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功夫電影應該在何處下"功夫" 能否創造出新輝煌?

2017年03月26日06:2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功夫電影應該在何處下“功夫”

  【內外兼修·走向世界的中國功夫】

  如何讓世界喜愛中國功夫?影視作品承載了傳播中國功夫的重要功能。那麼,在類型電影繁多的情況下,中國功夫電影是否還能創造出新的輝煌呢?

  “實際上國產功夫電影在其創作發展歷程中經歷過數次熱潮,一直以來國產功夫片的數量、種類繁多,從以李小龍為代表的功夫片將中華武術帶到全世界,到張藝謀的《英雄》引發的武俠片熱潮,幾乎每年都有功夫類大片登陸銀幕。”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認為,這些年西方觀眾對中國功夫電影越來越熟悉,中國功夫的神秘感、陌生感也在西方人眼中逐漸消失,不論國內還是國外的觀眾,他們已經對中國功夫片的套路、動作、術語等頗為熟悉,所以要體現作品之間的差異性,很有難度。

  因此,當下國產功夫電影的制作和傳播現狀也並非一帆風順,諸如《道士下山》《葉問》等功夫片,收獲的口碑和獎杯都無法超越傳統功夫片。對此,山西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薛晉文分析,主要是因為當下的功夫片質量普遍粗糙,丟失了功夫片精細打磨的優良傳統。另外,一些功夫片的思想內涵和審美價值模糊不清,缺乏鮮明的主題、博大的情懷和高遠的境界,一些功夫片甚至以泛娛樂化的思維,拉低了功夫電影的藝術品位,以游戲和娛樂元素,消解了傳統功夫電影情感安慰和人性關懷的大格局。“此外,功夫片在文化價值觀上要跟今天的時代相關聯。一些功夫片過於強調動作,而未找到更新穎的故事表達方法,使得作品越來越套路化,造成了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錯位,這些都是導致部分中國功夫片遭遇市場困境的原因。”尹鴻說。

  “所以,要提升國產功夫片的品質和影響力,需要電影人聚焦傳統功夫片在劇作上的打磨以及功夫演員的培養方式,在前中后期的制作中應具備認真細致的工匠精神﹔拒絕泛娛樂化對傳統武俠精神的解構,不能隻有柔情而沒有俠骨,也不能隻有小帥哥的花拳繡腿,而沒有武術文化的大仁大義。”薛晉文說。“天馬行空”式的電影特效技術和起用沒有功底的小帥哥擔任主角,使得實打實的功夫片越來越少,像成龍、李連杰等能吃苦的功夫明星也越來越“稀有”。

  對此,尹鴻則認為這主要取決於電影創作類型的不同。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可能大部分受眾對功夫未必有那麼高的訴求,比如歐美的功夫片,之前基本上由拳擊運動員出演,而現在變得越來越特效化,然而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問題。功夫電影的核心還是要在藝術創新、文化提煉上有所突破。要在藝術創作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哲學與價值觀。依托好故事,通過以柔克剛、演繹跟動作的結合去打磨作品。薛晉文補充道,要提升功夫片的質量,更要找准中國功夫精神與全球觀眾價值訴求的契合點,以相通的或共同的審美理想,去引爆價值共鳴點,傳遞出尊重生命的價值觀。國產功夫電影應立足於正義、公平和公道等基本的文化內核,著力傳播尊師重道、有為有守、孝悌正義、屈己待人、扶危濟困、以武會友和互通有無的民族文化精髓,向世界傳播中華民族愛好和平、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民族風范。振興功夫電影實質上是在呼喚民族文化的回歸。(本報記者 牛夢笛 本報見習記者 張進進)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