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美國媒介融合發展的幾點印象

王守泉
2017年02月23日13:4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美國媒介融合發展的幾點印象

2016年末,我參加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培訓中心組織的美國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應對策略培訓班,較為廣泛地了解了美國媒體融合的情況,同時檢索了相關資料,進行了一些思考,現談幾點想法。

融合發展如火如荼

多數專家認為,美國雜志界情況嚴峻,已有不少雜志關停。但是一些有實力的雜志比如赫斯特集團旗下的雜志,及時整合資源,增設或收購新媒體,取得了新的增長。單純依賴發行的傳統模式已徹底打破,網站、新媒體佔比在上升。有的雜志已做到了網站、新媒體收入與紙質媒體相當,比如《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還出現了先有數字媒體,在其影響力日益擴大之后又增辦了平面媒體的現象。《TRT咨詢》的托馬斯·托蘭說,食譜網站Allrecipes就是在先有了1500萬網上用戶之后,推出了紙質雜志,發行量達到了50萬。

面對互聯網、物聯網特別是Facebook(臉譜)、Twitter(推特)等社交媒體以及視頻、APP等平台的飛速發展,無論是雜志、出版社、報社,還是企業的網站、多媒體平台,都在融合交互發展,嘗試、尋找對自己最為有利的展示平台,對所有新的傳播手段都在嘗試。

移動終端引領方向

盡管平面媒體以及PC都各有一定讀者群,但引領時代發展方向並已明顯成為主體的,是移動終端。移動終端提供了臉譜、推特、快客、微信等社交媒體,有眾多的APP可以展示企業的形象、產品,可以觀賞和購買食品、服裝,可以觀看新聞、視頻、廣告,“一機在手,天下吾有”。專家指出,2016年以來,手機超過電視成為佔用人們時間最多的媒體。據調研機構皮尤中心抽查,近八成美國人是臉譜的忠實用戶,62%的美國成年人通過社交平台獲取新聞,而在2012年,后一數字是49%。在視頻也通過手機收看之后,紙媒發行量下降、電視收視率下降已成為必然。在安裝寬帶之后,網絡電視已在節目數量、傳輸質量上超越有線電視,北京歌華這樣的有線電視公司會面臨強力競爭,各級各類電視台都會感受到生存壓力。

千禧一代決定未來

“00后”一代特別是Z一代(16-19歲的網絡一代),生當電子信息時代。是第一代一出生就首先接觸原生數字讀物和社交媒體、移動技術的人類。他們的生活中,甚至他們組建的家庭中,可能連電視都不再購買。“60后”或“80后”中的多數人需要進行再學習以適應新技術,其間明顯存在隔膜。而Z一代則直接進入,天然適應。不僅是媒介或平台的變化,還有內容的變化、閱讀時效的變化等等。第一選擇的變更對新一代有何影響,還難以盡言,但未來世界主宰者的喜好和習慣,是媒體不能不重視的。畢竟,消費習慣的改變,帶來的不僅是付款方式、渠道的改變,還是心理、思維習慣的改變,是認知方式、思維方式的改變。如馬歇爾·麥克盧漢所說:“首先是我們定義工具,然后是工具定義我們。”畢竟,消費者在哪裡,公司的戰略定位就應該在哪裡。圍繞Z一代的喜好和習慣為他們量身定制,把他們納入當下的創造活動,讓他們喜歡並參與這個過程,是必然要求。

誰擁有新技術誰就擁有未來

臉譜、推特的無限風光帶來了最優化的投資。托馬斯·托蘭先生就指出,“消費者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就是廣告投放最多的地方”。廣告商總是跟著聚光燈走。所以,折桂者總是嘗到最新鮮的果實。

技術領域是不斷創新的過程,不斷地推陳出新將是常態,媒體必須緊緊跟進。紐約媒體實驗室執行主任賈斯汀·亨德裡克斯先生說,作為媒體,要想贏得競爭,除了引進頂尖人才,還要第一個到達領先領域。要關注並投入新的制高點的研究,鼓勵關於新興媒體的結構性試驗,參與並盡可能地主導種子計劃,籌建孵化器,爭取搶先成為定義市場的一元主導力量。當然,研究不一定會變現。新技術會帶來新的機會,但它不是一條康庄大道,而是充滿坎坷。如果你想登頂,就別無選擇,必須選擇走下去。

當前的熱點是視頻。視頻以其形象生動、靈活多樣、佔用流量小、移動化、全時性和分布式等優勢,特別是圖像拍攝和編輯技術的新發展使原有的專業壁壘被打破,迅速成為移動終端的寵兒。過去一些戰地記者冒著生命危險、狗仔隊費盡心機才能捕獲的街頭巷戰、突發事件、明星丑聞,現在都會被現場目睹者記錄下來﹔過去隻能留存人腦,現在則可以迅速通過手機傳播,飛速飚紅。還有不少人會通過移動終端觀看新聞、比賽、熱劇。據研究,2015年,臉譜的視頻消費較前一年度增長75%,達到80億次/天。而最新潮的,是視頻直播。專家們指出,這方面中國走在前列。

下一個技術熱點,是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臉譜、高盛等都把VR/AR視作下一代的計算平台,這意味著未來的內容、社交、服務及各種交互都將與這一新平台不可分割。加斯汀·亨德裡克斯先生還預測,到2018年,這一領域將會引來3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350億美元的軟件市場。但是目前,VR更多地還是一種獵奇體驗,需要開發更多的實用技術來支撐它。

面對挑戰必須迎上

研究表明,紙媒也有長處:它可以給讀者更大的認知度和回憶度,印象更深刻。同一內容,分別通過電視和紙媒、電視和數字媒體、數字媒體和紙媒的三種組合來獲取,有紙媒存在的組合閱讀效果最好。對此Z一代也表示認同。這給紙媒的發展留下了一定的空間和希望。

面對新媒體的入侵,專家們認為紙媒應該積極迎上。“與其等死,不如找死”,拼出去,才有生機。克萊斯基媒體咨詢公司的彼得A·克萊斯基先生引用切·格瓦拉的話說,“革命是你讓蘋果掉下來,而不是等它熟了自己掉下來”。

如何接入新技術呢?專家們認為,紙媒除了調整姿態、戰略,推動現有人員學習新知識,還必須引入新技術方面的人才,依靠他們的新技術新思維,來引領紙媒的轉型。Z一代成長在互聯網語境中,極具互聯網思維、富於互聯網實踐經驗,懂得使用互聯網社交貨幣和語言體系,新技術難題可以交給他們。彼得A·克萊斯基認為,數字一代人才可以帶來活力和新鮮的想法,他們是什麼樣子,你的公司就長成什麼樣子。最重要的是要信任他們,要分享權力,給他們自主權,讓更有動力的人擁有權力。讓他們真正起到作用,才能做出更多更大的事情。領導者要從帶領團隊前進,變為支持團隊前進﹔要熱情擁抱共同創造的成果和價值,專注於怎麼跟企業內外不同的聲音協同前進。

當然,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在擁有某種形式之后或者說形式相對固定之后,最終還要看內容。雖然形式不同也會影響閱讀效果,但是,人們總歸是奔著內容來的。隻有好的內容,才能留住讀者。沒有渠道可以創造,既有渠道失靈可以尋求新渠道,但內容貧乏,粗淺、失真,你形式再好都沒有用。在新媒體上,讀者最多的仍然是有深度內容的東西。而做深度,是傳統媒體的長項。因為你不能苛求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做出深度內容。做好內容,平穩供應內容,是傳統媒體必須做到的。

(作者單位:檢察日報社)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