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7年3月上

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在數字閱讀產品中的應用探索研究

夏國富
2017年03月30日10:24 | 來源:傳媒
小字號

摘要:移動互聯環境下,用戶的數字閱讀行為日益普遍,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也因此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沉浸式體驗理論和沉浸式傳播理論為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在數字閱讀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可以提升讀者的閱讀審美體驗,增大讀者對數字閱讀產品的接受程度,強化作品的教育引導功能。然而,沉浸式傳播技術的更新、傳播形態與作品內容的契合、對讀者閱讀心理的滿足才能保障數字閱讀產業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 數字閱讀 接受美學

網絡化背景下,傳統的閱讀體驗逐漸讓位於一種新型的閱讀感受——無定性的、沉浸式體驗。這種由於比特符碼模擬而形成的物與詞之間的關系,使得讀者對文本的接受不再如傳統閱讀那般有著“獨自靜靜體味”的間隔性,而是轉向一種共時性的沉浸式體驗。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正是基於網絡化背景下數字傳播盛行的前提而衍生出的一種新型傳播樣態。它是基於數字閱讀產品的特殊呈現方式,並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考慮其帶給讀者的全新閱讀體驗,對於數字閱讀產品的有效傳播和用戶閱讀體驗的提升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一、數字閱讀中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的理論基礎

沉浸式體驗的締造源於比特符碼的意義構建。不同於現實的物質實體,比特符碼的存在有其自己的形式——賽伯空間,這種非現實的空間造成數字的無處不在,引發讀者的沉浸式體驗﹔同時,在數字傳播環境下,比特符碼的非物質性與物質實體的隨機性結合則帶來沉浸式傳播的連帶效應,即讀者由於“沉浸”而帶來的“互動”,這構成了沉浸式互動傳播理論的研究淵源。

1.沉浸式體驗理論淵源。沉浸式理論並非專門指向信息傳播領域,也並非專門服務於數字閱讀領域,但其指出的模擬環境以及受傳者對環境的沉浸體驗對信息傳播效果的影響是切實存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基於沉浸式教育而衍生出的沉浸式體驗理論的形成也就顯得理所當然了。沉浸式教育最早應用於英語教學,指出非英語國家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應該暫時拋棄母語對自己的影響,盡量以一種平和的心態,融入到英語世界中去,以日常生活之常態接受英語,逐漸達成“學習”效果。強烈的“學習”目的不但不利於學生掌握英語,反而可能成為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這種沉浸式的體驗對於學生的“心領神會”有很大裨益,因此,沉浸式體驗理論逐漸被擴展到所有語言學習的領域。沉浸式體驗理論的成立,還源於語言的實用性,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應用。一種技能的掌握並非出於人們對技能本身的興趣,而是有著更為重要的目的,技能只是作為達成目的的工具或手段,這時,沉浸式體驗才有了真正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正如讀者對數字閱讀產品的沉浸式體驗,事實上指向的是比特符碼構建獨特意義空間。

2.沉浸式傳播理論淵源。沉浸傳播是以人為中心、以連接所有媒介形態的人類大環境為媒介而實現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傳播。它是使一個人完全專注的、也完全專注於個人的動態定制的傳播過程。在互聯網環境下,用戶的個人定制或個性化信息獲取已經變得司空見慣,沉浸式傳播理論被廣泛應用於網絡信息傳播研究領域也成為常態。誠然,沉浸式傳播的誕生與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並非同一過程,但不可否認,沉浸式傳播在互聯網場域下有了更為廣泛的存在意義。數字傳播的無處不在特性與沉浸式傳播的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不謀而合,共同打造了讀者沉浸其中的現實效果。在互聯網信息傳播過程中,數字傳播與沉浸式體驗已經不能分割。這種情況下,由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用而帶動的數字閱讀行為及其影響的研究,必然也不能繞開沉浸式傳播理論的圭臬。沉浸式傳播廣泛存在於互聯網信息傳輸的各個領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網絡游戲、數字閱讀。

二、沉浸式互動傳播在增強數字閱讀體驗中的作用

沉浸式傳播是互聯網數字傳播的基本性格,互動是互聯網信息傳輸的特點,因此,沉浸式互動傳播的出現也就並不偶然。在數字閱讀業已成為人們主要的閱讀體驗方式的時代,沉浸式互動傳播在數字閱讀產品中的嘗試也早已開始,並初步顯現出其出色的傳播效果。

