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上海書展開幕首日排長隊 書展已成"文化大磁場"

2017年08月17日07:15 | 來源:解放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開幕首日售票處一早排起長隊,讀者說上海書展越來越像“文化大磁場” “真正喜歡書才來,這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往年我總是7時多到,人已經很多了,今天搶個早!”昨天上午9時,2017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3號門售票處一早排起長隊,排在最前頭的何老太太告訴記者,她83歲了,周圍書友一陣驚呼。

說“書友”,是因為在排隊等待的時間裡,愛書的人們已交上了朋友。63歲的薛師傅從寶山趕來,7時半到現場,“我是退休工人,一直喜歡看書,現在女兒也考上了中文系,一家人一起看。你知道424號嗎?”薛師傅自問自答,“福州路424號,上海古籍書店啊!上世紀70年代重新開門后,那兒就是我們一群愛書小青年的‘聖地’。”薛師傅還說,每年書展不能錯過,“可以淘一些小眾的書。剛才我就遇到兩個揚州出版社的編輯,他們出的水印、木刻方面的書,我挺感興趣。平時,這些出版社的書市面上比較少見。”

青浦區東方中學初二學生阮張奕和薛韻婷結伴逛書展,“6時40分從家裡出發,路上花了1個多小時。”為啥不在網上買書,要到書展“軋鬧猛”?阮張奕說:“這兒的氛圍不一樣!有些人去漂亮的書店只是為拍照,真正喜歡書的人才來書展。希望在這兒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遇上喜歡的作家。”

大人孩子排隊朗讀傳遞“心聲”

9時剛過,人潮從展覽中心各個入口涌入。9歲的楊樂樂年紀雖小,卻已來過書展四五次了,拉著爺爺奶奶的手,他直奔江西人民出版社《標點符號歷險記》活動現場,這是當天主會場百余項活動裡最早開始的。猜成語、畫圖畫、扮演“標點符號”,小讀者們玩得投入。出版社工作人員王翱說:“上海書展直面讀者,讓讀者滿意,是我們此行最大的目的。”

連續三年亮相書展的“陳伯吹童書屋”以橘黃色為主色調,陳伯吹經典童話《一隻想飛的貓》變成入口可愛的背景畫,大人孩子在“心聲”朗讀間外排起隊,選擇一段自己喜愛的文字讀出來,就能得到一張二維碼,貼上明信片寄出,收件人一掃二維碼,就能聽到這段朗讀“心聲”。“我們希望讓閱讀變得更有趣、更深入、更豐富。”工作人員說,為了讓更多大小讀者親近經典、親近閱讀,今年初就開始書展活動策劃。

國際童書嘉年華區,77歲的上海美影廠畫師馮健男正在等待自己的新書“中國故事繪”活動開場。“馮爺爺畫過《九色鹿》!”這一聲介紹讓大小讀者都圍了過來。上世紀80年代初,馮健男就開始中國神話題材的連環畫繪本創作,從《取火種》《精衛填海》《神農鞭藥》到《屈原馱神龜》。他說:“中國神話故事裡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抗爭、奮斗,我們的孩子都愛看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迪士尼故事,為什麼不讓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感染他們?《九色鹿》故事是從敦煌壁畫裡來的,把它畫成書,就能讓更多孩子看到。”

說話間,一位中年讀者匆匆趕來,從包裡掏出一本出版於1977年的 《趕猴子》。“這是我畫的第一本連環畫!”馮健男有點驚訝。“這是我小時候看過的書。”1969年出生的彭先生說,請假來書展就為見一見兒時的偶像,“剛剛還去看了《中華創世神話繪本連環畫》原稿展,集合這麼多大師級畫家一起畫神話故事,各有風格!”

