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海外版:為摻雜"私貨"的APP江湖立規矩

鄧海建
2017年08月17日06: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為摻雜“私貨”的APP江湖立規矩(時事點評)

  近日,一篇題為《竊隱私,傳明文,京東劣舉挑戰網安法》的文章在網絡熱傳。文章稱,京東旗下一款名為“京東微聯”的智能家居應用軟件,在沒有明確告知用戶的前提下,擅自將用戶輸入的個人WiFi密碼上傳至京東服務器,為用戶網絡安全埋下隱患。京東技術團隊回應稱,“雖然黑客對HTTPS傳輸通道的劫持是比較困難的,但微聯未來會對敏感信息進行二次加密。”

  智能家居App(應用軟件)要上傳你的WiFi密碼,視頻App要監控你的聯系人,連閱讀類的App都要隨時調取你的通訊記錄……這就是App時代“權限越界”亂象的典型表現。有業內人士將類似行為做了一個比喻——我請了一個保姆來我家干活,保姆卻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擅自配了一把我家的鑰匙,對我自身的安全肯定會產生影響。

  無論當事方如何辯解,有兩個問題是繞不過的:第一,作為智能家居軟件,獲取用戶WiFi密碼並上傳至自己的端口,這是必需的嗎?雖然獲取並上傳用戶密碼的必要性是一回事,泄露不泄露是另一回事,但不能說暫時沒有泄露就意味著獲取和上傳行為就有了正當性與正義性。這就好比保姆私自配了主人的鑰匙,沒有偷竊、沒有破壞,就合理合法了嗎?

  第二,WiFi密碼被上傳這件事,用戶果真知情嗎?調閱《京東智能雲用戶使用協議》,第六條載明:“在初次添加某款智能硬件設備的過程中,您需為此設備提供WiFi環境接入所需的SSID以及密碼,用於智能硬件設備和WiFi環境的一鍵配置。”京東據此認為,他們就上傳WiFi密碼等信息向用戶進行了說明。但問題是,“提供”與“上傳”是一個概念嗎?如此敏感的信息互動,不需要二次明確和確認嗎?

  信息安全是信息時代的一條生死底線。今年6月起施行的《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遺憾的是,肆意收集用戶敏感信息、動輒越權的App卻是屢見不鮮。工信部近日公布了2017年二季度檢測發現問題的應用軟件名單共計42款,其中不少軟件就涉及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和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惡意操控用戶手機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問題軟件不少來自知名廠商的應用商店。於此而言,此次事件怕只是權限失控的冰山一角。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全國移動電話用戶13.65億戶,4G用戶總數達到8.88億戶,佔比達65.1%。眼下的問題是,用戶不是火眼金睛的專業程序員,很難甄別出常用App裡究竟摻雜了多少制造商和運營商的“私貨”。在如此體量巨大的市場面前,如果任由手機App繼續無人監管、無人審查,別說是上傳WiFi密碼,就是挾持用戶、監控隱私,也恐怕遲早會成為大概率的社會隱患。

  當摻雜“私貨”的App越來越多,有一點是肯定的:與其號召用戶“千萬別裝”“小心謹慎”,倒不如依法監管、利劍高懸,讓無良軟件失去生存空間與炫技土壤。具體到此次事件,涉事企業需要給公眾一個靠譜的說法﹔相關職能部門也到了該為App江湖立下基本規矩、祭出底線罰單的時候了。(據《新華每日電訊》)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