1.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可以提升用戶的閱讀審美體驗。網絡作品的完成包含了創作與傳播兩個過程,網絡藝術也就具有網絡作為創作手段在藝術表現上以及作為傳播媒介在傳播上的性質。數字閱讀產品作為網絡作品的一種類型,其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的多媒體信息呈現,在營造真實感官體驗,滿足讀者的審美心理需求方面有切實功用。首先,借助互聯網實現的數字閱讀能夠更加准確地傳達作品本身的情感訴求。作品本身所要表現或傳遞的情感訴求,指向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互聯網技術革新帶來的多媒體信息呈現手段,能夠以視覺化形式,向讀者做多媒體展示,從而在更大程度上還原作品內容,給讀者准確的意義傳達。其次,沉浸式閱讀能夠豐富讀者的閱讀審美體驗。麥克盧漢認為對於社會來說,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媒體所傳播的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移動互聯技術帶來人們閱讀行為的變化——數字閱讀盛行。數字傳播將人們卷入虛擬世界,數字閱讀讓人們領略到文本之外的風景,這一切則都與數字閱讀的沉浸式互動傳播緊密相關。沉浸式閱讀下,讀者的被帶入以及文本之外意蘊的領悟變得愈加易得,不管是媒介有意為之亦或是無心插柳,這種由於技術而產生的額外意象對於讀者來說,確實是一種更為豐富的審美閱讀體驗。

2.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能夠增大用戶的內容接受程度。對於閱讀文本來說,數字閱讀方式帶來的不僅僅是信息獲取方式不同,更有著形式之外的內容接受差別,沉浸式閱讀在增大用戶內容接受的程度方面作用顯著。首先,沉浸式閱讀能夠獲得用戶的注意力,為閱讀文本的內涵傳達提供前提。數字傳播技術帶來的有聲閱讀、可視化閱讀已然超越傳統閱讀的平面化閱讀體驗,生動而立體的內容表達“抓人眼球”,在吸引注意力方面顯得游刃有余。更為重要的是,互動傳播的引入,使讀者產生創造文本的錯覺,從而擁有了一種自我突破和創造的成就感。這種自我創造的成就感能將用戶對數字閱讀文本的注意力維持在一個較高的關注水平,有利於文本內涵的有效傳達。其次,沉浸式閱讀體驗能夠讓用戶摒棄外力干擾,獲得對閱讀文本更大程度的接受。沉浸式傳播愈加普遍和盛行,沉浸式閱讀體驗的追求也成為當代人的普遍心緒,這種情況下,數字閱讀的盛行也就變得容易理解。人們在沉浸式傳播營造的個性化空間,對於閱讀文本來說則有了更多的傳達機會,讓人們在更大程度上接受文本的意蘊有了一個“封閉”的空間,變得愈加切實可行。在移動互聯影響下,用戶的網絡化生存導致了他們對於虛擬世界的認可和信賴,這種認可和信賴在遭遇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的情況下,帶來的必然是用戶對數字閱讀內容的接受。

3.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可以強化作品的教育引導功能。在考察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對數字閱讀的影響方面,讀者對於數字閱讀產品內容的接受程度固然令人興奮,傳播過程引發的連帶效果也同樣令人著迷。得益於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作品的教育引導功能得以強化。首先,沉浸式體驗帶來讀者對作品內容的追捧,更利於作品弦外之音的有效傳送。傳統閱讀中,作品隱喻的獲得,往往需要讀者的冥思苦想,偶然得之。數字閱讀時代,讀者對於作品隱喻的獲得,則往往與媒介信息組合帶來的沉浸式體驗有關,信息組合本就具有傳遞“弦外之音”的意味。其次,互動式傳播賦予讀者參與的身份,有利於作品“未完成性”教育功能的發揮。“未完成性”是巴赫金提出的一個重要理論話語,在超文本文學中,比特符碼的“無”直接在物理、技術層面上導致了作品的“未完成性”。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能夠讓讀者借助互動體驗進入作品的內容,並通過互聯網的沉浸式傳播讓讀者進入並延續這種“未完成性”,形成數字閱讀產品獨特的審美趨向。最后,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能在保障讀者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向其灌入主流價值觀念,完成教化任務,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主體官能的保障是網絡信息傳輸的一大優勢,它確定了用戶作為獨立主體的地位,也為網絡信息的傳播消除了“強制性”的弊端。在讀者自願的前提下,教育內容的灌入才順理成章,教化引導效果也得以實現。

三、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在數字閱讀產品中的應用要求

互聯網背景下,用戶個體對網絡的依賴決定了其被卷入的命運,網絡信息的沉浸式傳播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這種情況下,數字閱讀的流行,必然對沉浸式技術的引進、沉浸式傳播與產品內容的契合度、沉浸式體驗對讀者的滿足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技術引進要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接入的隨意性,加上移動信息終端的便利使用,為用戶的沉浸提供了前提。然而,要將這種沉浸付諸實施,僅僅創造條件是不夠的,必須以數字閱讀產品的具象化展現作為基礎,即讓讀者沉浸的技術引進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首先,數字閱讀要求虛擬技術的更新要及時。數字閱讀中,讀者的沉浸式體驗離不開數字閱讀產品的具象化展示,虛擬技術的應用就成為必然。在數字閱讀產品的展示過程中,網絡虛擬技術要完成的虛擬現實並非真正的現實世界,它指向的是數字閱讀產品的藝術現實。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等由比特符碼構造“現實”的技術,均可作為數字閱讀產品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的技術保障和支撐。其次,數字閱讀對交互式信息傳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多節點的互動成為必須。圍繞作品多節點互動,才能讓讀者產生更加深入的沉浸,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數字閱讀產品的互動傳播已有先例,但比影視作品的互動傳播,在規模和效應上都有不小差距。數字閱讀產品的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要借鑒網絡播放平台的做法,創造多節點互動機制,開辟多樣化的互動版塊,滿足網絡讀者的互動交流需求。