各展區都有不容錯過的風景

中心活動區舞台外圍滿讀者,作為今年主賓省遼寧聘請的三位閱讀大使之一,六小齡童的出現引起一陣歡呼。

中國出版集團與主賓省展區是書展中央大廳延續多年的“標配”,主賓省布展既有現代元素,又突出當地傳統特色,皮影、老虎布偶形象隨處可見。閱讀大使聘任儀式上,六小齡童透露新動態:集結86版《西游記》四大主角拍攝《一帶一路:重走玄奘路》紀錄片,並出版同名圖書,完成一次真實的西游之行,挖掘精彩故事,也將中國傳統文化帶給玄奘西行的途經國家。明年,他還將導演並主演電影《玄奘西游記》。

76歲的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向隆萬在《東京審判》大型油畫前駐足,畫面上有他的父親——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向哲濬。今年書展現場設立的“東京審判巨幅油畫·出版工程”展示專區,集結200余卷東京審判相關文獻與研究著譯。為了讓讀者感受東京審判的庄嚴氛圍,畫家李斌直到書展開幕前一天,還在修改油畫上的細節。“出版是理性的梳理,繪畫是感性的呈現。”向隆萬站在油畫長卷前感慨,“這幾年的上海書展,幾乎都有東京審判方面的專著與讀者見面,這段過去不為人知的歷史通過上海出版人的努力,被越來越多讀者了解。”

“年年來書展,今年的文化含量特別高。”80后讀者劉曉敏說,“如果說書展過去是圖書大賣場,如今越來越像‘文化大磁場’。”她用手機備忘錄制作自己的書展行程,《中華創世神話繪本連環畫》原稿展、《東京審判》大型油畫、日月樓中日月長——豐子愷家庭影像漫畫主題展、《中國民族出版事業第一人夏瑞芳》《出版巨擘張元濟》連環畫原稿展……幾乎每個展區都有不容錯過的文化風景。

見到上海印刷集團上海字模一廠“鉛活字拓印”文創互動展台,劉曉敏一頭扎了進去。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她自己動手用鉛活字排列組成話語,刷上喜歡的顏色的油墨,拓印在明信片上,再裝入特制信封並蓋上火漆印封裝。除了“鉛活字拓印”,雕版拓印、絲網印刷等印刷工藝都能在上海印刷集團“尚映書坊”裡體驗到,寶晉齋、千字文、唐卡、博物館系列文創產品,件件精美。

與讀者面對面,作家們是幸福的

“每到書展,是作家們最忙的時候,但也是最幸福的時候,能與這麼多讀者面對面交流,看到喜歡閱讀的人越來越多。”作家趙麗宏上午剛參加完自己的詩集《疼痛》朗誦會,下午又趕到靜安區少年兒童圖書館參加新版《漁童》分享會。小讀者們一個接一個上台朗誦《漁童》片段,坐在小矮凳上的趙麗宏聽得認真,“明天還要去崇明分會場活動。”

詩人王寅來到“思南文學之家”,這是上海國際文學周的一場活動,他與譯者汪劍釗一起介紹新近出版的 《丘特切夫詩選》。“丘特切夫是俄羅斯哲理詩最重要的代表,善於將人生觀和宇宙觀寄寓在風景的素描中,從情感的抒發中追問生命的意義,與普希金並稱俄羅斯詩歌‘雙璧’。”王寅說,本以為丘特切夫的詩相對小眾,但上海讀者相當“識貨”。上海國際文學周總策劃孫甘露感慨,從國際文學周衍生出思南讀書會、《思南文學選刊》,濃濃書香從一周一地擴展到一年365天、城市各個角落,今年國際文學周還增加建投書局、千彩書坊等好幾個分會場。

“書展前一夜,發現朋友圈裡很多出版業同仁失眠了。”上海科技出版社編輯李宏瑞笑說,“上海書展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會讓人付出這麼多精力和熱情?因為其一直力求向國際書展靠攏,精益求精﹔因為其文化屬性,讓主辦方和讀者都對她心存敬畏﹔也因為其是所有書展中較少有的大型零售市場,讓很多平時無法露臉的好書有了主場。”(記者 施晨露)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