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事實真相 終結災難謠言

——基於人民網“求真”欄目辟謠報道的分析

陳夢珂 孝金波

2017年09月30日13:55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摘要:互聯網的便捷性、匿名性、開放性等特點為謠言的快速傳播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在災害事件中謠言大行其道,並異變出一些新的傳播特征。“求真”欄目是人民網打造的原創辟謠類新聞專欄,本文通過分析“求真”欄目的辟謠方式和辟謠效果,以期為災難謠言的預防和控制提供一些應對策略,從而推動主流媒體構建更加健康有序的公共意見領域。

關鍵詞:災難謠言 主流媒體 辟謠機制

新媒體環境下災難謠言的特征

災難是謠言傳播的溫床,總是和謠言相伴相隨。災難謠言主要是指以口頭、網絡、手機短信等形式在人群中廣泛傳播的、當時沒有官方信息驗証其可靠性、事后被官方証明為一種虛假信息的災難陳述。①災難事件包括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事故災害和社會安全事件,本文中災難謠言就是指伴隨著上述突發性災難事件而滋生的各種謠言。災難事件中信息爆炸式涌現,謠言由於貼合民眾恐慌心理,同時滿足宣泄情感的需求,因此很容易形成大范圍擴散。

在災難事件中,公眾關注度呈井噴式提升,大量關於災情的謠言也借機發酵傳播。謠言除了具有數量多、信息模糊性高、傳播速度快等特征外,由於新媒體改變了人們社會交往的方式和習慣,形成了新的交流場域,因此使得災難謠言不斷衍生出新的傳播特征。

文頻並茂使災難信息更易被曲解。現階段微視頻已成為災難謠言傳播的新形式,類似“某地鐵站被淹”“某地爆炸現場”等謠言通過短視頻被大量轉發。在一些災難事件中,很多視頻和圖片通過“移花接木”的手段對事實進行重新包裝,滿足了網民“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和對事實的訴求心理,使得災難信息更具迷惑性。

參與層次多,信息裂變式傳播。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發布的高門檻不復存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災難謠言多數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發布的,受眾往往從自身的立場和視角來接受和傳播信息,以偏概全、斷章取義、過度渲染的現象十分普遍。災難信息通常都是由點到面的多中心傳播,呈現出病毒式復制和裂變式傳播的特點,聚合擴散極為迅速。

災難謠言伴隨特定的時間周期。從傳播規律看,自然災害類謠言多伴隨季節性周期出現,冬季、春季霧霾謠言多,夏季洪災、台風謠言多,秋季草原火災等謠言較為普遍。該現象也體現在其他災難事件中,比如春運期間丟火車票、考試季丟准考証、水果季節“櫻桃生蛆”“西瓜桃子不能一起吃”等謠言會輪流出現。這些謠言在恐慌中不斷更新、復制、傳播,新媒體使某些謠言內容被夸大並重復化。

“求真”欄目的辟謠方式與效果

面對泛濫的災難謠言,主流媒體有責任及時發出“權威聲音”,弱化謠言傳播。本文以“求真”欄目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推出的323篇辟謠類報道為樣本,對辟謠報道類型進行歸類,發現關於地震、爆炸、恐怖襲擊等災難謠言的報道有74 篇, 佔總文本的比例較高。

制訂應急預案,跟謠言賽跑。在應對災難謠言時,“求真”欄目總結此前的謠言內容,會事先做一個預判。比如對各類謠言的分類,一般分為舊聞新傳、張冠李戴、預警恐慌,然后根據類型備好應急預案,以便及時作出回應。

整合報道,發揮集合力量。“求真”欄目的辟謠報道多使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有關謠言的信息配以文字對其編造手段進行解析,或在網傳圖片上標注紅色“謠言”“不實”等字樣,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同時,欄目將零散的謠言加以整合發布,不僅可以發揮集合的力量,還能有效地從事件維度與論據維度提升辟謠效果,及時發現缺失和漏洞,方便受眾閱讀和分享。

多方信源,把握報道分寸。“求真”欄目的辟謠信息大多來源於權威部門的回應,其中警方的案情通報佔樣本總數的77%,各級對外宣傳機構的官方澄清佔13%,相關業務單位的直接辟謠佔7%。在採訪方面,欄目多通過災害現場記者親身實踐進行核實,或者電話、網絡採訪當事人或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從多個角度還原真相、解析問題。同時,欄目還與輿情“新媒體智庫”合作,對一些數據進行分析,使報道更加直觀准確、有說服力。

注重實效,擴展推廣渠道。“求真”欄目開辟了微博“求真欄目”和微信公眾號“求真實驗室”,通過創新傳播渠道擴大欄目影響力和公信力,及時接收反饋信息,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同時,欄目和央視《是真的嗎》、北京上海的“辟謠平台”等建立合作關系,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也都在官微或公眾號上推廣過“求真”欄目的重要稿件,這些合作推廣有助於使辟謠報道的傳播效果最大化。

