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八月》 導演張大磊提倡“像90年代一樣看電影”

王莉
2017年03月24日16:53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導演張大磊提倡“像90年代一樣看電影”

  張大磊在發布會上彈唱

  導演與主演們拍下“全家福”

  孔維一的表現很亮眼

  舞台劇再現影片場景

  盡管有金馬獎加持,《八月》排片量依然小

  由青年導演張大磊執導的《八月》今日正式上映。該片自2016年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后,斬獲了無數獎項,更摘取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前天下午,《八月》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張大磊攜主演孔維一、張晨、郭燕芸悉數亮相,講述影片的創作初衷和故事內核。當晚,一眾主創又現身影廳,與看完首映的觀眾交流觀影感受。

  首映禮當晚,片方組織了多場觀影活動。從不同觀眾的評價來看,《八月》或將面臨專業人士與普通觀眾的口碑分化。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影片節奏緩慢、故事平淡等因素令觀感大打折扣。而一位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從事電影藝術研究的老師則強烈呼吁:“這樣一部藝術電影,就應該屬於大銀幕,讓更多人看到。”

  首映發布會上,《八月》一改常規發布會的主創問答互動模式,創新採用舞台劇與聲音秀相融合的方式,借助舞台置景、聲音、光、視頻以及搖滾樂等虛實結合的手段,將影片《八月》中的場景搬到了發布會現場,還原上世紀90年代的生活圖景。影片結尾有一段拍全家福的戲,但故事裡的父親因去遠方公干而缺席。而在舞台劇的最后,電影原班人馬全員集合重拍全家福,彌補了片中的遺憾,也隱喻影片中的親情主題是超越時代的。導演張大磊在幕布后以剪影形式亮相,還親自彈唱歌曲長達9分鐘,以表達對電影即將上映的激動之情。

  電影《八月》自成片以來,堪稱各大電影節的寵兒,先后共獲提名24個電影節獎項,包括第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競賽片等。發布會上,幾位主演集體亮相,其中包括年僅12歲的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孔維一,他再次通過舞台劇的表演証明了自己的實力。表演中,他有大段獨角戲,一邊聽幕布后的大人們感嘆生活,一邊以表情和肢體語言體現少年的心境。

  此外,《八月》已於3月18日開啟“像90年代一樣看電影”全國七城主題巡回對談活動。張大磊表示,提倡“像90年代一樣看電影”,不是為了懷舊,而是繼承時代精神:“上世紀90年代的電影,就是要慢一點、認真一點,這是不能丟的。”

  【主創心聲】像一場安靜的白日夢

  《八月》是導演張大磊的第一部長片。影片用黑白影像回顧1990年代的生活圖景,透過小男孩小雷的眼光,觀察周遭的大人們因為國有單位轉型而失去鐵飯碗之后的生活變化。談到創作緣起,張大磊表示:“1994年的變化太快,感覺是一夜之間的事,周圍的人突然就變少了,有的去下海經商,有的去刻廣告字。我小時候其實很少見大人感傷,但是那一兩年特別多,我們家也是。”

  張大磊的父親是內蒙古電影制片廠的剪輯師。從小在制片廠大院中長大的張大磊,自幼便在電影的世界裡耳濡目染。《八月》裡不時穿插著那個年代有關電影制作的片段,比如由內蒙古制片廠塞夫與麥麗斯導演的《悲情布魯克》,就被巧妙地融合到故事裡。

  關於劇情的解讀,張大磊表示:“我隻能說,這部影片是一個12歲少年和他身邊人的故事,是一場簡單、安靜、浪漫的白日夢。”他說,這也是他自己成長軌跡的縮影。作為一部半自傳體式作品,張大磊將自己的生活投射在小雷身上:“我的童年和小雷一樣有著一種孤獨感,但它並不是讓人痛苦的,而是讓生活變得很豐富。電影中的父子關系像兄弟,這也很像我和父親的感覺。”

  與美國金剛形成反差

  【排片困境】

  盡管收獲了獎項的認可,但《八月》的排片情況似乎並不樂觀。今天與《八月》一同上映的還有好萊塢大片《金剛:骷髏島》和喜劇片《歡樂喜劇人》。截至昨日發稿時,《金剛:骷髏島》以超過50%的排片率遙遙領先,《歡樂喜劇人》因有憨豆、郭德綱等家喻戶曉的明星而擁有約20%的排片率。而沒有明星加盟、沒有特效加持的《八月》,僅獲得約3%的排片率,甚至不及已經上映20多天的《一條狗的使命》。

  對此,出品方代表、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表示:“文藝片的排片一直是老大難問題,但今天我不下跪了,跪也沒有什麼用。24日同檔的美國‘金剛’,健碩的身材和我們的‘小雷’相比是巨大的反差,排片量也可能是巨大的反差。我們隻能懇請院線、影院經理更多地排片,讓更多觀眾走進影院欣賞《八月》。大銀幕是好電影最完美的呈現方式,《八月》需要它。”片方甚至推出了“眾籌觀影”新模式:影迷自行選擇觀影城市與地點,通過平台自主召集觀影的小伙伴,在達到影廳必需的人數后,就可安排影院場次和排片。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