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蔡尚偉>>學術研究

芻議“一帶一路”上的媒體合作

蔡尚偉 車南林
2017年08月09日13:16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摘要﹞“一帶一路”正在國內外有序推進。沿線各國的媒體合作作為“一帶一路”內容之一,對還原沿線國家的真實形象,營造輿論氛圍,促進媒體發達與欠發達地區合作,發展沿線國家特色媒體產業,增加沿線各國文化產業收入等具有重要作用。但由於媒體對每個國家都有特殊意義,因此,沿線各國的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差異以及傳媒體制與政策等的不同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媒體合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基於此,本文圍繞這些挑戰深入思考,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助力各國媒體合作順利開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媒體合作﹔大數據﹔文化產業﹔行動計劃

為推進“一帶一路”順利實施,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願景與行動》)。《願景與行動》提到沿線各國的合作重點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在民心相通環節,《願景與行動》特別強調要“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由此可見,媒體合作於沿線各國深入合作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一、“一帶一路”上媒體合作的意義

(一)還原“一帶一路”國家形象,營造輿論氛圍,助力各國政治經濟同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涉及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非洲、中東歐國家,除中東歐國家經濟相對發達,媒體國際傳播能力較強,在國際上形象較好之外,其余地區既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定義的新興經濟體,也包含經濟最落后的國家。部分新興經濟體及經濟落后國家不僅經濟欠發達,而且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也相對落后。加之政治、文化、宗教等原因,長期以來,這些國家的形象被某些國家的媒體故意歪曲。比如,早在2008年4月召開的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新聞合作論壇”會上,阿拉伯國家代表黎巴嫩新聞部長加齊.阿利迪、科威特新聞部媒體信息司司長哈拉德.拉茲尼、敘利亞《公眾報》主編艾哈邁德.納賈爾等人就紛紛在發言中提到,西方很多媒體都在扭曲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形象,他們在中國奧運問題、西藏問題,乃至巴勒斯坦、蘇丹達爾富爾等問題上,很多報道都不符合事實,有失公允。[1]即使是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亦即一直由發達國家傳媒塑造“普遍印象”,帶有強烈色彩的負面形象。[2]基於此,沿線各國隻有不斷加強媒體合作才能真正及時、准確地向世界報道本國消息,傳達本國聲音,還原本國真實的形象。

另外,“一帶一路”沿線涉及眾多國家。每個國家意識形態、文化、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程度、制度建設程度等都不同,對“一帶一路”的理解也不同,導致有人將“一帶一路”解讀為“中國的馬歇爾計劃”“中國威脅論”“能源掠奪”等,甚至採取反制措施。但是“一帶一路”並不是中國內部戰略,而是惠及沿線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的地區性經濟發展規劃。因此,沿線各國加強新聞信息共享、稿件互換、媒體業務交流、從業人員培訓與流動、合辦媒體等方面的媒體合作就能及時、全面、准確地告知“一帶一路”的核心思想、目標等,從而營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能源、貿易、投資、新興產業、金融、旅游、投資、文化、教育等方面深入合作的輿論氛圍,並最終促進沿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共同發展,成為真正的命運共同體。

(二)促進“一帶一路”媒體欠發達與發達地區合作,實現國家發展共贏目標

與美國、日本、英國的媒體在國際上佔有重要地位相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媒體整體還處在弱勢地位。尤其是一些地區本身經濟就不發達,就更難以抽出資金將媒體做大做強。比如,GDP隻有70億美元左右的吉爾吉斯斯坦屬於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該國經濟相對欠發達,也就難以去發展媒體。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就隻有一家國家電視或稱國營電視,一家公共電視,15家商業電視或獨家媒體。總而言之,無論是從經濟狀況還是從政治影響上來講,吉爾吉斯斯坦的媒體都是貧窮的[3]、相對欠發達的。即使部分經濟相對較好的國家,媒體也相對欠發達,比如GDP達到了近8000億美元的土耳其。2009年前后,土耳其報紙總數大約2459種,其中全國性報紙為5種,宗教性報紙23種,地方性報紙為2381種。每千名居民擁有的報紙份數為59份, 這一數字在世界范圍而內看是比較低的。[4]另外,其廣播、電視以及新媒體也相對欠發達。

“一帶一路”沿線也有部分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將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在媒體上,所以其媒體也相對較發達。比如,世界最富國家卡塔爾將從原油市場獲得的財富用來發展媒體。無論卡塔爾的《旗幟報》《海灣時報》《多哈周刊》等紙媒,半島電視台等電視媒體還是半島在線、海灣時代在線、卡特人紀錄網、Qatar Maydan等網站在世界上都具有較高的地位。其中,半島電視台在世界各地設有30個分社或記者站,擁有70個地面和衛星電視頻道,成為與美國CNN、英國BBC並立的全球三大24小時新聞電視台。[5]甚至有人戲稱“當全世界在看CNN的時候,CNN在看半島電視台”。而卡塔爾通訊社2014年4月30日建立的Qatar Maydan網則聲稱是世界上首個社會化新聞網站。[6]除了卡塔爾,GDP近2萬億美元的俄羅斯媒體也比較發達。俄羅斯擁有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的俄通社--塔斯社﹔擁有目前世界上最權威的軍事報紙之一的《紅星報》﹔擁有第一頻道、電視3頻道、獨立電視台(HTB)、俄羅斯國家電視台(PTP)、Peh-TB電視台、中心電視台、文化電視台、CTC電視網、THT電視網、俄羅斯1頻道、俄羅斯24頻道、生活新聞頻道、RT頻道等強大的電視機構。俄羅斯的網站與新媒體也相對較發達,在世界上的影響也較大。另外,中東歐經濟較發達的國家,媒體也相對較發達。即使是人口隻有720萬,人均GDP6000美元左右的塞爾維亞,媒體也相對較發達。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塞爾維亞一共有321家注冊廣播電台,610家印刷媒體,134家電視台和大量的互聯網媒體。事實上,與其他中東歐地區的國家相比,塞爾維亞人均佔有的媒體數量居於領先的地位。[7]

