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外媒矚目中國游客海外新形象 更成熟更自信更文明

2016年10月26日06: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外媒矚目中國游客新形象(中國游客新形象報道⑥)

  翟桂溪作 新華社發

  一名中國游客徒步5天,深度體驗“朝聖之旅”。圖為當其抵達聖地亞哥大教堂廣場時,與西班牙“學生朝聖團”的合影。 張 琴攝

  成熟:感知多元文化、追求旅游品質﹔重視產品內涵、青睞質量消費。

  自信:挑戰新鮮事物、放鬆旅游心態﹔異國理性維權、有理有利有節。

  文明:“我即中國”內化自律與自尊﹔“世界公民”彰顯包容與敬畏。

  “十一歸來,中國游客海外華麗轉身。”

  國慶假期甫過,法國《歐洲時報》的報道標題,映照出中國游客海外舉止的悄然轉變。近段時間來,日本、美國、泰國、新西蘭、西班牙等國的主流媒體和華文媒體,紛紛聚焦中國游客成熟、自信、文明的嶄新形象,贊賞之余有鼓勵,有驚喜,更有期待。

  成熟:多元體驗 理性消費

  隨著出境游熱潮持續涌動,中國游客的心態更趨理性成熟。“游覽著名景點”不再是旅行計劃上的唯一選項,“體驗異質文化風情”贏得更多游客青睞,休閑、探險、人文等多元主題旅游路線顯著升溫。

  探索西班牙的“聖地亞哥朝聖之路”,便成為諸多中國游客的“旅行新寵”。位於西班牙西北部的聖地亞哥,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中世紀時曾被稱為“世界的盡頭”。聖地亞哥是基督教中與羅馬、耶路撒冷齊名的三大聖城之一。以此為終點、綿延於西法邊境的漫漫長路,被稱為“朝聖之路”。

  “不少中國游客開始以‘苦旅’作為一種獨特的人生體驗,而來此‘自討苦吃’的中國人越來越多。”西班牙《華新報》報道稱,現在,“中國身影”正頻繁出現在這條結合了地理、文化、美食、運動於一體的旅游線路上。

  “2014年的‘朝聖之旅’,我遇到的亞洲面孔以日本人為主。”剛走完“聖地亞哥之路”的中國游客小黃說:“今年情況不同,我碰到了9個中國人,讓我很高興。”據西班牙《華新報》統計,僅2015年下半年,超過80名中國游客踏上了這條頗具歷史文化韻味的旅程。

  除個性化體驗的深度游外,“理性消費”也成為中國游客日漸成熟的一大特點。

  今年十一剛過,《日本新華僑報》以“中國游客從‘爆買’轉向體驗型觀光”為題,聚焦國慶節期間赴日中國游客的消費新風向。“近來的‘爆買’現象有所減弱,接觸日本文化的‘體驗型’觀光匯聚人氣。”報道稱,赴日中國游客的旅行目的正向自然和文化轉移。

  日本沖繩《琉球新報》報道稱,中國游客在沖繩“爆買”出現剎車態勢。十一期間,中國游客購買物品和旅游觀光日趨多樣化。相比起日本大都市,小城市及都市周邊地區的中國游客有所增加。

  從狂掃國際奢侈品,到重視產品內涵和附加值﹔從觀光、購物等較低層次享受,到關注文化、體驗等更高層次需求……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日漸成熟的中國游客,開始從“數量型消費”轉向“質量型消費”。

  自信:樂於冒險 勇於維權

  66歲的汪東升和64歲的陳愛武火了。今年6月,這對來自武漢的退休夫婦在不會講英語的情況下,上演了一出“美國大冒險”。他們經過拉斯維加斯、約塞米蒂和黃石公園等地,開始了長達19天、行程4850英裡的自駕游。

