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聞發布工作"新氣象" 暢通權威渠道講好中國故事

黃小希、何欣禹
2017年05月28日06:39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 新聞發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公布對77個中央部門和單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16年度新聞發布工作的評估考核結果,展示了我國新聞發布工作扎實推進取得的新成效、呈現的“新氣象”。

制度建設扎實推進 新聞發言人隊伍不斷壯大

2015年1月16日,首場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自那時起,一場場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不僅及時回應社會和媒體關切,也為國際社會增加了一個觀察了解中國的“窗口”。

近年來,新聞發布制度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目前,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各部門、各地區黨委政府三個層級的新聞發布制度已經建立並逐步完善,新聞發布剛性要求進一步落實。

“當前,社會結構和環境日趨復雜,新聞發布是打通政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使政情民意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同時,例行新聞發布機制能避免新聞發布‘因人因部因勢’起伏變化,保証政務信息公開和良性溝通渠道的長期穩定性。”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周慶安說。

在新聞發布機制走向定期化、常態化的同時,新聞發言人隊伍也在迅速成長。

根據2016年度全國新聞發布工作評估考核結果,截至2016年底,中央各部門、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設立了新聞發言人,由廳局級以上領導干部擔任,共計244位。

“新聞發言人在政務信息公開、構建良好的政府媒體關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周慶安認為,近年來,我國新聞發言人隊伍的選拔流程更加專業化,培訓體系和配套機制逐漸完善,“新聞發言人不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越來越體現整個團隊的合作”。

發布活動密集豐富 “一把手”積極發聲成常態

評估考核結果顯示,2016年,國務院新聞辦全年舉辦新聞發布會126場,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國務院新聞辦忙碌的“時間表”,是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新聞發布活動的一個縮影。

專家指出,新聞發布活動在數量明顯增多的同時,質量也不斷提升,特別是出現突發事件后,及時有效開展新聞發布工作已成為各地各部門的普遍做法。

“政府是權威的信息源,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尤其是涉及民生、安全、健康等領域的,相關部門應當主動發布信息,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說。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密集舉辦了15場新聞發布會。作為每年全國兩會上備受關注的一個群體,多個部門的“一把手”在這裡提前登場,與中外媒體積極互動,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加民主、開放、透明、自信的大國形象。

在坦誠直面熱點問題的同時,“一把手”們幽默風趣的語言、形象生動的表達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很多“金句”在發布會后廣為流傳。

“各部門‘一把手’掌握核心信息,更具有可信度和權威性。”程曼麗說,“‘一把手’發聲,有利於新聞發布機制的建設和完善,樹立政府部門務實、親民的形象,也能使各部門提高對信息發布、危機應對的重視程度。”

應對輿論傳播新態勢 運用新媒體擴大發布效應

從“塑料紫菜”到“棉花肉鬆”,再到“燃燒的粉絲”,“舌尖上的謠言”千變萬化,在朋友圈裡“屢辟屢傳”。

“對於網絡謠言,我們一定要用‘正言’壓縮謠言的生存空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說,我們通過“做實”食藥監總局的網站、“做全”客戶端、“做活”微博微信,突出“為民、利民、便民”特點,及時發布既權威又具有親和力的信息。

從事新聞發言人工作多年的顏江瑛認為,面對新媒體時代的輿論傳播特點,新聞發言人要更多地考慮哪些是百姓關心的問題、密切關注網絡輿情。新聞發布工作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

當前,輿論傳播新態勢對於新聞發布工作是挑戰,更是機遇。挑戰在於,做好新聞發布工作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機遇在於,傳播的平台和途徑更加多樣,發布的信息能夠傳播得更廣更遠。

“新媒體環境下,意見表達主體多元復雜,提問也更具個體性,這意味著新聞發言人既要重視宏觀情況,又要重視對個體感受的關注和疏解。落實到話語體系中,就需要更‘接地氣’。”周慶安說。

為加強改進新形勢下的新聞發布工作,國新辦新聞發布客戶端“國新發布”APP和“網上新聞發布廳”於2016年底正式啟動。不少部門也開通了客戶端、微博、微信賬號,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事實証明,當政府部門運用新媒體手段、新的社交平台,與網民積極交流互動時,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傳播效果。”程曼麗說,這是新媒體帶來的轉變,更是一場觀念上的革命。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