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小評論” 也有大意義

劉峰
2017年08月29日13:5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小評論” 也有大意義

  資料圖片

  在新聞評論中,既有社論、評論員文章、述評等“高大上”的品種,也有新聞雜談、短評、編后話以至一句話的點評等輕騎兵式的品種。“高大上”的評論在重大報道題材和正確引導輿論導向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但輕騎兵式的“小評論”寓於大量日常報道中,筆者認為,大力引導記者編輯撰寫“小評論”,是提升媒體品質的有效方式。

  “小評論”提升媒體品格

  “小評論”有利於增強傳播效果。新聞報道主要是傳播信息,提供事實,作者的傾向、情感、意見隱含在事實的敘述之中,其主要特點是用事實說話。新聞評論則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說理,直接表明思想觀點,其特點是直抒己見。在快餐式閱讀盛行的今天,一篇報道特別是長篇報道、連續報道,除非特別精彩,讀者往往難以耐心看下去。如果配以編后話之類的小評論,指明這一報道所要表達的主旨,深化新聞報道的主題,則有助於使讀者悉心卒讀。

  “小評論”有利於提高記者素質。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是新聞作品兩種基本體裁。有的記者擅長新聞報道,有的記者側重新聞評論,這無可厚非。但是,對於新聞記者這個職業來說,很多時候必須善於採用這兩類“武器”。由此看來,長於新聞報道的記者,也必須練就新聞評論的功夫,隨時能拿起評論這一“武器”。一說到新聞評論,很多記者就以為是要撰寫社論、評論員文章之類的“大評論”,實際上,能寫“大評論”的新聞人,也是從“小評論”起步。因此,記者特別是年輕記者平常要多寫新聞雜談、短評、編后話等,甚至不妨在自己的報道中穿插使用“旁白”“一句話評論”。莫小看這些“小評論”,實際上錘煉著記者的思考力。

  “小評論”有利於提升媒體品格。如果說新聞報道是新聞宣傳的主體和基礎,那麼,新聞評論就是旗幟和靈魂﹔新聞報道是無形的意見,新聞評論是有形的意見。因此,報道與評論,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社論、評論員文章、專題述評等“大評論”可以看出一家媒體在重大題材、大是大非面前的態度和立場,而新聞雜談、短評、點評等“小評論”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磨煉出一家媒體之於讀者的精心、用心與誠心,最終成就一家媒體的品性、品位與品格。

  如此看來,“小評論”實在不可小視。

  “新”“獨”“活”缺一不可

  記者編輯如何寫好新聞“小評論”?筆者認為,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去著力。

  其一要抓住“新”。報章評論一定是新聞評論,沒有新聞價值的現象與事物不值得去評說。在“小評論”中,首先必須直接准確地抓住事物的新聞性,抓不住其新聞性,或者實際上是早已過時的新聞,一般很難品出多少價值來。在這個資訊共享的時代,獨家新聞已經很難尋得,“大新聞”尤其成為“稀缺資源”。因此,選取新聞評論題材時,不妨多到“人跡罕至”的地帶,抓取那些“小新聞”來評論。

  其二要評得“獨”。對一家媒體來說,很多時候要面對人所共知的“大新聞”並發表評論。顯然,此時本媒體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就得苦心孤詣、匠心獨運。要寫出獨到見解的“小評論”並非一日之功,需要多學習、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勤動筆。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要不同凡響,就要具有懷疑精神和反向思維,甚至要敢於挑戰“權威”,有挑戰“大家”的勇氣。當然,脫離社會共同價值觀的一派胡言,絕不是獨到的見地,真正獨到的見解,既是冷峻的,也是渾厚的,更是富有啟迪價值的。

  其三要寫得“活”。千萬不要一談到評論,就是居高臨下的、裝腔作勢的甚至假大空的這些印象,事實上,一些好的“大評論”既有思想性,又能為大眾廣為接受。顯然,真正好的“小評論”在行文上一定也是平實的、靈動的、鮮活的、睿智的、幽默的甚至文採飛揚的。因此,在撰寫“小評論”的時候,一定俯下身子,以親切的面孔、真切的語言來表達才能贏得讀者共鳴,才能達到預定傳播效果。

  (作者單位:消費日報社)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