2.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要契合數字閱讀產品的內容。數字閱讀之所以能夠讓讀者沉浸其中,技術是一大因素。圍繞產品內容展開的傳播形式設計也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讀者對網絡的依賴,構成了網絡信息沉浸式傳播的基調。從傳播效果的達成來說,傳播手段與傳播內容之間的契合從來都是重要而迫切的。首先,虛擬技術的應用並非越高級越好。目前比較成熟的虛擬現實(VR)技術雖然不是最成熟的,但是相比其他應用有限(增強現實AR)或尚處於實驗室階段(混合現實MR)的技術來說,VR對數字閱讀產品藝術性的展現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VR在構建作品敘事結構、詮釋故事情節方面的概念已經足以滿足讀者的要求。數字閱讀產品中藝術性不高或基本沒有藝術性的使用文體,則要求有更高現實再現能力的技術支撐。其次,虛擬技術的應用不能盲目,需考慮數字閱讀產品本身的性格。這裡的性格主要是指數字閱讀產品的文風、文體與沉浸式傳播技術之間的契合程度,二者要找到最佳的契合點,才能讓沉浸式互動體驗引人入勝。具體來講,要考慮數字閱讀產品的篇幅,長篇文字就要考慮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碎片化文字則基本以多媒體信息傳播應付。還要考慮數字閱讀產品的文體、文風,嚴謹文章強調真實,要輔以虛擬現實技術,隨筆雜感則採用多媒體信息聲畫比擬即可達到效果。總之,沉浸式傳播作為手段是服務於數字閱讀產品的,不喧賓奪主或幫倒忙,因為追求技術的炫酷,而讓讀者產生跳脫感,失去了對作品本身的興趣。

3.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要注重讀者的數字閱讀需求。玩轉技術的初衷絕對是對技術的崇拜。數字閱讀中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的引入,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滿足受眾與時俱進的閱讀審美需求。現時的受眾需求,要考慮技術使用帶來的網絡依賴症或者叫網絡化習慣,同時更要考慮這種技術依賴背后的心理變異,即對作品的審美不止停留於作品本身,而是指向了與其有連帶關系的傳播形態。首先,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要適應網絡讀者的網絡化生存習性。移動互聯帶來人們生活的高度網絡化,這也是數字閱讀、碎片式閱讀蔚然成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意味著有更大規模的人群加入到數字閱讀讀者行列中,數字閱讀的潛力可見一斑。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數字閱讀要抓住讀者眼球的難度升級。這種情況下,數字閱讀產品的網絡化呈現就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借助多媒體信息、虛擬現實技術,營造沉浸式傳播的有利環境,完善文本傳播的不足。其次,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必須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這種體驗重要在於讀者點擊數字閱讀產品之后,從數字閱讀平台和閱讀過程中所能獲得的情感慰藉和精神愉悅。數字閱讀平台要借助多媒體手段吸引讀者關注數字閱讀平台或APP,在優化閱讀界面方面多下功夫,讓讀者從作品的閱讀界面沉浸到作品內容當中。同時數字閱讀平台或APP要形成開放式格局,用讀者的聲音帶動潛在讀者的加入,形成數字閱讀產品的粉絲效應,在加深沉浸的同時,也豐富了讀者的數字閱讀體驗。

四、結語

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帶來數字閱讀習慣的風靡,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有了更廣的利用空間。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在提升讀者閱讀審美體驗、加大讀者對閱讀產品的接受程度以及強化作品的教育引導功能方面已經初顯成效。在未來,沉浸式互動體驗傳播必須要在技術支撐、內容契合、滿足讀者需求方面做出適時的調整和改變,才能切實提升數字閱讀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獲得持久的發展動力。(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陳力丹,史一棋.重構媒體與用戶關系——國際媒體同行的互聯網思維經驗[J].新聞界,2014(24).

[2]周樂.淺析網絡沉浸式體驗的特點及形成模式[J].當代電視,2010(12).

[3][加]麥克盧漢.理解媒介[M].何道寬,譯.譯林出版社,2011.

[4]韓模永.“未完成性”及沉浸式體驗——論超文本文學的節點特質[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5).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