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參差多態才有“最好的電影”

張 鐵
2017年04月24日07: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參差多態才有“最好的電影”(評論員隨筆)

  “春天,來北京看世界最好的電影。”北京國際電影節走過7年,這樣的口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趕赴這場春天的約會。海明威曾說,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超越時間留駐於心。而電影,則是在光線與聲音中捕獲的時間。對於沉醉於“北京展映”的觀眾們,過去兩周無疑也享受著這同樣超越時間的節日盛宴。

  “最好的電影”,雖有“最”,卻也不妨看成一個集合名詞。以藝術論、而非以票房論的話,“最好”的確難以評價。此次電影節的展映,集中了500多部優秀影片。因此,所謂“最好”是這樣一個集合——一個來自說著不同語言、講述不同主題、有著不同風格的優秀電影作品集合。這其中,包括不斷刷新票房紀錄的“速度與激情”系列,也包括探討人類現代困境的“情感三部曲”,商業大片和文藝悶片並非格格不入,他們共同從屬於電影這個大集合,一起為不同趣味的觀眾提供文化產品,一起探索人類訴說自身的可能。最好的電影,正是好在這豐富多彩、參差多態。

  參差多態為什麼美?德國思想家本雅明有一個比喻,藝術家所做的,是拾荒者的工作。換個角度看就是說,藝術家應該敢於尋找那些被人忽略之物的價值。不管是最好的電影,還是最好的音樂、最好的戲劇,都能夠為我們打開不同的窗戶,窺見人類壯麗的、幽深的、復雜的精神世界。博爾赫斯曾描繪過一座無限的圖書館,這座圖書館包羅萬象、無始無終。多元的藝術作品,最終是讓人能進入這位阿根廷文豪筆下的神秘花園,“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將來”,這或許才是最美的風景。

  不預設什麼,也不排斥什麼,去欣賞、去對話、去思考,或許就是對這些最好的作品最好的回應。理想的觀眾是什麼?或許就是能夠開放心靈,不帶偏見和成見,無保留地投入作品中的觀眾。而領略過越多“最好的”,也越是能提升欣賞的水平線,接納與發現更多“最好的”。可以說,最好的電影,期待著最好的觀眾,也在塑造著最好的觀眾。在某種程度上,這才是電影節跳出電影專業的圈層,與大眾對話、與社會共享的最好境界。

  一個社會,應該能包容多元的審美,也應該能孕育多元的創作。或者說,這是同一個問題的兩面。我們相信市場的力量,在成熟的觀眾用腳投票的激勵之下,會有更多制作精良的電影出現,無論是宏大場面、精致特效還是圓熟敘事,都是最好的一種。同樣,我們也呼喚更多“電影作者”的出現。縱觀影史,如果說商業片代表著電影影響力的廣度,那麼那些孜孜於探求內在風景的藝術片,則觸碰電影的深度可及之處。這樣的二分雖顯簡單,但二者的互補卻是多元化的生態必須考慮的命題。加大對於探索的支持,“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才能在展映最好的電影之時,創作出最好的電影。

  對於走向世界的中國,這樣的多元,還有一個在世界文明長河中汲取養分的問題。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此次電影節展映,專門設了“一帶一路”主題單元,以光影對話,與沿途地區的文明交流共鳴。一個有著多元視野、世界胸襟的電影節,也未嘗不是一個國家包容、平等、多元文明觀的體現。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給公眾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開創更有選擇的未來,也是一個電影節應有的雄心。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