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從近期一批綜藝節目和電視劇說起:熒屏擔當重在引領

仲呈祥
2017年05月25日08:31 | 來源:文匯報
小字號
原標題:熒屏擔當重在引領

新近熒屏上,不僅涌現出好評如潮的如《中國詩詞大會》 《朗讀者》 《見字如面》 等綜藝節目,而且也有電視連續劇 《白鹿原》這樣的力作,一掃“以咀嚼小悲歡為大世界”的兒女情長戲和宮斗戲、陰謀戲、諜戰戲成堆的精神霧霾,令觀眾精神振奮。

中華文化因其優質基因和優秀傳統而令國人自信自豪。《中國詩詞大會》 使“禮樂之邦”的詩歌國度億萬觀眾復甦了詩心,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毛澤東詩詞,其間蘊含的哲學理念、道德追求和人文精神,是那樣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感染力,都可以為今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智慧,為治國理政、全球治理、道德建設提供智力資源。正是詩詞中流淌洋溢的那些“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諧哲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信仰,“民胞物與、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仁者愛人、修齊治平”的心性修養,“和而不同、以和為貴”的處世准則……讓熒屏上的主持人董卿、幾位嘉賓和百名選手,與億萬尋常百姓家的中華觀眾產生了精神深處強烈的文化共振共鳴! 這正是文化自信使然,也正是藝術魅力使然。

中華文化因其長於化人養心、提升境界而令國人自信自豪。《朗讀者》 和 《見字如面》便雄辯印証了這點。文化化人,藝術養心,此乃中華優秀文藝傳統之要義。記得劉勰在名著《文心雕龍》 中專辟 《鑒賞》 章,明言真正的藝術鑒賞首先鑒賞者須進入“虛靜”。我想,如欣賞齊白石的國畫,你不首先進入“虛靜”,怎能悟出其“似與不似之間”的絕妙佳境? 但毋庸諱言,在娛樂化大潮中,這種中華文藝鑒賞首先須“虛靜”的文明傳統竟被首先須“浮躁”的膚淺陋習所取代,似乎藝術鑒賞不再需要追求思想啟迪和精神美感,而隻需滿足視聽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現在好了,感謝 《朗讀者》和 《見字如面》 以可貴的文化自覺與堅定的文化自信,靠名家與平民“朗讀者”極富文化魅力與美學張力的聲聲朗讀,靠那一封封值萬金的書信傳遞的情感的精神穿透力,硬是成功地驅散熒屏上曾刮起的那股來勢不小的娛樂化、低俗化、庸俗化邪風! 文化化人,藝術養心,重在引領,貴在自覺,勝在自信。

電視劇 《白鹿原》 則把陳忠實的茅盾文學獎作品搬上了熒屏。該劇忠實於原著獨特豐厚深沉的文化意蘊,發揮了長篇連續劇獨特的審美優勢,把作家陳忠實通過長期生活積累和情感積累,對半個世紀來在封閉的白鹿原山村裡封建宗法制度和思想對人性的戕害、異化的獨特文化思考和審美藝術表現由文學語言成功地轉化為視聽語言。筆者以為,電視劇 《白鹿原》 堅守的歷史觀、美學觀與辯証法,是勝於同名電影、話劇的。之所以這樣說,一是因為電視劇較充分地注重了文學語言思維與視聽音像思維的異同,小說以文學語言為載體,通過假定時間,形成敘事鏈條,沒有具象,作用於讀者的閱讀神經,激發讀者產生對應的空間聯想,以完成鑒賞﹔而電視劇以視聽音像為載體,通過假定空間,靠蒙太奇形成敘事鏈條,是有具象的,作用於觀眾的視聽感官,激發觀眾產生對應的相對簡單的時間聯想。譬如,讀曹雪芹的小說 《紅樓夢》,那大觀園是靠作家用文學語言描繪出來的,並無具象,一百個讀者會憑借各自的想象力想出一百個大觀園來﹔看電視劇 《紅樓夢》 則不然,熒屏上的大觀園是有具象的,美工師設計出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因此,電視劇充分注意了在歷史劇變和人性尤其是性的具象呈現時把握好“度”,以此來保障全劇思想導向、文化意蘊和人性深度的審美表現。

(作者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