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陝西日報傳媒集團:建起歷史與現實溝通的精神橋梁

2016年10月25日05:4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陝西日報傳媒集團: 建起歷史與現實溝通的精神橋梁

“有個好朋友,沒腳就會走﹔七天來一次,來了不停口﹔說東又說西,肚裡樣樣有﹔交上這朋友,走在人前頭。”當年被陝甘寧邊區群眾口口傳誦的“好朋友”,就是於1940年3月25日在毛澤東同志倡導下創辦的《邊區群眾報》,它也是《陝西日報》的前身。

如今,歷經近80年的發展,當年群眾口耳傳誦的“好朋友”已快速發展成為現代化的陝西日報傳媒集團。《陝西日報》位列2015-2016中國報刊經營價值排行榜省級日報十強排名第七。今年上半年,《陝西日報》廣告收入增長35%,集團實現產值增長13%。面對著時下報紙斷崖式下滑的現實情境,《陝西日報》仍保持著發行足額訂閱率增長、零售量不斷攀升的佳績……對此,陝西日報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張仁華表示:“在新的時代進行新的長征,用長征精神再創新的輝煌。”

緬懷英烈

讓長征精神永存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針對當下媒體紛紛推出的相關紀念專題報道以及“重走長征路”等策劃活動,張仁華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媒體,尤其是作為主流媒體的黨報,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重走長征路,應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張仁華看來,緬懷紅軍英烈,銘記光輝歷史,需要我們從長征精神中汲取從嚴治黨的力量和宣傳工作的力量,“傳承紅軍堅定的理想信念,跟黨走,進一步深入‘走轉改’,進一步深入接地氣。”

“作為省級黨報和絲路沿線主流媒體,要讓長征精神在推進陝西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大格局過程中,展示陝西形象。”張仁華認為,新聞媒體要圍繞自身信息傳播的核心使命宣傳好長征精神,發揮長征歷史事實報道的特殊歷史作用,搭建起歷史與現實之間溝通的精神橋梁,讓長征精神永存。

從8月1日起,《陝西日報》特別推出了《走向輝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專欄。該欄目稿件均由陝西省權威黨史專家撰寫,每周一和周四見報,預計於10月底結束。欄目自刊出以來,各界好評如潮,社會反響熱烈。

“我們在設計該專欄的時候著重突出陝西省的‘兩點一存’,‘兩點’即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戰的出發點,‘一存’即全國僅存的唯一的紅色根據地,突出其對於中國革命的獨特歷史意義。”負責《走向輝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專欄的《陝西日報》理論評論部主任魏焱對記者說道,專欄從長征的緣起開篇,在充分展示長征艱苦卓絕、波瀾壯闊史實的同時,也充分凸顯了陝西省作為長征落腳點和抗戰出發點的重要意義,對於發掘長征歷史內涵與時代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外,在9月3日和9月18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陝西日報》還推出了紀念紅軍長征系列專版,對長征歷史以及偉大的長征精神給予濃墨重彩的展現。

深入基層

為群眾呼聲發言

群眾性是《陝西日報》自創建以來最大的特點,用群眾的語言辦群眾的報紙。當年的《邊區群眾報》每期報紙在印發前都要講給10多個不識字的群眾聽,聽懂之后方可定稿出版。如今,為群眾辦報的優秀傳統仍一脈相承。與群眾融為一體,走進群眾的內心世界,把筆和鏡頭對准基層。5年多以來,陝西日報社在推進“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活動中,做到了“帶頭走,率先轉,主動改”,在樹立了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新聞理念的同時,更推出了一大批來自陝西全省一線的鮮活生動的報道。

陝西日報社社委會結合貫徹“名稿件出名記者,名記者辦名專欄,名專欄出名編輯,名編輯帶名版面”的“五名”戰略,對全社“走轉改”活動做出了安排部署,成立了以每屆社長為組長,總編輯為第一副組長,其他社領導為副組長,全體採編部門主任為成員的活動領導小組,並且及時制定下發活動方案。張仁華深入寶雞、延安、榨水等基層單位採訪,了解實情﹔總編輯姜馮俊深入延安市寶塔區李渠鎮張興村,考察農村養雞產業發展情況等﹔副總編輯張若愚深入關中農村採訪……

“我們的編輯記者中男45周歲以下、女40周歲以下的同志,都要分批到報社的基層聯系點體驗生活,要深入到火熱的生產生活一線,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三同’中增進新聞工作者與群眾的感情,把‘走基層、轉做風、改文風’活動引向深入。”陝西日報社三教辦副主任李能偉向記者介紹說,這些記者編輯通過在基層的深入採訪,深切體會到什麼是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認識到勞動人民的力量。

從第一批的武功縣貞元鎮南可村、大庄鎮賀家村、武功鎮羊圈村等20多個基層單位作為“走轉改”活動的聯系點,到如今擴充到在陝西全省區縣都設點,陝西日報社積極推動“走轉改”活動長效化、制度化、規范化。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些聯系點定位為不僅是記者吃住勞動採訪點,更是全縣群眾與報社記者的聯絡點,可謂是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第一時間趕到的記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走轉改”活動給記者帶來哪些切身感受?首批帶隊深入武功縣農戶家中體驗生活的要聞部副主任孫文生,深有感觸地說,總是坐在辦公室裡,永遠寫不出生動的稿子,要邁開雙腳把身子扑下去,真正走進基層,思想感情才能融入基層,體會基層,給思想灌注一種清新的充滿活力的生命元素。群眾們則反映說,現在歡迎記者來農村,就像當年歡迎紅軍來農村一樣。

此外,陝西日報社還設置了群眾對記者“走轉改”活動和稿件的測評意見考核辦法,從制度、工資分配、考核辦法、職位晉升、職稱評定、先進評選等方面,推動記者放下架子,帶著真情,帶著任務,懷著內修,含著敬畏,真正投身“走轉改”活動。

做優內容

推進媒體融合

作為陝西日報傳媒集團新媒體發展的排頭兵,陝西傳媒網近年來的發展可謂是蒸蒸日上。走進其辦公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端正醒目地印刻在大堂正中,時刻提醒著身為傳媒人的我們所肩負的時代使命和社會責任。辦公區內工作秩序井然,每位員工都很投入且專注。

陝西傳媒網技術總監倪渭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網站如今已經形成陝西傳媒網、陝西文明網、絲路網、新媒網、婦女網、“掌中陝西”客戶端、“新絲路”客戶端、陝西日報微博微信、陝西傳媒網微博微信的新媒體矩陣。其中“掌中陝西”客戶端推廣已經達到20萬用戶,“新絲路”客戶端推廣達到5萬用戶。

“在內容制作方面,我們突出原創視頻傳播優勢,提升網絡傳播的影響力。”倪渭滔告訴記者,由網站重點打造的原創視頻品牌欄目《城牆根下聽民聲》,通過視頻播報形式展現古城西安的民生故事,傳播正能量。在對“追趕超越新陝西 文化助推奔小康”的主題宣傳中,以閆克元、石志光等為主的陝西省基層文化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通過他們一腔熱忱堅守農村文化事業、不斷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閃光思想和精神風貌的事跡進行集中報道,多角度多元素地展現了陝西的開放、富裕、美麗、和諧、幸福。

“為進一步提高原創新聞的點擊量,今年下半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社會熱點稿件和監督稿件的採寫力度,盯緊各類熱點事件和重大突發性事件,竭盡全力將內容做好。”在倪渭滔看來,隻有關注社會熱點,探索更多服務民生的網絡新聲音,才能不斷提高網站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記者 李婧璇)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