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經濟日報:戲好,才是真的好

梁劍簫
2017年04月23日06:38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戲好,才是真的好

  純粹的藝術面前,任何外在高科技手段和展現手法都僅僅是錦上添花的再包裝。要想讓人們感受到包裝的精美,務須扎實的藝術功力作為根基

  86版《西游記》導演楊潔過世了。微信朋友圈裡,處處可見對她的紀念。的確,她是值得紀念的。她執導的電視劇《西游記》,更是值得說一說的。

  談起86版《西游記》,為何人們總是津津樂道、百看不厭?為何一部制作技術在今日看來可以說是落后的電視劇,30年間重播多達近3000次?為何多次翻拍之后的各種電影或電視劇版《西游記》,技術水平和制作條件突飛猛進,大眾綜合評價卻依舊難以超越楊潔版?究其根源,在於86版《西游記》在藝術表現方面真正做到了“造詣”二字。純粹的藝術面前,任何外在高科技手段和展現手法都僅僅是錦上添花的再包裝。要想讓人們感受到包裝的精美,務須扎實的藝術功力作為根基,否則貌似精巧的包裝將變成虛幻的泡沫。老百姓都有一雙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什麼是用心良苦的精良制作,什麼是資本堆砌的粗制濫造。

  86版《西游記》從視覺藝術層面精准傳達了傳世名著、古典小說《西游記》的真義:鴻蒙洪荒的宇宙中,蹦出來一隻石猴,眼含金光,驚動周天,金光息潛,游走人間。無憂無慮的美猴王,萌生出“形而上”煩惱之后,苦苦追索人生之“終極意義”,於是乎結筏撐杆,遠洋求真,過海訪道。之后大鬧天宮,西天取經,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從苦行之磨難中悟到那“終極意義”。不論從哪個角度解讀小說《西游記》,是傳統之儒、道、佛,還是蘇格拉底到馬克思、海德格爾,抑或歷史輪回、青春騷動、人生命運……皆趣味無窮,意味無限,情味無垠,話題無邊。而這種種隱喻,在86版《西游記》中似乎可以找到些許影子。這,恰恰代表了楊潔、六小齡童等人的藝術貢獻,也是之后大部分翻拍版本所缺失的地方。

  86版《西游記》從表演藝術層面証明了戲劇以及影視表演領域顛扑不破的一個真理:戲好,才是真的好。在六小齡童等老一輩表演藝術家身上,可以發現,他們將話劇的嚴謹和戲曲的傳神帶進了《西游記》的角色詮釋過程。如果一部電視連續劇導演在角色塑造方面,能按照話劇和戲曲的藝術水准對演員嚴格要求,那他就有機會締造出經典。86版《西游記》,就是這樣的經典中之經典。它所展現出的戲劇性是飽滿的、精致的、令人肅然起敬的。

  細細回顧楊潔版《西游記》的每一場戲、每一處布景、每一個戲劇動作、每一句台詞、每一首插曲、主題曲和片尾曲,無不能感受到創作者背后的精雕細琢和殫精竭慮——“你這個是雌的,我這個是雄的!如今世道變了!你的葫蘆見了老公不敢揚威了!”“聽說那胖胖的豬八戒的耳朵甚是好吃,割一個下來為我下酒!”……台詞的話劇屬性無處不在。如此拍戲,才是在拍戲﹔如此演戲,方是在演戲。藝術一旦遇到功利,勢必會大打折扣,甚至成為功利的附庸。86版《西游記》是幸運的,沒有遭遇功利的“關切”,自始至終都坦然地行走在真藝術的康庄大道上。

  在藝術世界裡,或許除了藝術追求者的頭腦、心靈、感官以外,另有一些神秘的力量,在別的可見力量展示的同時悄然進入,成為主宰。楊潔導演在執導《西游記》時,也許就是遇到了這些神秘力量,這些力量散發出的藝術感悟和內蘊跟六小齡童等演員產生了強烈共鳴,促使大家帶著相同的藝術追求將這部古代神魔小說成功轉化為當代影像。這,也是當今各類小鮮肉“主持”的奇葩電視劇所缺乏的,更是當今資本大行其道的電視劇市場缺少的。資本的肆無忌憚,嚇走了嚴肅鮮活的真藝術。人們每每看到小鮮肉們的拙劣演技而皺起眉頭的同時,總是習慣於懷念86版《西游記》的細致、逼真和可愛。

  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86版《西游記》,代表了電視劇表演藝術的標杆,實踐了“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的承諾,應受到一代代影視從業者致敬。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