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科學綜藝"逆襲"令人耳目一新 科普可以娛樂化嗎

吳月輝
2017年08月21日06: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普可以娛樂化嗎(科技雜談)

  ■隻有在科學嚴謹的基礎上增強趣味性和娛樂性,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才能讓節目有更強的生命力,科普也才有更好的效果

  暑期打開電視,滿屏的綜藝真人秀節目之外,幾檔科學綜藝節目的開播令人耳目一新。

  央視打造的科學實驗節目《加油!向未來》,通過一個個或有趣或驚險的科學實驗,充分展現了科學的魅力。節目第二季自7月16日開播以來,連續兩期收視率奪得同時段第一。湖南衛視的《我是未來》原創科技秀,由主持人帶領觀眾一起體驗頂級科學家的酷炫科技成果。節目自7月30日開播以來,也掀起了收視高潮,並引發熱烈討論。

  以往,電視台一般都不太願意做科普節目。一方面是覺得科普節目制作難度大。比如需要科學實驗的支持、科學裝置的測試、科學原理的解釋等,復雜又繁瑣。另一方面是擔心收視率沒有保障。在明星真人秀走紅的情況下,做一檔科普節目其最后結果很可能會“費力不討好”。

  上述幾檔科普節目卻出乎意料地“逆襲”成功,調動起人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其中一個共同點就是將科普變得好玩又好懂,有意義又有意思。這樣的科普創新探索無疑值得點贊。

  其實,科普本質上是一種大眾傳播,其對象是大眾。要使之傳播有效,就要從大眾的需求出發,並且符合大眾傳播的規律。滿足大眾好奇心,通過娛樂化的一些方式進行科普,肯定要比之前的簡單灌輸更為有效。借助娛樂愉悅感所帶來的主動性和自願性,更容易使參與者注意和接收其中的科學信息,使他們對科學內容理解得更深刻。就像《加油!向未來》節目制片人王寧說的:“我們節目考驗的不是科學知識的儲備,而是讓人們感受到科學的趣味,點燃對科學的熱情,激發對科學的興趣。”

  當然,借助娛樂只是科普的一種形式,在運用過程中還必須掌握好度。科學節目在激發觀眾興趣的同時,也不能娛樂過頭。否則,科學就容易成為陪襯和噱頭,反而達不到傳播和普及科學的本來目的。隻有在科學嚴謹的基礎上增強趣味性和娛樂性,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才能讓節目有更強的生命力,科普也才有更好的效果。

  總之,科學綜藝節目寓科普於娛樂,通過多資源整合、多元素融合、多維度創新,既讓人們覺得科技離生活近在咫尺,又調動起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這一點值得肯定,也給其他媒介啟發和借鑒。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過分夸大娛樂在科普中的作用。公眾科學素質不可能只是在看科普娛樂節目、玩科普游戲中就能得到有力提升,還需要通過其自身的努力學習和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來共同積累和助推。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