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數字閱讀助推全民閱讀時代 "8090后"是主要群體

2017年04月24日07: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數字閱讀助推全民閱讀時代(網上中國)

  數字時代給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變革,其中當然也包括人類的閱讀方式。如今的地鐵裡、公交車上,人們手中捧讀的不再是書籍、報刊,取而代之的是手機、電子閱讀器等智能移動設備。雖然“低頭族”的迅速壯大招致很多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的閱讀方式正在經歷著一場從以傳統紙質書籍為介質逐漸轉向數字閱讀的革命,數字閱讀也正在加速全民閱讀時代的來臨。

  日前舉行的2017年第三屆中國數字閱讀大會發布的《2016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6年中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超過3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2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4月18日最新發布的全民閱讀調查數據也顯示,2016年中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達到79.9%,其中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達到68.2%,較上年上升4.2個百分點,連續8年保持上升勢頭。

  “80、90后”是主要群體

  根據《2016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的數據,如果要給現在中國的數字閱讀用戶畫一幅“標准像”的話,應該是這樣:女性,28歲,高中以上學歷,職業是學生、自由職業、服務業、金融業,喜歡捧著手機睡前閱讀,愛看現代都市類題材﹔男性,29歲,高中以上學歷,職業是互聯網、金融、貿易、制造業,喜歡在手機或閱讀器上看玄幻仙俠,平均每周閱讀4.8次。

  在用戶結構方面,呈現出電子書、紙質書和紙電兼顧三者大體均衡的局面,其中隻看電子書和隻看紙質書的用戶比例分別為36.7%和23.9%。

  在3億多數字閱讀用戶之中,“80后”“90后”是主要群體,佔比高達64.1%。相比於傳統一代,這一代人更樂於接受互聯網思維和數字閱讀方式,他們傾向於通過手機、電子閱讀器等智能移動設備來閱讀和學習。

  截至去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95億,手機已經成為數字閱讀用戶的主要閱讀介質。數據顯示,成年國民通過手機閱讀時間最長,達到每天74.4分鐘,較上年增加12.19分鐘。人均互聯網閱讀時間為每天57.22分鐘,同樣較上年有所上升。人均微信閱讀時長為每天26分鐘,而農村居民的微信閱讀時間超過城市居民,達到每天42.7分鐘。

  值得一提的是,有60.3%的用戶願意為自己喜愛的內容付費,這部分用戶的閱讀頻率較高,持續時間較長,閱讀數量較大,70%的用戶每次閱讀的時間都在半小時以上。這表明,付費用戶的閱讀黏性更強。

  新技術催生新業態

  在數字閱讀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也在為數字閱讀注入持續發展的動力,推動數字閱讀形態的創新發展。

  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電子聽書等技術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有近七成的數字閱讀用戶使用過“聽書”功能,其中願意付費的用戶比例達到65.3%。

  AR、VR、電子聽書等新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數字閱讀的新商機。僅以“聽書”為例,2016年,中國有聲閱讀市場增長48.3%,達到29.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數字閱讀在提升全民閱讀質量和擴大閱讀覆蓋面的同時,也開始與影視、游戲、動漫等數字內容產業融合,營收結構呈多元化態勢。與2015年相比,2016年數字閱讀版權和廣告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從3.4%、3.1%分別提升至6.5%、4.8%。其中,全版權開發成為數字閱讀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2016年,有近六成的熱播電視劇改編自數字閱讀平台作品。過去一年,數字閱讀企業之間的合作也明顯加強,數字內容企業不斷充實和優化內容資源。業內大型投資、並購以及戰略合作已超過10起,涉及金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

  多重利好助持續增長

  作為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閱讀行為,數字閱讀順應了時代潮流。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對數字閱讀行業的發展來說,無疑提供了新的政策推動力。

  目前,全國已有20個省(區、市)出台了推動數字閱讀發展的具體政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已批准設立20家出版重點實驗室,還將推動國家全民閱讀數字化平台建設,建設34家國家公益性推廣優質閱讀內容數字化傳播平台。

  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看來,作為新型閱讀方式,中國數字閱讀正呈平穩、有序、快速發展態勢,產業生態環境日漸改善,已進入平穩增長期,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張毅君則表示,國家政策的扶持、閱讀環境的形成、精品力作的推出以及用戶規模的拓展,將拉動行業持續增長。在多重利好因素影響下,預計數字閱讀在未來年度將繼續保持20%左右的增長。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數字閱讀雖然增長迅速,但其中也存在著碎片化、低質化、盜版等隱憂。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和內容提供方共同努力,不斷提升內容的質量和品位,向用戶提供優質的內容和服務,引導公眾健康閱讀。(孫 懿)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