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執政黨治理國家應積極適應網絡社會發展

鄭長忠
2017年01月08日07: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執政黨治理國家應積極適應網絡社會發展(人民觀察)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網絡時代,在中國網絡社會也已初步生成。互聯網的發展帶來生產力又一次質的飛躍,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的發展都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還在不斷顯現。這種狀況對於執政黨治國理政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關鍵看怎麼應對。對於我們黨來說,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科學把握網絡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切實提高適應與駕馭網絡社會的能力。

網絡社會生成是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關鍵變量

國家治理是指國家處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領域公共事務的行為。國家治理體系主要指參與這些公共事務處理的各方面主體之間的制度化關系及其運行機制,國家治理能力則是基於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手段而形成的處理公共事務的能力。在不同歷史時期,在不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條件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必定存在差異。進入網絡時代后,國家治理就必須適應網絡社會的發展。隻有適應網絡社會的發展,國家治理才能有效,執政黨的執政地位才能牢固。

中華文明是最早進入國家形態並且沒有中斷過文明進程的文明,在古代曾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並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積累了大量治國理政的經驗與智慧。但在向現代文明轉型的過程中,中國的國家治理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此落后挨打、歷盡苦難。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開始了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當前,作為現代國家治理主體要素的現代政黨、現代國家、現代市場與現代社會,正在我國不斷發展。但是,由於其中一些要素是在較短時間內生成的,因此也存在兩方面不足:一是這些要素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二是各要素之間缺乏內在有機聯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行頂層設計,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解決這兩方面問題,從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我們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就是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也就是要使已經生成的各個治理要素實現有機整合,建立適宜的治理體系,形成較高的治理能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理效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過程中,實際上經歷了兩方面轉型: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所帶來的基於制度創新而形成的社會轉型,這一轉型使現代市場、現代社會開始生成,由此也促進了執政黨與國家的發展。二是網絡社會生成所帶來的基於技術創新而形成的社會轉型,這一轉型使人們的交往方式與生存狀態,使現代市場、現代社會的運行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此要求執政黨與國家也必須作出相應調整。這兩方面轉型,雖然從時間上看存在相繼性,但從結果來看則具有疊加性,而且網絡社會生成是更不可預知的變量。因此,對於我們黨來說,適應網絡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僅僅是單純技術層面的問題,而且已經關系到黨治國理政的全局。

國家治理現代化應從四個維度適應網絡社會發展

網絡社會的生成改變著人們的交往方式與生存狀態,也改變著社會的運行方式,它對執政黨治國理政全面提出新的要求。執政黨在國家治理中推動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行,需要以技術、價值、制度、組織四方面要素作支撐,這意味著國家治理現代化也必須從這四個維度來適應網絡社會發展。

從生產力影響維度來把握技術運用。從本質上說,網絡社會是信息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從這一維度來看,國家治理現代化適應網絡社會發展,應該從兩方面來把握:廣義上的適應,是指國家治理必須適應作為生產力的信息技術革命所推動的整個社會形態的變遷﹔狹義上的適應,是指國家治理應積極運用網絡技術,從而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從文化生成維度來把握價值建構。互聯網的發展導致虛擬空間的興盛,在虛擬空間中人們的交往方式呈現許多新特征,並直接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在網絡時代,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相互影響與相互建構使新的交往方式與行為方式不斷生成,推動網絡文化的發展,進而導致人們的價值認同也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所謂網絡社會的“土著”一代,網絡文化直接影響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執政黨要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把握好網絡時代的價值建構問題。

從秩序建構維度來把握制度發展。秩序建構必須從內外兩方面同時推進才能有效。內是指人們內心的精神秩序,這屬於價值建構問題﹔外是指人們的行為秩序,這屬於制度建構問題。網絡社會的到來不僅使人們在價值認知上發生新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現實的交往方式、行為方式與利益格局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如何使這些變化了的內容在一個新的框架內相互適應,形成新的秩序,就成為制度發展的重要任務。國家治理的成效同制度發展是否與網絡社會相適應密切相關。

從交往方式維度來把握組織創新。網絡社會的到來使人們的認知方式、行為方式與交往方式都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意味著社會運作方式也開始發生變化,這就要求組織方式與組織形態也要適應這一變化進行創新與調整。這就是為什麼當前在市場中發生大量商業模式創新,並且這種創新往往是顛覆性與迭代式的。網絡社會對組織方式與組織形態創新的要求並不局限於市場領域,也存在於社會、國家與政黨層面。執政黨要更好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善於適應網絡社會發展推動組織創新。

執政黨要大力提升網絡時代治國理政能力

上述四個維度實際上是為國家治理適應網絡社會發展明確了領域,而要在這些領域全面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還需要執政黨提高認識水平、強化實踐能力、善於發揮青年人的作用。

信息革命出現以來,網絡信息技術就處於快速迭代發展之中,並迅速影響著社會的交往方式與組織形態,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們黨要更好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及其給社會帶來的最新影響。這種認識,既要看到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對當前與局部的影響,又要把握其對未來與整體可能的沖擊。要通過各種方式讓各級黨政干部、國家治理各方面參與主體都能夠充分了解這些影響。需要強調的是,國家治理是以有效處理公共事務為中心而展開的。因此,適應網絡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以實踐為取向。在密切關注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與影響的基礎上,我們黨必須在實踐中積極做好應對的政策設計、組織變革與工作布局,將短期應對與長期規劃統一起來。

網絡信息技術的迭代式發展,使青年人成為最能適應網絡社會的群體。網絡信息技術打破了在工業化時代形成的將青少年阻隔於主流社會之外的制度屏障,青年人的社會參與領域與空間被大大拓展,許多社會權力開始向青年人轉移,從而使網絡社會呈現青年化特征。由於網絡信息技術適應度與網絡空間參與度更高,青年人成為網絡社會的主要群體。因此,在適應網絡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時應特別重視發揮青年人的作用。這種重視不僅體現在技術上,而且要體現在政治發展、社會治理等方面。

還應看到,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帶來虛擬空間的興盛。它一方面使人們的交往空間從現實空間擴展到虛擬空間,這是一個質的變化﹔另一方面使各國之間民眾交往的成本大大降低,使全球的交往密切度極大提升,由此出現了“地球村”。然而,網絡社會在使全球交往更加密切的同時,也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威脅。從一定意義上說,執政黨要在網絡時代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僅要考慮國家內部的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還必須考慮全球層面的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問題,考慮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之間的關系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從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這既是時代的命題,也是中國的責任。

(作者為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