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探討"詩與遠方" 董卿朗讀"習近平講故事"

2017年08月17日07:33  來源:新聞晨報
 
原標題:“詩與遠方”,原來就在我們身邊

上海書展首日,2017“書香中國”閱讀論壇暨解放日報第73屆文化講壇活動,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三樓舉行。此次論壇以“傳統裡的詩與遠方”為主題,出席活動的四位嘉賓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中央電視台主持人董卿、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酈波、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圍繞該主題,從各自不同的專業和角度講述了生活中的“詩與遠方”。活動由曹可凡擔綱主持。

你背過的《靜夜思》並不全是李白寫的

如果你知道自己背了那麼多年的唐詩其實很多都是錯的,如果告訴你《靜夜思》裡的“床”其實是院子裡的一口井,不知道你還能不能正視小時候爸媽讓你在親戚面前背詩,你一口氣背出10首經典唐詩時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陳尚君表示,凡是中國人都知道幾首唐詩,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們所背的唐詩裡有不少都是錯誤的,我們背的《靜夜思》,其實是經過明代改編過的,李白寫的一三兩句其實是“床前看月光”“舉頭望山月”﹔而《登鸛雀樓》,也並不是王之渙所寫。

唐詩不僅是唐人的詩也是我們的詩

傳統中國的詩和詩意,書寫出我們民族所獨有的精神篇章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文化趣味。說到文化趣味,就不得不提大眾對李白《靜夜思》的趣味改編,網上廣為流傳的就多達50首。

酈波表示,李白這首詩印証了中國詩歌不光是有版權的,還是全民創作和時光積澱的結果,“唐詩不光是唐人的詩,還是我們的詩,雖然詩在遠方,但其中的傳承從未斷裂,華夏文明薪火一直流傳到今天。”

就像蒙曼在分析香菱學詩時提到的,學詩能創新是很好的“想對規律有所突破就要先掌握規律”,廣大網友能夠改編唐詩,那也是在掌握唐詩的基礎上的,這樣的傳承更能貼近生活,也更順應時代潮流。

現場,酈波帶領全場觀眾,背誦了人人都熟記於心的《靜夜思》,讓現場氣氛達到高潮。酈波說,“即使這個版本不是絕對正確的,但它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應多些詩意,多些高遠的意境

對於央視主持人董卿的到來,不僅現場觀眾送上掌聲,陳尚君也在演講中送出了彩蛋——一首《送董卿赴台州》,令全場觀眾捧腹大笑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唐詩的魅力,感受到詩就在我們身邊。

談到詩與遠方,董卿認為“詩還包括詩意的生存,遠方所包含的,更多的是心智高遠的意境”。她說,生活應多些詩意,多些高遠的意境,我們生活裡隨處可見“詩與遠方”。

她說,一個美國西北大學的生物學博士在研究人類病毒學時,用唱中國民歌的形式來安放他的靈魂,這難道不是一種詩意的生活嗎?他的父親從四川綿陽到美國求學后留在了美國,對他來講,民歌就是父輩唱的歌,民歌就是讓他無論走多遠一開口就能想起他從哪裡來,就是這樣一種傳統文化,讓他找到了一種心靈的歸屬感。

現場,董卿為觀眾朗讀了《習近平講故事》的一個片段。她說,這就是傳統裡的“詩與遠方”最好的寫照,即使腳下是黃土地,卻依然阻擋不了心對遠方的向往,這是詩帶給正在經歷艱苦的人的最好的安慰與鼓舞。

“傳統和現代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甚至有時候是相互觀望的”——董卿的這個觀點滲透於《朗讀者》節目中,朗讀者朗讀著經典,把自己的生活讀出來的同時,也讀出了作者的心聲,那些看似和我們生活挺遙遠的讀本散發出了新的光芒。董卿說,能夠打動人心的不會是外在的光環,而是情懷,人生的詩意不能少。(記者 徐穎 實習生 萬夢琪)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