由此看來,“一帶一路”沿線既有媒體相對欠發達在世界影響甚微,也有媒體相對發達在世界具有相當影響力。因此,加強相對欠發達媒體與相對發達媒體合作,將把發達媒體的人員業務經驗、採編播技術、先進設備等帶給相對欠發達媒體,從而促進欠發達媒體提高業務能力,改進媒體技術,改善報道、制作質量,准確、及時傳達本國聲音,樹立本國形象,並最終促進沿線國家無論是媒體還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共同發展。

(三)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媒體產業,增加沿線各國文化產業收入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媒體產業都自己的特色。比如卡塔爾半島電視台雖然不靠廣告收入,但是依然圍繞半島電視台發展了系列媒體產業。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圍繞半島電視台舉辦的半島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該節與紀錄片頻道相捆綁,於每年4月23日到26日在多哈舉行。在提高半島電視台的影響力的同時,也為紀錄片頻道買下優質成品紀錄片的播映權提供了便利。[8]雖然在盈利方面,卡塔爾媒體產業受到一定質疑,但這個質疑並不影響卡塔爾特色媒體產業在世界上的名譽,反而使該國因為自由與包容的理念獲得了紀錄片界的好評,並不斷吸納全球優秀紀錄片人才及作品。

與卡塔爾發展紀錄片產業不同,印度更注重發展媒體與娛樂產業。從2008年到2014年,印度媒體與娛樂產業都呈現增長趨勢(詳見下表)。其中,電視產業增幅最大,從2008年的241.0億盧比增長到了2014年的474.9億盧比.而2014年比2013年,增長最多的是數字廣告業,增長了44.5%。印度還預計,到2019年,電視業要增長到975.5億盧比,印刷要增加到386.8億盧比,數字廣告業要增長到162.5億盧比。此外,印度還採取政策支持、財政補貼、降低稅收等措施支持媒體與娛樂產業,爭取到2016年超過中國。

表1:印度媒體與娛樂產業規模

數據來源:《印度媒體與娛樂產業報告(2015)》

中東歐、西亞、中亞、東南亞、南亞、非洲國家也自己獨特的媒體產業。因此,加強沿線國家的媒體合作可以讓每個國家取長補短,繼續發展自己的優勢媒體產業、特色媒體產業,並在促進就業的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從而增加本國的文化產業收入。

二、“一帶一路”上媒體合作的基礎

(一)相關宣言、協議、備忘錄等為各國媒體合作提供基本保障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早或遲的都簽訂了相關宣言、協議、備忘錄等,為國家之間的媒體合作提供了基本保障。就中國而言,與沿線大多數國家都簽訂了一些聯合宣言、協議、計劃、備忘錄等,有助於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媒體合作。比如,2014年5月,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聯合宣言》。該宣言提到“雙方同意繼續加強文化、教育、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旅游、衛生、體育對口部門的交流互訪和互利合作,推動開展絲綢之路廣播影視交流合作項目。中方邀請哈方派團或選送影片參加‘絲綢之路國家電影節’。”另外,中國與俄羅斯之間也簽訂了相關協議。早在2012年6月5-6日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一系列部門間、企業間重要合作文件,其中涵蓋了媒體合作領域。[9]此后,中俄雙方積極開展電影、電視、紀錄片、新媒體方面的合作。為了加強雙方在新媒體方面的合作,中國與俄羅斯還在2015年6月簽訂了中國網絡電視台與俄羅斯SPBTV新媒體合作協議。這也是迄今為止中俄兩國主流媒體在新媒體領域開展的最大規模的合作。中國也與東盟國家簽訂了媒體合作的備忘錄。早在2008年10月,中國-東盟新聞部長會議上,雙方就簽訂了《中國與東盟新聞媒體合作諒解備忘錄》,對雙方的新聞合作作出了規劃,分別在發展人力資源、媒體交流和聯合制作節目、中國-東盟信息和媒體網絡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了具體的安排,為中國與東盟國家進一步加強信息和媒體領域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10]總而言之,國家之間簽訂的相關宣言、協議、備忘錄等為雙方開展深入的媒體合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經貿旅游往來密切、人流量增大等為媒體合作提供廣大空間

通過“一帶一路”沿線亞歐大陸橋、中歐班列等國際鐵路,國際航線,公路及口岸等交通樞紐,沿線國家經貿、旅游往來已相當成熟。在經貿方面,有數據顯示,1990—2013年期間,全球貿易、跨境直接投資年均增速為7.8%和9.7%,而“一帶一路”相關65個國家同期的年均增速則分別達到13.1%和16.5%。2013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超過1萬億美元,佔中國外貿總額的1/4,過去10年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年均增長19%,較同期外貿年均增速高4個百分點。[11]在旅游方面,沿線國家之間民眾旅游往來也日漸密切。比如,進入2015年,隨著交通樞紐的暢通,社會局勢的好轉,沿線國家民眾旅游增長量就更加明顯,1月至7月,外國游客前往印尼人數總計達54.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69%,其中中國游客增長率居首達20%。[12]無論是64個國家之間還是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日漸密切的經濟旅游貿易往來,都會帶來巨大的人流量。這些人在異國他鄉,既需要了解所在國的政治經貿旅游信息也需要了解自己國家的相關信息。這就將形成媒體合作的廣大空間。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