及時公開信息是遏制謠言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求真”欄目在辟謠方式上還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欄目互動機制不健全,缺乏受眾黏性。欄目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影響力較弱,並且缺少與受眾的互動,信息反饋滯后。同時,“求真”欄目的辟謠報道呈現碎片化、分散化,缺少有關辟謠報道的分類,不便於受眾檢索和閱讀。

完善辟謠機制,創新報道模式

人民網的“求真”欄目為遏制虛假信息、厘清網絡空間秩序、規避網絡負面輿情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災害謠言的終結並不只是一種應急行為,還需要在常態的社會狀態中進行干預,從辟謠機制和報道模式兩個方面,對主流媒體在災難謠言中的應對策略提出建議。

完善謠言檢測和預警機制。主流網絡媒體應提高專業信息分析與預警能力,以網絡輿情與計算機技術為支撐,借助輿情監測室建立自動分析系統,及時捕捉災難事件發生后的社會恐慌、社會熱點,並及時採取行動。因此,主流媒體可在謠言爆發前先發制人,根據謠言偏好做好預設,向受眾提供正向引導和反面駁斥的相關信息,增強受眾對災難謠言的免疫能力,避免謠言泛濫后陷入被動局面。

完善與公眾、政府的聯動機制。主流媒體除了要做好“耳目喉舌”的角色,更要努力建設成為一個可供政府與公眾、公眾與公眾之間進行對話的公共平台,供公眾交換信息、討論公共事務,實現三者的無縫對接,為真相開辟綠色通道,提高辟謠的穿透力。同時,主流媒體要長期設置謠言“曝光台”,通過持續不斷地給受眾傳播辟謠信息來普及相關知識,及時公布事件真相、謠言查處情況等信息,鼓勵公眾參與互動,對網絡謠言進行投稿、舉報,通過參與性求証與解讀的方式,增加辟謠主體,減少辟謠周期,擴大辟謠報道的正向效果。

完善調查求証機制。主流網絡媒體應加強網絡信息發布的把關,保持深度調查和反思質問的優良傳統,在對災難事件進行辟謠報道時,記者要盡可能地深入一線調查採訪,到現場採寫一手資料,最大限度地還原事實真相。同時,媒體應多方求証,密切關注災難事件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等關鍵節點上的輿情走向,提供“辟謠的信息流”, 通過持續不斷地給受眾傳播辟謠信息,減少類似謠言的再次產生及謠言惡性影響的擴散,更好地引導災難事件中的話語方向。

另外,主流媒體在發布辟謠報道時還應堅守以下幾點:重時效,一旦發現謠言,及時高效進行追蹤辟謠,盡早傳播真實信息,避免“真相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跑遠”的情況發生﹔重深度,主流媒體要追求辟謠報道的深度,報道中堅持真實、全面、深刻,除了糾正錯誤信息外,還要對事件的新聞背景和后續發展進行深度報道,用權威的“后新聞”傳達給受眾更加全面的信息﹔重推廣,擴展推廣渠道,與知名公眾號或微博意見領袖進行合作轉發,有助於辟謠報道形成良好的傳播效果﹔最后,避免“優越感”,辟謠報道應避免“硬著地”,語言表述要避免冷冰冰的公文形式,整合文字、圖片、視頻、漫畫、數據等多種形式,及時將受眾的注意力資源由謠言傳播轉移到辟謠上來。

總之,網絡作為一種典型的“去中心化”互動媒介,使得災難事件形成謠言的風險和影響同時增強。但這並不意味著面對災難謠言媒體是無能為力的,通過分析新媒體環境下災難謠言的傳播特征,主流媒體可以找准發力點、完善辟謠機制、創新報道模式,真正擔當起“謠言終結者”的角色,把災難謠言的生存空間壓縮到最小。(作者陳夢珂單位: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孝金波單位:人民網要聞部)

注釋:

①施愛東:《災難謠言的形態學分析——以5·12 汶川地震的災后謠言為例》,《文化研究》2008 年第4 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慶祝建軍90周年 細數那些軍隊媒體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到來之際,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別梳理那些軍隊媒體,看看除了大家熟知的《解放軍報》外,軍隊媒體還有哪些?
【詳細】慶祝建軍90周年 細數那些軍隊媒體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到來之際,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別梳理那些軍隊媒體,看看除了大家熟知的《解放軍報》外,軍隊媒體還有哪些? 【詳細】

一圖看懂2017上半年中國影市
  2017上半年的電影市場延續了去年以來高位穩定、低速增長的總體態勢,票房表現總體低於預期,進口片成票房主力。上半年電影市場表現雖然增長乏力,但真正的觀影需求開始浮出水面。
【詳細】一圖看懂2017上半年中國影市   2017上半年的電影市場延續了去年以來高位穩定、低速增長的總體態勢,票房表現總體低於預期,進口片成票房主力。上半年電影市場表現雖然增長乏力,但真正的觀影需求開始浮出水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