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北京日報:董小姐,你的光環有那麼一點刺眼

李紅艷
2017年03月23日07:5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董小姐,你的光環有那麼一點刺眼

  董卿說,21年了,似乎到了這樣一個時刻去做這樣一檔節目。於是,我們看到了《朗讀者》,一檔文化味道十足的節目。

  也許正因為21年電視從業經歷的一路積澱、一次綻放,可以看得出董卿為這檔節目做出的努力。然而,有些事,有時候恰恰會遭遇用力過猛的尷尬。對這檔節目而言,董卿作為制片人,誠意十足,手動點贊﹔然而作為主持人,她似乎有點過於高調了,以至於有時會讓人覺得喧賓奪主。

  這檔節目,氛圍是沉美的,節奏是舒緩的,交流是真誠的,讓你能夠靜靜聆聽,在文字裡體味別人的一段人生,而后在回味中審視自我,找尋自我。它滿足了大眾對知識、審美、情感的多重高階需求,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大眾在信息碎片化時代的“文化焦慮”。

  然而,隨著節目播出期數的增加,觀眾的考評角度,開始從對這檔節目價值引領的推崇、贊譽,漸漸過渡到了對節目形態的品評、審視。如我者,一開始不舍得不願意不忍心去挑剔這檔節目存在的問題,畢竟現如今熒屏綜藝清流很稀缺,文化類節目回暖,是好事一樁。

  有人說,《朗讀者》更像是“朗讀版《藝術人生》”,過於注重“者”,而淡漠了“朗讀”……對此,節目總導演解釋說,《朗讀者》不僅是關於讀書,深層的落點其實是情感,如果單純倡導讀書,那就把節目做小眾了,“我們節目的全稱叫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這樣的解釋,我相信不是單純的自我辯解,而是節目真實的初衷與定位。好吧,此處表示贊同。

  不過,縱觀中外,優秀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應該都不會是一場“主持人自己的秀”吧,可是為什麼感覺《朗讀者》有這個危險呢?

  且看每一期節目開篇的先導式小短片,儼然是董卿“迷你MV”,極盡唯美、詩意、雞湯畫風。節目正式開場,董卿的出場方式也極為隆重,極具儀式感,又是逆光,又是“走秀”,堪稱濃墨重彩。相比之下,嘉賓的亮相是出現在“過道”裡,總讓人覺得有些倉促。每每這個時候,坐在電視跟前的我,總抑制不住想給節目組打個電話,“拜托,能不能讓嘉賓的登場也閃亮一點點?”

  到了嘉賓訪談環節,董卿的鏡頭和嘉賓的鏡頭切換頻次幾乎對等。或凝眉聚神,或低頭莞爾,或雙眸含淚,或爽朗大笑……通過各種特寫鏡頭的捕捉與再現,董卿的美、董卿的魅,盡展無遺,然而卻總是讓我從嘉賓的講述中“出戲”。

  說實話,放眼當今主持界,董卿的優秀少有人能夠比肩,她對談話節奏的把控,對節目嘉賓的引領,對情感表達的升華,都日臻成熟與完美。然而,縱使她盡力在鏡頭前很“自然”地說著平常不說的話,但我還是覺得她在“端著”。面對各路嘉賓,上至大企業家,下至小創業者,大到演藝明星,小到普通素人,她仿佛能參透每一份情感、每一種人生,然后以看透一切的智者的語氣,進行點評和總結。

  當然,這不是董卿的錯,因為她或許本就是一個活得很智慧、很通透的人。這只是《朗讀者》節目形態構造、諸多節目因素綜合作用、最終呈現的一種效果。

  一檔綜藝節目,主持人自帶光環和品牌效應,當然是好事,可以在短時間內吸粉,然而無限放大、彰顯主持人的符號價值,也可能潛藏一定的風險,那就是節目自身的造血機能以及“地基”穩固問題。高級的主持人,輔以高品質的制作,那才是真正高檔而高壽的節目。 董小姐探尋追求“高而不冷”,值得點贊,只是有時候可能因為過於追求某種效果,反而距離目標稍稍有了一點點偏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