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瘦身"之后中國動漫能否輕裝前行? 

2017年04月29日06:27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杭州4月28日電 題:“瘦身”之后中國動漫能否輕裝前行?

新華社記者 馮源、段菁菁、魏一駿

曾幾何時,中國動漫產業曾經以26萬分鐘的電視動畫年產量傲視全球,時至今日,這一產量已經“瘦身”了一半,連續三年保持在13萬分鐘左右。

“瘦身”之后如何輕裝前行?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多位業內專家表示,中國動漫應該走上減量提質之路,但是還需要時間和耐心,樹立起尊重觀眾、尊重內容的共識。

“瘦身”之后更健康

作為中國國際動漫節的永久舉辦地,2016年杭州共生產原創動畫片近1萬分鐘,比2015年下降了30%,而在2010年和2011年,這一產量一度還達到過3.5萬和3.4萬分鐘。

但相比之下,2016年杭州動漫游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2.1億元,利潤總額25.2億元,上繳稅金5.89億元,分別是2011年的約300%、130%和150%,同時還形成了一個10多家企業組成的上市企業群,在國家相關部委組織的各類評比之中,動漫作品獲獎數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在本屆動漫節高峰論壇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表示,2016年國產動畫創作生產持續穩定,全年產量12.5萬分鐘,題材更加豐富,質量進一步提升,涉及兒童多彩生活、聚焦傳統文化、取材民間故事、融入多種文化等多個方面,國產動畫轉型升級已經取得明顯的成效。

與動畫電視相比,動畫電影的表現更為搶眼。據動漫節上發布的《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國產動畫電影的放映場次、觀影人次和實現票房比上年增長了13.6%、15.3%和14.1%。當年國產動畫電影立項數量比上年擴容了30%。

浙江中南卡通是浙江省最早的動漫企業之一,公司執行董事吳佳說,經過十年一輪的洗牌,那些在過去僅僅依靠政策優惠和補貼生存的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許多專業投資者已經相當看好動漫產業。杭州市文創辦常務副主任劉長征告訴記者,他們與銀行協商設立文創風險補償基金時,起初銀行要求與政府的出資比例僅為3:1甚至2:1,現在銀行方面願意擴大到10:1。

尋找觀眾的喜好點

杭州某重點高中的高一學生童浩是一個忠實的動漫迷,他告訴記者,現在同學們比較熱捧的一部動畫片是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全職高手》,故事發生在大家比較喜愛的電競領域,小伙伴們都會在微信朋友圈裡熱評一下,所以在“圈子”裡流行得很快。

“全媒體時代真正讓觀眾決定了影片的命運,觀眾時代已經到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朱玉卿說,過去許多電影新片都安排在周五播出,就是讓觀眾來貢獻周末的票房,即使要吐槽也要等到周一上班,而現在隻要放映首場,觀眾就能通過微博、微信等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好是壞全世界就都知道了,像2015年的大熱國產動畫電影《大聖歸來》就是如此。

“動漫作品要弘揚文化,凝聚共識,但是傳遞的前提要讓受眾能夠接受。”上海炫動卡通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煒華認為,近年來國內動漫業對於尊重觀眾的心理也做了很多探索,但還要多下工夫。

根據本次動漫節上發布的2016年中國動漫指數,國產動漫觀看人群年齡層次正在向高齡化發展,而25歲至30歲的年齡段佔比最大。愛奇藝高級副總裁耿聃皓表示,目前,在愛奇藝平台上每天的動漫播放已達30億次,年輕群體佔到了三分之一,他們的喜好正在深刻地影響著行業發展。

杭州友諾文創公司總經理張磊告訴記者,大約從2014年起,互聯網開始取代紙媒成為讀者閱讀漫畫的首選,這就拉近了出版方與觀眾的距離,但是也要求出版方對內容更加重視。“如果新的漫畫上線后引不起觀眾的興趣,就要馬上修改,尋找觀眾的喜好點。”

用匠心守護創新

青年國畫家王賡出生在美術世家,近年來他一直在用國畫來表現自己最喜歡的動漫形象變形金剛,對於那些經典的中國動畫作品,他也能如數家珍。

“在美國和日本,經典的動畫形象要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現在我們往往把技術放在第一位,但是卻忽視了好作品的核心是故事內容,同時也過於注重結果,忽視了時間的積累。”王賡說。

“現在我們不缺技術,缺的是故事,但是講故事的能力需要時間來培養,不能急於求成賺‘快錢’。”作為動漫節商務板塊的承辦方之一,浙江華麥網絡技術公司總經理陳瑩說。而在業內摸爬滾打了10年的張磊也坦言,在前一階段的泡沫時期,許多“圈內人”當時心態相當膨脹,嘗到了失敗的苦果,現在則是手握投資的“圈外人”熱情高漲。“在這個時候,動漫人更要定得下心。”

對此,田進表示,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動畫工作者必須力戒浮躁心態,避免迷失方向,防止銅臭氣,拿出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來創作精品。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推陳出新,不斷開辟藝術質量和風格流派的新高度、新境界,用匠心守護創新,用專注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踏實的努力,創作出更多高質量、高品位的原創作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