400多個終端的媒體集團,覆蓋受眾超過3.5億。

開拓平台擴大影響力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一直備受關注。通過建立“中央廚房”運行機制,統籌國內外,打通全鏈條,實行資源共享、平台共用、創意共生、成果共推,《人民日報》初步實現了融策劃、融採集、融制作、融傳播。出自“中央廚房”的視頻報道《Who is Xi Dada?》,邀請15個國家留學生評說自己眼中的“習大大”,境內外熱播熱轉。今年兩會期間,“中央廚房”制作推出的《兩會朋友圈雲直播》《看!有人把十三五畫下來了》等多個H5產品,累計轉發超過千萬次。

8月22日,在深圳召開的2016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上,人民日報社率先啟動我國首個媒體融合雲服務平台——“中國媒體融合雲”,旨在消除技術瓶頸、破除技術壁壘、突破技術門檻,助推融合發展千帆競技、百舸爭流。

創新,需要有體制機制上的激勵和保障。人民日報社通過建立健全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把創新要求貫穿工作全過程、業務全流程、報道全領域。人民日報社改革內部績效考核辦法,把記者編輯的獎金收入與首發率、轉載率、落地率挂鉤,向獨家、原創、首發產品傾斜。把創新成果作為部門評優、干部任用、榮譽激勵的重要依據,為推進創新建立起要求明確、指標具體、考核量化的制度保障。(記者 趙新樂)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