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重走長征路"綜述 不忘初心在新長征路上重新出發

2016年10月27日07:2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不忘初心在新長征路上重新出發

  由中宣部組織的“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從9月7日到10月20日,歷時44天,已經圓滿結束。幾十家媒體的數百位記者,沿著紅軍長征的足跡重新出發,再次走進那段震撼人心的紅色歷史,見証沿途老區人民脫貧攻堅的不懈奮斗。

  一次穿越時空的追尋與探問

  年輕的新聞工作者曾無數次聽過紅軍長征的故事,當親自置身於當年的戰場時,他們才真切地觸摸到歷史的細節,感受到歷史的溫度。80年后為什麼還要重走長征路?光明日報記者趙洪波說,重走長征路其實是一次穿越時空的追尋與探問。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遠征有多難,隻有親自走過才能切身體會得到。在六盤山上有一個2.5公裡長的紅軍長征微縮小道,南方都市報記者李玲和同行們用了一個多小時走完后,已經氣喘吁吁,滿頭大汗。重走長征路后,李玲對那段紅色歷史更加肅然起敬。

  二萬五千裡的征途中,紅軍擊退凶惡的追兵,征服嚴酷的自然環境,同時還要同黨內錯誤路線進行斗爭,其艱辛、其困苦,可想而知。通道會議、扎西會議、遵義會議……紅軍經歷一次次危險重重的磨難,跨過一個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最終實現北上會師,完成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留下巍峨豐碑。回望當年的苦難,沉浸其中的記者同行,不禁變得敬仰、驚嘆、感動起來。

  一次刻骨銘心的理想信念教育

  不畏萬裡征程,我們黨找到了革命的正確道路和理論武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經濟日報記者崔國強認為,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上,同樣需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隻有“不唯書,不唯上,隻唯實”,方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一部長征史,也是一部民族團結史﹔重走長征路,也是重走民族團結路。“甲戌嚴冬那時期,紅軍來到我苗區﹔過了七天又七夜,愛護百姓守紀律。”當年的歌謠至今仍被傳唱,這讓重走長征路的記者們印象深刻。“紅軍絕對保護回家工農群眾利益”,昔日的標語現在依然被悉心保護、視若珍寶。那滾燙的軍民魚水情被一代代人銘記、傳承。正如新京報記者趙實所說:“長征精神感動著每一個再次走過長征路的人,讓我們不忘歷史,感懷當下,重拾初心,面對未來。”

  在重慶黔江水車坪的那棵皂角樹下,“重走長征路”採訪團的記者們圍在一起,靜聽當地村民回憶當年賀龍元帥,以及紅軍與群眾的故事。“要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啊,要通過報道讓更多人了解那段紅色歷史,讓長征精神傳承下去。”記者們這樣表示。

  一次深入基層了解民生的不凡經歷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証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重走長征路后的中國經營報記者王金龍深有感觸,“今天,長征沿線老區正行進在脫貧攻堅新長征的道路上,更需要發揚長征精神,爭取早日實現脫貧致富,走向富裕!”

  昔日的紅土地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區群眾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而矢志奮斗。人民日報記者丁雅頌在紅軍長征的終點陝西吳起看到,“一場風刮過掉層皮,一場雨過后一溝泥”的場景已一去不復返,曾經水土流失十分嚴重的黃土地披上了綠裝,昔日被破壞的生態得到了修復。這是當地干部群眾三十年如一日“苦干”的結果,“這不正是長征精神在當下的體現嗎?”

  “長征”不隻屬於過去,更屬於現在和將來。“戰爭的硝煙已經遠去,革命先輩對於理想信念的堅守令人動容,作為一名年輕的新聞工作者,我們更應該銘記歷史,恪守新聞准則,堅持用腳採訪,用筆還原,踏踏實實干好本職工作。”中國青年報記者林智仁說。(本報記者 韓業庭 陳海波 劉坤)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