  8月17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以“史詩般的旅程”評價這對老人的非凡勇氣。夫婦倆提前數月開始准備行程,在網上訂機票、租車,購買美國地圖導航卡,甚至准備了一個車載飯鍋,既可下面條,又可煮米飯。由於語言問題,兩位老人還提前准備了日常用語的中英文翻譯。

  “他們對美國的基礎設施有些失望,對美國的家庭充滿好奇,被一次次遇到的好心人所感動。”《華盛頓郵報》稱,這趟旅行考驗了老人的耐心,也使他們走進一個曾感到無比遙遠的國度。

  報道指出,中國出境游市場日漸火爆,也有一些中國游客表現不夠文明。“但在1億多中國出境游客中,絕大多數人並非如此。”《華盛頓郵報》表示,出境游客中包括富豪,但更多的是上班族和充滿善意的首次出國者。

  除了“說走就走”的果敢,“理性維權”也成為中國游客自信心態的寫照。

  今年5月,來自成都的李先生在新西蘭“旅游重鎮”皇后鎮一家超市購買了一瓶果汁。喝完有些腹瀉的他才發現,果汁已過期兩個多月。

  據新西蘭天維網報道,有些氣憤的李先生深夜驅車30公裡,返回超市討說法。“沒有人出來解釋或主動道歉,沒有人關心我們是否感覺不適。我覺得這件事不能處理得如此草率。”他表示,其實事情本身並不大,但超市處理問題的態度讓人不舒服。

  李先生聯系到當地華文媒體,經過努力,該超市總部公共事務主管波特對過期果汁一事鄭重道歉。“我們員工沒有重視客戶投訴的問題,對此深表歉意。”波特表示,李先生可以隨時聯系超市總部進行后續咨詢。

  《新西蘭先驅報》報道稱,當地有零售業及培訓公司人士表示,對中國游客的消極負面態度,可能阻礙新西蘭旅游業的發展,呼吁企業主提高自身服務態度,積極對待中國游客。

  文明:“我即中國”“世界公民”

  今年5月,來自中國的3000人旅游團抵達西班牙,受到當地歡迎。旅游團的文明舉止,也受到當地媒體贊賞。

  據《歐洲時報》報道,千人旅行團的主要活動集中在首都馬德裡、歷史名城托萊多以及巴塞羅那3地。除了一系列了解西班牙文化、歷史、傳統的旅游觀光活動,旅游團還欣賞了斗牛表演。

  對於3000人旅游團的到訪,西班牙當地報紙特別指出,如此大規模的活動,中國人開場、散場卻井然有序﹔現場不僅沒有混亂,還保持了場地的干淨整潔,沒有出現大型活動后常有的一地狼藉,這令西班牙人印象深刻。

  “無論在斗牛場、佛朗明哥舞蹈表演現場,還是在田園之家森林,旅游活動均顯示了中國游客的高素質。”《歐洲時報》援引西班牙當地電視台報道稱,中國游客的文明表現令人敬佩。

  除了西班牙,今年8月,泰國清萊白廟再次引發媒體關注。

  泰國《世界日報》援引當地《經理報》報道,一些外籍游客,特別是部分西方游客,在白廟做出不文明行為。他們與寺廟椅子上的鋼鐵俠合影時,喜歡摟抱、親吻及用手抓鋼鐵俠,甚至有人用腳指著佛堂裡的雕塑讓朋友觀看。

  “這種行為是被禁止的。”白廟主人察霖猜表示,西方游客的表現多為文化差異造成,但還是希望導游能提醒他們相關注意事項。

  《經理報》報道稱,對於這裡之前發生的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現已逐漸好轉。大聲喧嘩、在公共場所抽煙等行為,幾乎不會在白廟內發生。這些進步有中國游客的配合,也有導游的有效指引。

  隨著出境游日益火爆,越來越多中國游客走出國門后,“我即中國”的自律意識尤為強烈,其背后便是克己自尊的自我道德約束。與此同時,身為“世界公民”入鄉隨俗,也體現出中國游客對不同文化的包容與敬畏。(高 炳)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