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讀十九大報告,中國文藝事業如何走進新時代

葉觀晨
2017年10月21日06:48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小字號
原標題:讀十九大報告,中國文藝事業如何走進新時代

文藝九局

  於萬眾矚目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為期七天的會議中,未來中國的發展藍圖,就此清晰擘畫﹔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怎樣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將明確宣示、堅定呈現。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對過往五年黨和國家的發展實績進行裡程碑式的梳理總結,對當代中國的歷史方位與前進方向給予明晰的指引。一系列振奮人心的重要論述,讓我們看到,“中國號”這艘巨輪,將駛向何方。

  三萬多字的報告,涵蓋黨和國家各項重要事業的回顧與展望,思考與判斷,目標與部署。而關於我國文藝事業,報告也提出方向性的指導要求。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如何邁向新台階,從報告的言辭中,我們可以清晰窺見。

  報告的一項重要論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來臨,與之相伴的中華文化,也要腳步合拍、氣質協同。“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文化的新輝煌,離不開這句提綱挈領的意見指引。

  社會主義文藝服務的對象是誰?人民大眾、社會主義事業。明確這一點,我們文藝事業的創作導向和立足基點也就隨之清晰。新時代有新氣象,新氣象需要新的文藝作品生動呈現、真情書寫。個人成長折射生活的升級變遷,現實大地飽含無盡的動人故事。捕捉反映當代、標注現實的鮮活素材,以優質的文藝創作去詮釋這些生動感人的好內容,是當代文藝創作者的應有姿態。

  近些年,熒屏上口碑收視俱佳的影視劇,很多都是關注人民、貼合時代、反映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雞毛飛上天》,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書寫義烏人吃苦耐勞、拼搏向上的奮斗歷程,映照著改革開放以來國人積極進取的社會心態﹔《馬向陽下鄉記》,用豐富生動的劇情展現“村支書”帶領百姓脫貧致富、直奔小康的暖心故事,踏實誠懇、心系百姓的共產黨干部形象也於一幕幕細節中印入人心。這樣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有筋骨有深度,有藝術性更具品質感,將有意思建立於有意義的現實沃土,共鳴與共情自會萌生於受眾的心中,走心的認同也隨之顯現。

  視角定位於時代和人民,思想上則要包容並蓄、創新拓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傳承發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吸收借鑒外國優秀文化成果,用創意思維、創新意識去開拓文藝視野,是保証社會主義文藝持續繁榮的重要支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源遠流長,豐厚的積澱可謂取之不竭的故事寶藏。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養料,進行現代性的藝術再造與深加工,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的是獨有的中國味道和東方神韻,傳遞的是發自心底的文化自信,也會贏得理想的受眾回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的一系列國產動畫的票房奇跡,《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傳統文化節目的廣泛好評,無不印証著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出色的當代創意“碰撞”后所迸發的旺盛的生命力與巨大的感染力。

  守正之外,也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汲取外來滋養,實現共享交流。文化於交流中共興共榮。博採眾長,加強與世界文化的溝通,才能讓中華文化之樹枝繁葉茂、永遠生機盎然。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中、美、英三國的合作拍攝,讓植根於中國的自然故事閃耀於世界的舞台,也讓不同國家的制作者們於合作中開拓了視野、增進了默契、豐富了經驗,加深了彼此國家的文化理解,體會到彌足珍貴的人文共識。在堅守“本來”的基礎上“吸收外來”,用不拘一格的創意思維去豐富我們的文藝產品,方能更好打造出社會主義文藝的“未來”優勢。

  文藝作品是成風化人、反映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是文藝工作者應盡的本分,堅守的底線。當下的文藝市場日益火熱,這份本分和底線是保証作品品質的基礎。“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讓受眾在精神上獲得陶冶,於心智上實現豐盈,創造出真正動人、暖人的佳作,堅守“三講”,抵制“三俗”,文藝工作者責無旁貸。

  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的文藝事業該如何更好地滿足期待,這份報告指明了發展的原則,給出了努力的方向。願喜聞樂見的文藝佳作更多涌現,為這偉大的時代書寫更多美好的壯麗新篇。(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文藝九局工作室葉觀晨)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